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知道外境是假象后再作进一步地思维和观修,就会断除对外境的贪执
庚一、抉择实相空性无我:
这个科判着重抉择无我空性的实相。但这里所讲的实相,跟《中观根本慧论》所讲的实相,还是稍有差别。若按藏地某些论师的观点来解释,这种抉择方式,与中观应成派抉择菩萨后得位的见解或智慧近似。也就是说,并没有着重抉择远离戏论的不可思议境界,主要以虚幻的比喻来宣说现空无二。
诸位一切是缘起,缘起观待无独立,
转来变去妄相幻,如旋火轮是显像。
因为胜义谛极为甚深,需要精神高度集中才能领悟,所以作者提醒我们谛听:诸位!世间所有万法全部都是因缘而起。所谓缘起,即世间一切显现法全部互相观待而产生,比如智慧宝剑和无明烦恼,无我和我,怨敌和亲人,以及上下、左右、黑白等。在三界当中,没有一个法是无因无缘、独立自主的,全部都是转来变去的妄相,幻变不实,如旋火轮唯是显像。比如我们今世做人,下世转为旁生,再下一世转为天人等。又如一碗水,人看作水,地狱众生看作燃烧的铁水,天人看作甘露,持明者看作佛母等。
其实,整个世界一切万法,并非实有不变,不仅佛教这样承许,量子力学等物理学也已证实。当然,无论科学如何发达,也不可能揭示众生的心是缘起性空的道理,而对心外的事物,也不可能像中观应成派那样,全部抉择为远离一切戏论。不过他们也基本上知道,柱子、瓶子、山河大地等一切法,全部是心的幻变,全都变化无常,并非静止不变,全都可分,而非不可分。
在知道外境是假象后,若不停留于字面或理论,而作进一步地思维和观修,就会断除对外境的贪执。可惜,很多懂科学的人都不知道这一点。再者,若有能力抉择外境,就像《入行论•智慧品》所讲那样,有境的心也可抉择,但这一点他们也没有能力。
就像本颂所讲那样,一切万事万物都像旋火轮一样。所谓旋火轮,除了迷乱的眼识之外,并不真正存在一圆圈火;同样的道理,红色的柱子、白色的灯泡等,也只是人们迷乱眼识前的显现,其他众生并不一定见到是如此。若以高尖端仪器观察,就一目了然。
以如幻的比喻,也能了知一切法没有真实的本性。如《月灯三昧经》云:“如人善学幻,幻作种种物,示现诸色像,而实不可得。”就像有人擅长幻术,以幻术变化出了各种各样的事物。与此相同,以智慧剖析,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各种各样色像,都与幻化师的幻化没有差别,实际上了不可得。比如电视节目,其中的人、事、物,都不可能真实存在电视任何一处,所以只是一种幻化。若以此理观察其他事物,就会了知除了影像之外是没有的。
对佛教徒来讲,若学习过因明和中观,就会知道在理证面前,所谓的实有根本站不住脚,万事万物全部是空性的。但若只是理论上知道,并没有结合自己的相续去串习,也不可取。有些人到学院已经十几年了,中观也学得很好,但贪嗔痴等烦恼却没有减少,这说明没有修行。所以前辈大德特别重视修持。否则,若只停留于理论研究式的了解,人生很快就到了尽头,那时后悔也来不及。而所谓的修,比如学了《中论》二十七品,就应经常在心中思维它的意义,这样串习就是修行。
有些道友讲考时,字面上虽然过得去,内心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比如:以这句话怎样对治烦恼?它宣说了什么样的心态?这些都不知道。而有些道友,不但讲出了字面意思,自己的相续与法义也结合得相当紧密。不过,前辈大德在解释经论时,也有类似的现象:有些大德虽然用了各种各样的教证和理证,但并没有将自己实修的境界说出来;而全知无垢光尊者和麦彭仁波切等上师,却经常宣讲窍诀,比如《中观庄严论释》等。
因此,我希望很多道友,学任何一部经论都要结合自己的相续,比如今天学了七个颂词,不管是因明、中观、俱舍等五部大论,还是密法,都要再三以之对照自己的相续。当然,所获利益多少,取决于自己的理解程度。如果日思梦想都是为了辩论获胜,就像现在有些喇嘛那样,即或自己能以一句话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这也不是真正的解脱。所以,闻思修行缺一不可,比如听闻了这个颂词,就应经常思维和修行如幻、如旋火轮的比喻和意义等。
——恭录于索达吉堪布仁波切《修心利刃轮释》
来源:智悲佛网
纯公益学佛平台 欢迎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