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動物樂傳心 >> 有声读物 五 | 《寂静之道》皈依 Back

有声读物 五 | 《寂静之道》皈依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寂静之道

作者:希阿荣博堪布



第二部 修行纲要纲要



皈依



因为众生的根基不同,所以释迦牟尼佛安立了八万四千法门,毫不夸张地说,所有众生都能在佛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修持方法,而如法皈依是开启一切正法之门,是修持这些佛法的前提。


皈依是誓愿将佛教作为自己的信仰,跟随佛法僧三宝修学正法。当一个人真正从内心生起皈依三宝的善念时,这一定是往营行持过很多善业的显现。


有人认为“佛祖心中留”就可以,没必要非皈依不可。心中有佛很好,也是往昔积累诸多善业的显现,但这还不够。皈依是寻求三宝的加持,从六道轮回中获得解脱。不寻求皈依,就像掉进大海的人不主动寻求救护,无法获得三宝究竟的加持。


有些修法一定要有传承才能修持,没皈依的人不能得到传法和灌顶,即使求到也不能如理如法地修持。皈依以后再求法,这才如理如法。


印度大成就者阿底峡尊者曾说:皈依的戒体是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的基础。不具备皈依戒,其他的戒体都无法得到,所以也不能修持相应的法门。佛法包括教法和证法,不实际修持无法实现解脱轮回。


阿底峡尊者是印藏公认的持教大德,也是在藏地开创佛法后弘期的领袖。他到藏地后,在法会上几乎首先都是宣讲皈依,被称为“皈依班智达”。这样的大成就者如此重视皈依,可想而知皈依的重要性。


在上师面前按照仪轨受持皈依的戒体,才是真正的皈依。没皈依的,就算自己平时烧香拜佛、持诵经文,也不真正是佛弟子,只有在皈依后才真正成为诸佛菩萨的弟子。


凡夫的心很不稳定,如果不如法皈依,今天还在拜佛,明天也许就失去对佛法的信心。


当你决定敞开心胸,毫无成见地向佛陀学习解脱之法后,需要在一位具有教法传承的修行者面前以身体和语言的行为庄重地表达自己的决心。这样,你的决心将融人无数前辈、同辈及未来学佛者的决心之海,它不再是你一个人的决心,而是无数人共同的决心,并与佛陀的困满智慧一脉相承。


皈依不是出家,释迦牟尼佛制定的眼依戒是为了让凡夫人能够进入佛门,开始走上解脱的道路。守持皈依戒很容易,真心寻求解脱的人应该都能做到。对上师三宝生起不退的信心,任何情况下都不舍弃上师三宝,具有这样的信心,就可以皈依。


拿一张皈依证、得一个法名,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事。皈依最关键的是要从内心深处生起对上师三宝坚定的信心,无论遇到什么违缘,哪怕生命的危险,也不舍弃上师三宝。假使始终没有生起这样的信心,即使手里有皈依证,真正说来,也未必是佛教徒。


藏族人都信佛,但是藏传佛教的传统里,没有皈依证这样东西。缺少对三宝的坚定信心,不具有随学三宝的誓愿,就不能算是佛弟子。


这一生当中,没有什么比皈依三宝更重要。如果要详细地讲皈依三宝所获得的利益与功德,可能几天也讲不完。皈依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法门。


皈依不是修行的起点,它是整个修行。


为了轮回当中所有的众生都能脱离六道轮回,最终成就佛的果位而皈依佛门,皈依时要发这样的菩提心。发心为了自己今生财富圆满、家庭和睦,这已经偏离了解脱的正道。


为了世间福报而皈依,今生肯定无法解脱;为了个人的解脱而皈依不会获得佛果。这两种都不是上等的发心。皈依时要以菩提心来摄持自己的发心。刚刚皈依就立即在相续中生起菩提心可能有点困难,但只要每天不断地串习,经过长时间的修持,一定会生起。


释迦牟尼佛传承下来的所有教法都是法宝,大乘、小乘,密宗、显宗,全部是我们皈依的对境。佛陀为了度化不同根基的众生,传下八万四千法门。皈依法是将这八万四千法门全部作为自己寻求最究竟的安乐的方法和道路,除此以外不寻求其他的方法和道路。


皈依僧是指将释迦牟尼佛教法下的僧伽作为自己修行路上的道友,除此以外不寻求其他的道友。按小乘佛法,四名以上的出家人可以称作僧宝和僧团;按大乘佛法,只要现证空性,无论显现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一位就可以称作僧宝,是我们皈依的对境。


皈依后就进入了佛门,以后一定要守持皈依的戒律。


第一,从今以后对上师三宝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心,不退失信心。

第二,恭敬对待上师三宝。不要把佛像、经书、僧衣和佛教用品等放到地上或其他不清净的地方,更不能跨过去。第三,将上师三宝作为自己唯一的依怙。


佛教的寺庙或者佛教徒家里一般都会供养佛像、佛经、佛塔等三宝所依。佛像和佛塔首先要装藏,如法装藏的佛像、佛塔具有殊胜的加持力,并能调节外在的地、水、火、风、空这五大元素。


