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大学演讲】应当寻求内在的富足 Back

【大学演讲】应当寻求内在的富足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9-07-02

大学演讲

既然富足来自内心,因此,只要我们能调伏自心,对生活抱着随缘的态度,不管有没有豪宅、名车,总能拥有一份满足感,让自己活得轻松快乐。反之,倘若内心没有调伏,就始终不会有幸福可言。


可能大家听说过这样一个公式:欲望-实力=痛苦程度。这个公式非常经典,可以想象,一个人如果自身条件有限,目标却订得高不可攀,非要赚到100万、1000万……必定会活得痛苦不堪。

 

说起调伏内心,就不得不涉及佛法。在佛法中,有许多调心的独到窍诀,如果人们掌握了这些,就能抚平浮躁不安的心。

 

大家不要误会,我并不是拉你们皈依佛教。信仰佛教当然很好,一个人若没有佛法的正见,很可能无恶不作。不过,即便你不信仰佛教,佛法中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道理,比如,平等观、慈悲观、无常观,等等。

 

有时候,看看佛法的观点,再看看现代科学的观点,我们不得不对佛法的智慧惊讶不已。上个世纪,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颠覆了人们对宇宙的传统看法,在科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其实,如果将佛教的“缘起性空”和“相对论”比较一下,人们更会大吃一惊:原来,佛法对这个道理早有宣说!

 

在世人粗大的分别心面前,佛法的智慧显得异常深邃。《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乍听这种说法,许多人根本无法理解:“不可能吧,我正在真实地赚钱、生活,这一切怎么会是梦呢?”然而,只要以佛法的智慧深入观察,最终就会明白,自己执著的一切,名声、财产、地位、感情,确确实实都是一场梦。

 

有了佛法的智慧,即便不谈获得解脱,对现实生活也很有用。以诸法如梦来说,如果我们经常思维:二十年前的一切,跟二十年前的梦有什么区别;昨天发生的一切,跟昨晚的梦有什么区别……时间长了,就能减轻执著、消除烦恼。

 

我一再地赞叹佛法,也并非“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佛教不需要我来打广告,我只是希望大家对佛教有个正面了解。当今时代,人们对佛教存在太多误解,各种媒体经常歪曲佛教的形象,将许多莫须有的丑闻栽到佛教徒头上。我承认,佛教徒中有好有坏、有真有假,可是相比不学佛的人,佛教徒从总体上要好得多。不信的话,你们只要看看《高僧传》,就会知道历史上有多少伟大的佛教修行人。


摘自扎根于内心的财富——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演讲



附:索达吉堪布大学演讲系列视频和文本链接 (请长按识别维码打开链接)



本月藏历


致朋友:


澳洲(菩提)佛学会开始招生啦!

学会开设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

  悉尼:

0423121173

   墨尔本:

 0401352062

      阿德莱德: 

   0401677855

       布里斯班:

      0420687876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