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修禅,就可以控制意识的波动
以下文章来源于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作者慈诚罗珠堪布平台
此公众平台为慈诚罗珠堪布唯一指定的法宝流通推广平台,由慈诚罗珠堪布的弟子自发创建,用于《慧灯之光》系列及堪布著述的各类单行本及音像制品的发行、宣传、流通与结缘,随喜感恩广大师兄的关注和支持。
禅
修
CICHENG
LUOZHU
识
意
通过禅修
就可以控制意识的
波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只要有精神的思维活动,就有意识的波动。意识波动的幅度越大,人的脾气就越容易暴躁。当我们生起嗔恨心,强烈地抱怨或非常不开心的时候,意识波动的频率与幅度都相当大。这种波动,会让当事人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语言与行为,而出现骂人、打人的举动。
在这个时候,禅的功能就显现出来了。通过修禅,就可以控制意识的波动。这里面没有任何信仰与玄虚的成分,完全像吃饭可以填饱肚子一样真实可行。只要加以训练,人人都可以亲身体验到这种效果。哪怕最普通的禅,也完全可以把人的思维归零。所谓归零,也即进入潜在的第八识。用佛教的语言来讲,就叫做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梵文音译,按照唐朝前后的习惯翻译成汉语,就叫做藏识。
为什么叫藏识呢?因为它像宝藏一样,储存着我们的各种记忆和能量。比如,即使五年前见过一个人,之后五年之间都互不联系,也互不想念,但在五年后再次看到这个人的时候,却完全能认出来,这就是藏识的作用。同样,一个人的脾气、性格、习惯等所有的种子、数据、信息,都储存在藏识这个“硬盘”当中。
当人的思维波动太大的时候,很多东西就会被覆盖。不但情绪无法稳定,智慧也会受到限制。当人的思维归零的时候,在零的层面上,没有好坏之分,似乎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虽然实际上并没有超越时间和空间,但从禅修者的感觉而言,已经完全超越了时空,没有任何开心和不开心。经过长期禅修训练的人,就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安宁与智慧。
西方十分流行的催眠也是差不多的原理,让催眠者进入到一种半睡半醒的状态,此时精神的波动大幅降低。在这种状态中,就可以回忆起一些平时不可能记起的,早已遗忘的久远记忆。比如,有人天生就有恐高症,或一些莫名其妙的心灵障碍,通过催眠,就可以找到这些障碍的根源,心灵问题就可以随之而化解。当然,催眠的准确率与治愈率只能达到百分之五十,而禅修的功效就更为明显了。
在藏识的状态中停留,五分钟、十分钟都可以,这就是修禅。刚开始的时候,哪怕能停留三十秒、一分钟,就已经很不错了。但若能继续用功,就可以在这个状态中停留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这样长期熏习,生活中的任何风浪、违缘,都可以化为云烟,焦虑、暴躁等负面情绪更是能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禅定,完全可以突破焦虑的层面,进入到意识的最深层。在最深层的状态中,完全可以感觉到无比的自由、轻松、宁静与快乐,佛教称之为禅悦。长期修禅的人会上瘾,因为修禅所带来的快乐,已经远远超越了外在物质刺激感官而产生的所谓快乐。
另外,当意识降到零度的时候,头脑会变得非常灵敏。哪怕过去或当下发生的细微事物,都能清晰地觉察。过去的很多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家的思想火花和智慧灵感,很多都来自于这种状态。大家都知道,连乔布斯这样的企业家,也会安住于禅定,并将禅定的智慧应用于工作与生活。同样,企业家在面临一些重大决策的时候,若能通过这种方式去思考,一定会取得前所未有的效果。其实,佛教所讲的神通,也是从这个状态当中提取出来的。
神通有真有假。社会上有很多人会说自己有神通,但不一定都是真的。不过,神通本身却并不神秘,它只是心灵的一种功能而已,我们不要全盘否定。当然,如果有人用所谓的神通来欺骗,那就另当别论了。
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打坐,所以一直没有开发出意识深处的很多潜能。要知道,心浮气躁、不知安闲的心,永远接触不到这个层面。因为孤陋寡闻,所以很多人也不相信心灵的巨大能量。
其实,不仅仅是心灵,包括物质的力量也是不可思议的。如果在三百多年前,有人说普通人在一天之内,就可以从地球的这一边飞到地球的那一边,大家都会认为那是天方夜谭,但科学家却让它实现了。同样,精神的潜在能力更不可小觑,我们千万不要一叶障目,用固有的知见,去看待超出想象的事物。
对大多数人来说,如何用禅来解决生活当中的痛苦、压力,是最现实也最迫切的问题。
真正的快乐,就在内心当中。禅悦不依靠外在的任何物质,却可以起到养生、缓解压力、消除失眠、治疗抑郁症等作用。
当然,如果抑郁症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地步,病患者连禅修的能力都已经丧失,也谈不上用禅修来治疗抑郁症。在这个时候,可以先吃点药来控制症状,然后开始修禅。慢慢地,就可以放弃药物治疗了。就像从食物中吸收营养,可以使身体健康一样,从禅悦当中,也可以提炼出精神必须的营养,以保持精神的强大与灵动。
人本来就是物质和精神的综合体,当物质和精神的营养缺乏或失去平衡的时候,就会产生身心的疾病。
《中观四百论》当中讲了:社会底层的人,会感受肉体的痛苦,应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社会高层的人,则会感受心灵的痛苦。两种痛苦,折磨着全人类。所以,我们需要身心两方面的训练。
其实,满足肉体的需求并不是很复杂,只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有了保障,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但精神的需求却是无限的,在无限膨胀的过程中,只要稍有不满,就会烦恼丛生。
智慧照亮人生
愿慈爱温暖您的内心
长按二维码关注
慈诚罗珠堪布个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