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零散收录 >> 五加行|【皈依】修行仪轨及功德 内附视频 Back

五加行|【皈依】修行仪轨及功德 内附视频

善逝永存 善逝永存 2022-12-26

五加行的必要性

    《大圆满龙钦心髓内加行修法讲义》中说:“无论何人,凡渐根者均必须从加行修起。除此外别无它途。切切为要!……这些前行非常重要,修这些是要使自心清净,调伏自相续,使自续成为法器。因为,众生从无始以来流转轮回,所积累的习气很严重,如果直接修正行很不可能证悟法性,万一能证悟的话,其见解不坚固,过一段时间后会消失。若修过前行尚未修正行即便去世也能得到解脱。上师瑜伽修好后必定能生莲师刹土,在其刹土中可与持明者及空行母共同修道,速得成就。”

    “这是修道的次第,要如次而修,不能颠倒。现在很多人不愿意修前行而首先就修正行,这是错误的。如同不会站立的小孩岂能会跑步?因此对初修者来说,加行是唯一的基础,必须要修圆满。”

    我们通常说的五加行,就是指不共内加行:皈依、发殊胜菩提心、念修金刚萨埵、积累资粮(供曼茶罗)、上师瑜伽。

文章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五加行仪轨视频版,以便师兄们跟随念诵及辅助观修。视频较长,建议在wifi下观看。
第二部分为五加行仪轨文字版,以便师兄们在无wifi情况下查阅仪轨内容。
随喜师兄们的共修功德!感恩!


@点击观看仪轨视频版



转载自【菩提脚印】






皈依可以开启一切正法之门,而要开启皈依之门,必须依赖于信心,对佛、法、僧三宝的信心。每次讲皈依时都会提到信心,有些人生来有信心,有些人则要依靠后天的教育,在某个道场、某位上师的启发下,开始有了信仰。总之,信心是皈依的前提。

皈依之方法

    修持皈依时,要把莲花生大士、宗喀巴大师或者上师观想为和三世诸佛无二无别,然后在他面前皈依。我们皈依的是三宝,皈依佛陀、皈依佛陀所宣讲的佛法、皈依佛陀的追随者——大乘如文殊、弥勒、观音,小乘如舍利子、目犍连等圣者或四个出家人以上的僧众,这叫三皈依。

    上师其实代表三宝,加上上师,就是四皈依。在这样的皈依境面前,你要想:从现在起,我无论是上升还是下堕、是苦是乐、是好是坏、是病是痛,除了上师三宝您以外,我没有其他的依靠、救护、怙主、友军、希求处与皈依处。我从今天进入佛教的团体开始,就成了一名佛教徒,我有继承如来家业的责任,我要利益无边的众生。
    从内心里真实皈依,而且发下大的誓愿,这是我们大乘皈依的要点。如果对三宝没有坚定的皈依心,办多少皈依证也没有什么作用。办皈依证是可以,但用不了那么多。如果你是从心里真实皈依三宝,也就皈依了所有上师,因为真正的上师跟三宝是无二无别的。

