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伤老人心,常回家看看
☟
在母亲面前,我们永远是孩子。人只有到了岁数大了,才会知道做孩子的感觉多珍贵多温馨。谁能像我这样,七十五岁了还是儿子;还有身在一棵大树下的感觉,有故乡故土和家的感觉;还能闻到只有母亲身上才有的深挚的气息。
——冯骥才先生《母亲百岁记》
父母恩德深重难报,过完年了,也应常回家看看……
作为儿女,我们又应该做哪些事来孝养父母?
We Are One
物资赡养,提供舒适的衣食住行环境
我们要用物资赡养父母,给他们提供舒适的衣食住行环境。大家一定要尽力做到这点,不要苛待父母,克扣他们的生活所需。这样自己虽省下一点钱,结果却损了福报,得不偿失。
若身体不适,及时治疗,耐心服侍
如果父母身体不适,我们一定要及时带他们就医治疗,并耐心服侍。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耐心”?
世间有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普遍来说,我们的孝心难以持久,顺缘具足时我们还能做到孝顺,可如果时间长了,孝顺父母干扰到自己的正常生活了,我们是否还能一如既往地孝养父母?
担负家庭责任,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
我们要担负起家庭责任,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不要让父母对此担心,不要让父母因为兄弟姐妹不团结和合、互相争吵、你争我夺而伤心难过。
尤其已结婚有家庭的人,一定要处理好婆媳等关系。
我们常常遇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这时该怎么办?
有段教言希望大家能够记在心上,这是阿秋法王将要圆寂时,教导弟子们要和睦相处的一段教言。
法王说:“都是凡夫时,哪有对和错,不过是无明对无明,可怜对可怜。何况对任何人的指责和抱怨都是嗔恨的一种,是毁自己善根和福报的。牢记,牢记!”
当爱人与公婆互说不是时,我们应了知,其实哪有完全的对和错。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每个人也都有不对的地方。大家是由于业力牵引,因暂时的无明烦恼驱使而吵架的。
另外,亲怨是不定的——不仅自己与亲人的关系会时好时坏,在轮回中自己与亲人的关系也是亲怨不定的。
今天吵架,明天可能就和好了;和父母的关系可能上半生不好,下半生却变得很好,也可能上半生能与父母和睦相处,孝养父母,下半生却急转直下。这都是轮回里的常态。
总之,我们要尽量与兄弟姐妹保持团结和合,处理好父母与自己小家庭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要担负的家庭责任。
不要以孝亲之名杀生
在《亲友书》中,龙猛菩萨对乐行国王说:“国王,不论为了谁你都千万不要造恶业。”我们要断除以孝亲之名杀生等不善业。
以上从身语的角度阐述了孝养父母的方法,
在《极乐愿文大疏》中,喇拉曲智仁波切非常严厉地痛斥了一种连孝亲之名都没有的现象:“在如今的恶世,有些卑劣之人仅仅在人前顾及面子、害怕羞耻,他们在父母尚有劳动能力期间,把他们当成奴隶一样,指使他们做事。
父母到了年迈不能做事的时候,驱赶老父母,这是卑鄙之人的做法。而他们自己却在父母所立的家业上坐享其成,毫无羞耻,没有一点悲心。
即使未将父母逐出门外,也是以恶言粗语、残羹剩饭虐待他们,令其备受痛苦,没有比子孙虐待父母更严重的罪业了。”
俗话说:“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作为子女,我们一定要反观自己有没有如上的行为,如果有就要痛改前非、努力忏悔,趁父母健在时,努力孝顺他们。
总之,我们一定要从身语上好好孝养父母。
We Are One
从心理上,我们该如何孝养父母?
陪伴,耐心和倾听
我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不能只用于男女朋友和夫妻,更要用在父母身上,要多多陪伴他们。
陪伴过程中,我们不应任由自己急性子、坐不住,不想听父母唠叨,这样就会越陪伴矛盾越深,而应有耐心,倾听、观察他们的需要。
尊重,不轻慢,让父母感受被需要
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作为子女,我们不能嫌弃母亲丑陋,嫌弃家里贫穷,无法给自己带来好的环境(这其实取决于我们自己的福报)。
父母选择把我们生下来,已经是无上的恩德了。
不论父母给我们的家庭环境贫穷或富裕,无论他们是否有社会地位,我们都不能轻慢、不尊重父母,甚至辱骂、埋怨父母。
另外,我们要让父母感受到被需要。
探望父母时,他们常会给我们一些食品、用品等,我们不能回绝或是拿去随便送人、丢弃,父母得知后肯定会很伤心。
感受到孩子对他们的需要,是最让父母开心的。希望大家能细致地照顾好父母的心念。
法王如意宝曾说:“不动己心,不乱他心。”“不乱他心”就是不扰乱其他众生的心,其意义非常甚深,是非常广大的实修窍诀,大家要将此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孝养父母时,我们同样不要扰乱父母的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引向正法,断恶行善,一心念佛
即使我们左肩担父,右肩担母,围绕着须弥山不停地转绕,也难以报答父母的恩德。
那应如何报答呢?
如果父母没有趋入佛门,就尽量引导他们趋入;如果父母对佛法没有信心,就慢慢培养他们的信心;如果没有听闻佛法,就带领他们听闻佛法;如果没有持戒,就陪伴他们持戒等。
关键是把他们引向正法,一步步断恶行善。
如果父母年纪比较大,对净土法门有信心,就让他们一心念佛,以求得这一世不隔他世,往生极乐世界。
这些都是我们报恩父母的重要方式。
We Are One
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中讲到三种孝养父母的方式:
殷勤地服侍孝养父母,令他们的身心安健,此为孝也。
如果自己的事业有成,能令家族显赫,光耀门楣,让父母很有面子,为大孝也。
奉劝父母念佛,让他们能够今生不隔他世,往生极乐世界,从此摆脱轮回生老病死的痛苦,这是大孝中的大孝。
大家不妨对应一下,看看自己日常跟父母是如何相处的,行持的是哪个层面的孝顺。
——
文字来源自:次第花开网站 - 资料 - 2017基础内容 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