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方广总持经》笔记(5)
隋天竺三藏毗尼多流支译
索达吉堪布传讲
【相关资料1】
《华严经》云:“十方法界中,所有诸佛法,汝事善知识,一切皆能入。”
《大鼓经》云:“阿难莫哀伤,阿难莫哭泣,我于未来时,化为善知识,利益汝等众。”
《大般涅槃经》云:“不能亲近善知识故,虽有佛性,皆不能见。”所以,若想通达佛法的甚深教义,就一定要依止善知识。《华严经》中说:“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又云:“于一切善知识,起如来想。”
上师是三世诸佛的本体,是诸佛的化现。佛陀涅槃时,曾对阿难等弟子说:“阿难莫哀伤,阿难莫哭泣,我于未来时,化为善知识,利益汝等众。”因此,一切具有法相的上师,都是佛陀的化现,本体和佛陀无别,就像大海与波浪的关系一样。
《前行备忘录》
那到底该怎样视师为佛呢?在别解脱宗派中,把上师看成是声闻缘觉圣者,或者即便不看作圣者,但视为是有功德的凡夫倒也可以。菩萨乘中,把上师视为住地大圣者,或者是佛陀化身,或者看成是大资粮道以上有功德的菩萨,也可以。在大圆满宗派里,将上师看成凡夫班智达或者圣者阿罗汉或者圣者菩萨,或者佛陀化身或者佛陀报身,都是不行的,那要看成是什么呢?要将上师看作是佛陀法身,如果能够做到满怀始终不渝的恭敬信心,虔诚祈祷,那么不需要依靠他道之缘,而足能在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相续中生起如此证悟的实例:有印度圣地的那诺巴、龙菩提、金刚铃阿阇黎。在此藏地,也有索布拉花、全知无垢光尊者、持明无畏洲等等。要做到将上师视为佛陀,必须知道五点,第一、了知上师是佛;第二、了知上师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佛陀的事业;第三、了知对自身而言,上师比佛陀恩德更大;第四、了知大恩大德的上师是总集一切皈依处的总体;第五、了知认识到这些道理以后如果能虔诚祈祷,无需依赖他道之缘便可在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
第一、了知上师是佛:了义不了义当中,按照不了义的观点来说,上师是真正的佛化身,他相续(指相对自相续的他相续)所摄的一切佛陀为了利益所化众生,随机调化,身色所包括的化身有为法,依靠一切佛陀的大悲、愿力和所化众生的福德力,如水月般以缘起而显现,如果认识到这一点而满怀恭敬信心虔诚祈祷,就会得到佛陀的加持,这是自然规律。然而,由于自己的智慧薄弱,而仍旧把上师执为实有相状的色身,那么以不清净的耽著导致就会将上师当成平凡者,由此不能成为自相续生起智慧的清净近取因,正如(《金刚经》中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但是,世尊也说过上师是佛陀的幻现。如云:“阿难莫忧伤,阿难莫哭泣,末法五百世,我现善知识,饶益汝等众。”上师成立为佛是显宗密宗共同的观点。
按照不共了义的讲法,上师是真正的佛陀法身,这一点以教证、理证来说明。首先以理证明:上师的意——深明无二的基住智慧,不管我们证悟还是没有证悟,就是本体本来清净的佛陀、永恒稳固无迁无变的无为法佛陀法身。如云:“诸佛法性尊,引导皆法身。”基果无二无别的佛陀法身的妙力或者游舞显现出空性影像的上师身语意无尽庄严轮,是真正色身,色身的本体是法身,法身的现象是色身,实际上这两者不可分割大平等性或者双运金刚持、普贤如来、金刚萨埵一切部和坛城的遍主周遍有寂的大智慧就是佛陀法身,所以说“器世具德上师尊众前皈依,有情本尊尊母圣众前皈依,现有具德上师圣众前皈依”。内在所表义智慧是上师意法身,能表示法身的能表相的上师显现身语意相。可见,通过法尔理足可证明上师是佛。
你们现在看到的法师,或许会觉得这个长得不好看,那个讲法一般般,相续有贪嗔痴……但是以佛陀的金刚语推断,说法者很有可能是佛的化现。诽谤法师就是诽谤佛、法,诽谤三宝的罪过无量无边。如果以前造过这样的谤法罪,自己一定要好好地忏悔,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观空性来忏悔,以后尽量地约束自己的语言。我们的口有时候很有利,依靠它可以赞叹佛陀、赞叹上师,念咒语……造很多善事;但口也可以造很多恶业,尤其修行不好、心里充满贪嗔痴的人,随时爆发各种恶劣的语言,像绮语、恶语、杂语、妄语,经常诽谤佛法僧三宝,有这种现象。所以我们要尽量地忏悔,
这是之前讲的道理,今天我再强调一下。
意思是说,世尊是在资粮道中于一坐垫上现前五地而成佛,之后于七七四十九日未说法。当时,梵天帝释请转法轮,佛应允。一时间,这一喜讯传遍人间天界,直至色究竟天。
--《三戒要解》第七课
【相关资料3】
无常四边也叫四堕,即生际必死、积际必尽、聚际必散、高际必堕。
《正法念处经》中对此说道:“一切法皆尽,高者亦当堕,和合必有离,有命皆归死。”意思是,一切积累最终会灭尽,一切高者最终会堕落,一切聚合最终会分离,一切生命最终会死亡。
在汉地,对于净土宗与禅宗,你不能说:“净土宗好,禅宗不好。”因为对禅宗根基的人来讲,禅宗非常好;对净土根基的人来讲,净土宗非常好。藏传佛教有格鲁、萨迦,宁玛,也是一样的。对每个众生而言,与他有缘的法,对他来说就是很好的。不同的病有不同的药去对治,你不能说:“这个治风湿的药不好,治心脏的药是最好的。”对有心脏病的人而言,治心脏的药很好;有风湿病的人吃治疗心脏的药,会不会是最好的呢?这不能治愈他的病。
“阿逸多,我更不见有一恶法能过毁破发菩提心罪之重也!以此罪故堕于恶道,况复毁谤余菩萨等!