皈依之学处

    皈依后,要学习皈依的学处,也就是皈依戒。皈依戒分三个部分:三种所断、三种所修、三种同分

三种所断:皈依佛后,不能皈依世间天神等各种外道天尊,因为他们自己还在轮回中,不能作为我们的皈依处;皈依法后,不能恼害任何众生;皈依僧后,不能与外道或者对佛教有邪知、邪见的人交往。守护第三条最重要的是见解。
    现实生活中,我们和外道徒、和不信佛教的人在一起是难免的,但行为上在一起不要紧,见解上绝对不能一致。他们的见解是“没有前世后世”、“没有佛菩萨”,这个一致了,我们也就不是佛教徒了,不合理。
    行为上可以在一起,在一个办公室里上班,在一个宿舍里起居,这个没什么。有些大学生睡上下铺,上面是外道,下面是佛教徒,这时候佛教徒就担心了,“怎么办,上面睡着个外道?”也不用这么排斥。主要是你的见解不能变成外道那样,行为上遇到或接触,是正常的。
    国内外很多大德提倡各宗教之间要和谐,这是很有道理的。佛教徒不能排斥别人,“你是外道,我不跟你一起吃饭,不跟你说话,不跟你坐一辆车”,这样就把我们和世界隔开了,不对的。所以,有些戒的界限要弄明白。
三种所修:皈依佛后,对佛菩萨以及传法上师的像,乃至零碎片段以上都要恭敬供养,以头顶戴,放在清净的地方,观想这是真实佛宝,生起信心并观清净心。
    皈依法后,对写有法义的文字,乃至一字一句的佛经也要生起恭敬心,顶戴供养,生起真实法宝想。有人说对报纸等各类文字都不能踩踏,说法很多。但一般来讲,对那些印有讲说解脱道的法本和文字,我们一定要恭敬,不能放在低处和不清净的地方,要放到高处,放到清净的地方。
    皈依僧后,要恭敬出家人,要对僧衣上的红黄补丁以上都要生起真实僧宝想,恭敬顶戴。有的人心眼不太清净,一听到出家人有什么毛病,“啊,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一点点不好的地方就开始指指点点,好的地方谁都看不到、谁都不说,这是不太合理的。
    懂得“皈依僧”的人,即使见到出家人外相有些不如法的地方,也会观清净心,“毕竟这是出家人,是僧众,很可能是菩萨的化现”。宽泛一点看,我们对每一个众生都应观清净心,这也体现皈依僧的理念。
    三种同分:三种同分,也就是三种特殊戒律。上师的身是僧众,语是妙法,意是佛陀,所以上师就代表三宝。依止上师后,要把上师的所作所为都看作是正确的、善妙的,要精进依止。

皈依之功德

    皈依三宝是一切正法的基础,任何人仅仅皈依就能播下解脱种子、远离不善业、增上善业,它是一切戒律的根本、一切功德的源泉。《日藏经》里说,凡是皈依了佛陀的人,千万个邪魔也不能危害他,即使他犯了戒律或者心思散乱,也一定会趋入涅槃。
    所以,如果皈依的功德有一种形象可以被我们看到,那么整个大地都无法承载,整个虚空无法容纳,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这种功德,不信佛的人或许信不过,但我们不必怀疑。而且,有信心而皈依的人功德更大,即使是刚皈依,也有可能超过那些学佛久但没有信心的人。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老比丘听法时坐不住,也不专注,另有一个刚刚出家的八岁沙弥,因为对佛陀有难遇之心,对佛法有难得之心,听闻时专注、欢喜。于是佛陀对大众说:你们看,这个老比丘虽然出家很久,但他的习气始终改不了,而新出家的沙弥如此恭敬,日后必有成就……果然,小沙弥很快获得成就,而老比丘却依然如故。
    所以,老修行人不一定是好修行人。皈依后永远不能舍弃三宝,如果你纵使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舍弃三宝,就是最真实的皈依了。
    《六度集经》里讲了这么一则公案:过去有一国王为了提倡佛法,规定凡是皈依的人都免税。于是人们都皈依了,装作佛教徒。国王为分辨真假,故意说:“皈依而不舍弃三宝的人杀头,舍弃者不杀。”这时所有人都舍弃了,除了一个人。他说:“杀了我,我也不舍弃三宝。”“你是真正的佛教徒,”国王很感动,“因为你皈依三宝不顾惜生命。其他人都是假的,税要照交。”
    国王的观察很善巧。我们也要反省:如果换作是我,遇到类似生命危险,会不会舍弃三宝?作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徒,我们不是因为别人皈依我也皈依,我们皈依是为了求解脱,是发自内心的。这才是真皈依。


回向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
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
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它,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一遍)

嗡啊吽 班扎格热巴玛色德吽
(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