装藏所需的物品,比如五金、五木、五宝石、五药、五谷、五布、五经咒等在经文中有详细具体的说明;进行装藏的必须是戒律清净的出家人,要求也很严格,比如装藏期间不能吃肉和慈蒜,并最好守持八关斋戒;装藏用的经文不能损毁;装藏的过程要严格按照仪轨、如理如法。装藏过程中丝毫的错误都会有很大的因果,对装藏的人有非常大的影响。


一些古老的佛像、经书非常珍贵,是因为在历史上,有很多位传承上师曾为它们进行过开光。开光后的经书、佛像与没有开光的经书、佛像相比,加持与供养的功德天差地别。


皈依三宝后,只要不破皈依戒,即使今生也许没能精进修持,下一世也肯定不会堕入地狱、恶鬼、旁生这三恶道,这得益于三宝的加持。


一定不要舍弃皈依三宝,如果你从心里舍弃上师三宝的话,就失去了所有戒律的基础,无法解脱。





戒杀茹素

佛法简单地说就是不伤害众生,并尽己所能地帮助众生。皈依后就真正进入了佛门,成为佛菩萨的弟子,以后不能再伤害众生,佛陀也曾发誓不伤害众生。


一边修持对众生的菩提心,一边造杀生的恶业,这是自相矛盾,修行不可能成功。


不杀生是佛弟子最基本的戒律,从别解脱戒到密乘戒的所有戒律中,都将不伤害众生的生命作为重要内容。所有人都不会理解不了这条戒律。


大家应该在菜市场看到过鸡鸭被宰杀时的情景,听到过它们的惨叫,看着这些可怜的众生轻易就被夺取了性命,具有同情心的人都会于心不忍,更何况发愿为利益众生而学佛修行的佛弟子呢!


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断除杀生的行为,那么今天造下的恶业将来果报一定会在自己身上成熟,恶业现前的时候,一切都为时已晚。到那时,无论身心怎样痛苦你都别无选择,只能承受。


如果国家有法律规定不能伤害众生,触犯的话处罚很重,比如要进监狱,那你一定不会杀生,因为你内心认可这条法律,你不敢犯。世间这么一个小小的惩罚你都畏惧,而佛法里对因果有更加详细的开示,伤害众生所感受的果报比这个惩罚要痛苦得多。能不能做到不杀生,是自己心里承不承认因果、信不信因果的问题。


我在藏地走过很多地方,去主持法会的地方没有哪不发愿不再杀生的。发愿不杀生的人,刚开始可能好像有些困难,但不久他们会过得很好,生活得很清净。从因果的角度讲,一个地区的信众发愿不杀生,修行善法,这个地方一定非常吉祥,人们的生活当然也会过得更好。


杀生的人也很可怜,因为杀生的业障最重。有些人出生在世代以杀生为业的家庭,子承父业,或者实在没有其他的技能,只能靠杀生养家糊口。想想他们真是可怜,同样是为了生存,别人可以做轻松体面的工作,他们却必须成年累月地待在令人作呕的腥臭里。


有些地方的信众,在法会主向我承诺三年不杀生,刚开始他们也觉得为难,担心以后日子怎么过。但是三年下来,他们过得很好,后来又来找我,想在我面前发愿一辈子不杀生。


为了生计造杀业,也许暂时能获得钱财,但长久来看,会变得贫困,对今生和来世都没好处。不杀生会过得更好,因果一点也不会错乱。


皈依后最好能吃素。如果因为身体、工作等原因,暂时做不到吃素,至少不要吃活鱼、活鸡、活虾等活物。非要吃肉的话,吃三净肉,否则一定不要吃。


只要吃肉就会有因果,虽然吃三净肉的果报也很大,但比起为自己杀的要好很多。


有人以为藏传佛教可以吃肉,汉传佛教不可以吃肉,大乘佛教可以吃肉,小乘佛教不可以吃肉,这些都是误解。大乘、小乘,藏传、汉传或南传,戒杀吃素是共同提倡的。


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都是释迦牟尼佛传承下来的教法,没有分别。不伤害任何众生,尽可能做到不食肉,是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共同倡导的。吃不吃肉完全是个人行为,与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本身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更不是区分藏传和汉传佛教的标准。


吃素不但能使今生健康长寿,对将来的往生也有很大帮助。现代科学也已经证实了素食有益健康。


有的人习气重,每天都要吃肉,这样的人可以逐渐减少吃肉,比如刚开始在每个月佛菩萨的节日吃素,然后在更长的期间里比如神变月、佛陀转法轮月竖持吃素,慢慢形成素食的习惯,一步一步来,直到最后能够彻底断除吃肉。


吃素也是放生,少吃肉能拯救很多众生的性命,这是我对大家的希望。






随喜关注

紫莹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微博: http://weibo.com/tangchiieng1001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