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个交换,全面改善你的“心”功能
修菩提心就好比爬一座高山,如果想一口气爬到山顶,需要超棒的体力、超强的毅力和勇气。如果身体不太给力,可以一边爬一边先在合适的地点休息。在通往菩提心的山路上,有几处“缓坡”可供我们休整,并积攒向上攀登的体力和勇气——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如果能够先把这三个修好,再向菩提心冲顶就容易多了。
在通往自他相换的缓坡中,还有三个更小一点的休息点,即三个相换——执著的相换、疼爱的相换、苦乐的相换。如果能一步一个脚印沿着这条路坚持往上走,一定会看到越来越美的风景,全面改善你的“心”功能,收获一个里外三新的自己!
何为执著的相换?
从无始以来,我们从来不曾把其他众生执著为我,而始终执著自己的身心是我;所以从今以后,我们就要反过来——对所有众生生起我执心,即把天、非天(阿修罗)和人等三善趣有情,当做自己的上半身;把旁生、饿鬼和地狱等三恶趣有情,当做自己的下半身。要以六道众生作为自己的身体,并且要像以前执著自己的身体那样来执著所有众生。
由于有了这样的观想,我执的范围就与以前大不一样了:从前是自己一个人,现在是所有众生。若能反复锻炼“执著的相换”,最后就的确可以待他如己般地对待一切众生。
可是,很多人在刚开始时,不要说对这个想法有什么体会,甚至连理解它也相当困难。我们的心里难免会生起这样的疑问:天、非天和人怎么可能是我的上半身呢?旁生、饿鬼和地狱有情又怎么可能是我的下半身呢?
当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仅仅是一种精神上的观想,并不意味着三善趣众生真的是自己的上半身;三恶趣众生真的是自己的下半身。然而从究竟的意义上讲,自己的身体其实也不是“我”。
虽然人们总认为身体是“我”,可是,对轮回稍有认识的人都知道,我们现在的身体不是从前世带来的,而是由另外的因缘所产生的,因此,我现在的精神,肯定也曾经(如前世)是属于六道中另外一个“有情”的,而不是属于“我”的(这里所说的“有情”和“我”,都是指有情和我的身体),由此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的身体并不是我。而且由中观的推理,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既然在这个身体上根本不存在一个我,而我们却可以把它执著为我的话,那么为什么不能把六道众生的身体执著为我呢?这是同样的道理,只是我们从来没有这样的习惯而已。所以,我们要从现在起,开始逐渐地去习惯这种“执著”,这样做是很有道理的。
下面再以一个事例来说明,“执著的相换”是十分合情合理的。
譬如,当全村的人集中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视自家人为我方,视其他人为他方,而且会对自己生起我执,并对自己的亲眷生起我所执(我所执,是指对我所拥有的人或物的执著)。这时,如果有人对我方不好,我就会生起嗔恨心。
接着,再将范围扩大。比如,当全县的人集中起来举行比赛的时候,则我所执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到我们全村的人,如果我们村在比赛中输了,那我肯定会不高兴的。
同样的,当全省的人集中在一起的时候,则我所执的范围又扩大到我们全县的人。
其实,这些执著都是毫无根据的。因此,现在我们所要执著的,不是一个村、一个县或者一个国家的人,而是执著所有众生是我的身体。若能这样精勤思维,最后就可以打破国家、县、村和他家、我家的界限,而对所有众生生起我所执。这就是执著的相换。
何为疼爱的相换?以前,我们每一个人都十分疼爱自己而不顾别人;所以从今以后,我们就要反过来——不再那么地疼爱自己,而是疼爱其他众生,一心为其他众生着想。
何为苦乐的相换?以前,即或是在一件小小的事情上,我们也是尽量把好的留给自己,不好的才送给别人,一切都为自己着想,这是所有凡夫人的基本原则;所以从今以后,我们就要反过来——把世出世间的一切快乐、善根、光明等利乐都送给众生;把一切痛苦、烦恼、黑暗等衰损都留给自己。
我们不但在打坐时需要这样思维,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吃饭、睡觉的时候,还是走路、工作的时候,都不能离开这三个相换的精神内涵,而且要根据我们的能力去做。即便我们不可能在第一天就做得很好,但这也不成问题,可以一步一步来。
因为这三个相换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有人想修大乘佛法,并想成为一个标准的大乘修行人的话,就必须做到这三个相换。如果不能实践这三个相换,仍旧像以前那样,一切都是为自己打算,就永远都没有资格做大乘修行人。
该文章属于【“慧灯之光网站”微信公众号】原创,如需转载,请先和本公众号联系,申请授权。
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慧灯之光》第三册《自他相换的修法》
文中小标题为方便读者所加,灰色字为小编语
图片来源:摄图网
• END •
【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
【 慧灯之光禅修公众号:HDZG_ZEN 】
点“在看”,利益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