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学员分享】重新认识佛教的一些思考 Back

【学员分享】重新认识佛教的一些思考

17-入悉尼地媚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7-07-10

源于对佛教的误解,曾经的我并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位佛教弟子,但今天我可以自豪地说:是的,我是佛教弟子,我是菩提学会藏传佛教的一名弟子。从佛陀乃至印、藏、汉高僧大德们传下来的一切教研,全部都是无价如意宝,而世间的金钱、地位、幸福,绝对无法同日而语。

 

我跟大部分人一样,曾经误解了佛教:误会佛教是迷信的,以为所有烧香都是是拜佛:求佛菩萨保佑,消灾解难。

 

梁启超曾言:“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佛教非但不认同迷信,甚且鼓励以理性探索质疑,此种宽容大度,实事求是的态度,便是智信的表征。

 

很多人误会佛教是“消极”、“看空”和古佛青灯。把佛教看成消极的,这是误解佛教中“空”的含义以为佛教所谓的“空”,是“空空如也”的意思。其实,其一意思是指世上没有实在的永恒不变的东西,所谓的缘聚缘散。另外,佛教的“空”,其实含藏“妙有”,如同宇宙之空旷,才有星河之灿烂。也犹如越虚心的人才会学到越多的东西。这样的智慧和慈悲,并不是消极。

 

更多的人会误会认为出家人是因为生活的挫折,心灰意冷,想到逃避。实际上,真正的“出家”有着无比积极的意义。出家的僧人担负着传承佛法、帮助天下人破除烦恼的责任。出家的目的是要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决不是只求一己清净。

 

上师教诫我们,佛教徒要具备的条件很多,但不管怎样,至少要有信心、悲心、智慧。这几点我正在具备中,虽然不够充足,但是随着闻思修的坚持和深入,我坚信会逐步加强。

 

信心是入门的津梁;菩提心最大的根本是悲心,如果真正生起强烈的悲心,一方面自然圆满所有功德,同时菩提心也有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智慧,是什么事情也做不好的。我最记得师兄们在分享发心工作时说过的:“我们都要有慈悲心,但需要的是有智慧的慈悲。”所以,每次有师兄鼓励我“慈悲”的时候,我都会审视自己,到底是有智慧的慈悲还是没有智慧的慈悲?

 

有一位熟人,对我专心学佛,冷嘲热讽甚至人生攻击,有时候还向其他人散播谣言。我说:“我就不跟你争辩,因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人身难得,今生遇到佛法不易,我是不会放弃的。”或许她、还有很多人无法理解我这种行为,确实大家对佛教还存在很多误解,这更加坚定我对闻思的信心,我不会在困难目前退缩,无论遇到什么障碍,都继续走下去,坚信终会获得对治烦恼、遣除障碍的效果。

 

我还要认真修行,并生起永不退转的菩提道心,让大家看到学佛以后的我是更好的我;同时我不会安住在自己的境界,在闻思中精勤学佛,为利益众生而努力修持善法,在因缘成熟的时候,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周围的人一起学习大乘佛法。

 

 

2017/7/6

17入行论悉尼地方组 媚

于悉尼




本月藏历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 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