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空性和佛性不能用语言表达,这是否是一种回避?
点击↖关注平台
回复“血脉论”
获得已连载合集
“道非声色”,这个道与声音和物质世界没有任何的关系,它是我们自己的心的本性,一直存在的。那怎么证明道存在呢?如果我们没有证悟,这确实不好证明,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真理都能表达出来。表达需要有条件,对什么样的人表达,用什么东西来表达,这两个条件很重要。
所以,只要我们自己证悟心的本性的话,那根本就不需要表达,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的逻辑和证据,当下自己就亲身体会到:哦,原来就是这样的!还没有到这个境界之前,所有的证据都没有用。比如说我们想给某一个人证明,蜂蜜的味道是甜的,但是这个人从来没有尝过甜味,那就没有办法证明。成千上万的逻辑也没有办法证明,因为他根本没有这种体验。只有当他自己尝到了这个味道,当下他就知道什么叫作甜。否则就没办法。
另外一个,我刚才讲,对什么样的人表达也很重要。比如说他虽然没有吃过蜂蜜,但是他尝过其他的甜味,那就可以表达的。同样的,我们还没有证悟的时候,用什么样的逻辑都很难表达,只能大概地了解一下心的本性就是这样,没有办法直接地证明。所以最后一定要证悟,这才是很重要。用各种各样的物质、各种各样的声音来证明道的存在是不太可能的。
“微妙难见”,因为道是我们的心的本性,非常微妙,非常难见。下面这句话非常重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饮水的时候,用不着旁边的人来证明水是冷还是热,自己已经知道了。如果之前这个人从来都没有喝过冷水和热水,那用语言让他明白,什么叫作热水,什么叫作冷水,永远都不可能成功的。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热或者冷的概念。
如果他没有喝过热水,但是他喝过其他的类似的东西,那这样可以逐渐地给他说,有可能说得清楚一点。但他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体验,那就没有办法了。我们现在对空性、佛性、光明,也只是听说过,一辈子都没有这方面的体验,所以用了再多再多的文字和语言,也没有办法直接表达。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自己去体会,这很重要。
到最关键的时候,就说不能用语言表达,是不是一种回避呀?当然不是。为什么到了关键问题的时候,就推掉,说语言没办法表达,为什么这样呢?就是刚才讲的这些原因,我们再重复一遍:有一个人非常想知道蜂蜜的味道是什么,但他从来没有尝过甜味,那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办法让他了解蜂蜜的味道。
同样的,这不是回避,这是没有办法,不仅仅是心的本性方面,其他方面也如此,这就是人类语言的局限性。另外一个,语言本来是在日常生活中起沟通的作用,它的范围就是日常生活,现在我们要形容一个完全超越日常生活范畴的东西,那么语言就更加地无力。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没有办法直接表达。
“不可向人说也”,想说也是没办法说,说不出来,无法描述。不仅仅空性这么深奥的东西是这样,比如想把头疼的感觉表达出来,如果周边的人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头疼,也从来没有疼痛过,那我用什么样的语言都没有用。
所以语言是大家都要有同样的体验,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有一个共识。比如说我们说“天空” 这两个字的时候,大家要知道是上面的这个虚空;说“大地”的时候,大家要知道是脚下的大地,要有这样的约定。人类祖先的语言是在这样的过程当中逐步形成的。所以没有体验的人,没有共识的人,语言是没有用的。
我们学外语,实际上是我们参与他们的约定,他们用某个词汇的时候,就是表达应该用这个词去认知某样东西,单词和物体之间没有别的关系,就是一个约定而已。空性,我们没有这样的体验,所以没办法表达。比如说自己证悟了,想给别人讲证悟的境界,也讲不出来。
“唯有如来能知”,只有佛彻底地知道心的本性。“余人天等类,都不觉知”,除了佛以外,其余的人、天人等等,都不知道心的本性。我们应该这样理解,除了佛以外,其他的人或者天人,不会彻底地了解心的本性。因为一地菩萨、十地菩萨,难道他们都不知道心的本性吗?他们是知道的。所以说彻底的证悟就是佛。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