若有菩萨为诸众生能如实说,不起断常言诸众生定有定无,亦不专执诸法有无。
【相关资料6】
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
------《法华经》
【相关资料7】
尔时世尊在祇桓中与无数众说法。时世尊啑,诸比丘咒愿言:“长寿!”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言:“长寿。”大众遂便闹乱,佛言:“不应尔。”
时有居士啑,诸比丘畏慎不敢言长寿,居士皆讥嫌言:“我等啑,诸比丘不咒愿长寿。”诸比丘白佛,佛言:“听咒愿长寿。”
时诸居士礼比丘,比丘畏慎不敢言长寿,世尊不听我咒愿。诸居士皆嫌言:“我等礼比丘,比丘不咒愿我等长寿。”诸比丘白佛,佛言:“听咒愿长寿。”
阿逸多,学菩萨者应如是住。
如是住者,是诸菩萨清净善业,凡所修集皆不取著。若有众生起执著者,当知是人生五浊世。复有菩萨善随根欲,能为众生种种说法。
阿逸多,菩萨如是具足修行六波罗蜜,乃能成就无上菩提。彼愚痴人信己自执,作如是说:‘菩萨惟学般若波罗蜜,勿学余波罗蜜,以般若波罗蜜最殊胜故。’
作是说者,是义不然。何以故?阿逸多,往昔迦尸迦王学菩萨时,舍所爱身头目髓恼。尔时此王,岂无智慧?”
【相关资料8】
获得菩提身尚舍,何况一切身外物,
故不图报异熟果,慷慨布施佛子行。
--《佛子行》
月光王布施头颅的故事
今天我们要为大家说一则名为“月光王”的故事。这则故事出自《贤愚经》卷6,内容描述 世尊在往昔行菩萨道时,为了救护众生,乃至连头颅都可以布施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说在过去久远、无量无数不可思议阿僧只劫以前,有一个名为迦尸国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国王叫作月光王。月光王虽然身处王宫,但却不贪求五欲之乐;他的容貌端严、智慧过人、心性坦荡、言必称实,并且广修布施之行,慈心对待一切众生。凡是国中有沙门、婆罗门、贫穷孤独,乃至物资匮乏者,需衣给衣、需食给食,金银财宝、随病医药,一切所需均给予之。国内人民对于大王的慈悲恩泽感念在心,臣民们也都愿意拥护并且追随他,因此举国风调雨顺,到处都充满着祥和的气氛。
这时,住在深山里的一个老婆罗门,听说月光王广行布施的美名,心中生起了无明火,不但不认同月光王的慈悲善行,还认为月光王是在沽名钓誉,因此想尽办法要戳破他的假面具。老婆罗门心里想:“一切众生最宝爱的就是自己的性命,如果我要求月光王布施他的身、命给我,他一定会因此而退失广修布施的道心,到时候就可以拆穿他伪善的真面目了。”老婆罗门心中不断涌出这样的恶念,于是迫不及待地赶下山来前往王宫面见月光王。
当老婆罗门一见到月光王时,就大声地说:“久仰大王你的盛名高德,今天能够亲自见到大王,实在是我最大的福报啊!听说大王为了要利益众生,广修大布施,愿意舍弃一切;我没有别的请求,只想向大王化缘一样东西,不知大王你肯不肯布施呢?”月光王说:“只要是您需要的,请尽管开口,不管任何东西我都愿意布施。大婆罗门啊!您应当知道,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都被贪瞋痴所缠缚,因此流转生死无有止息!我之所以住世为王,就是为了要利益一切众生,并且告诉他们出离生死的方法。”老婆罗门说:“大王!你讲得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可是如果光说不练,又有什么用呢?假使你言而有信的话,就拿你的头颅来布施吧!”
大臣们听到老婆罗门如此的狂言,心中都非常气愤,纷纷用砂土、石块朝他丢去,并且破口大骂叫他赶快离开。老婆罗门也不甘示弱地呵斥大臣们说:“你们怎么可以随便骂人呢?空口说白话,谁不会说呢,国王自己说出口的话,难道想反悔吗?他说所有的一切都能布施,我今天向他化缘他的头,又有什么不对呢?”这时,月光王转头对婆罗门说:“我想向臣民们说几句道别的话,让他们宽心;如果不先安抚他们,恐怕您会有生命的危险。您暂且先走远些,等他们走了以后,我一定会去找您。”老婆罗门听月光王这么一说,就转身先离开了。
月光王于是向大臣们开示说:“诸位大臣啊!用这个无常的色身,来换取金刚不坏的法身;以变易的世间财,来换取出世间的坚固法财,这不正是我长久以来一直勉励大家的话吗?唯有放下心中的怨恨和执著,才能获得解脱和自在!”这时,大臣们仍不放心地说:“大王!您这样的布施是不值得的!您是全国人民的依靠,您的身、命也是全国人民所共有,您怎么可以为了这样的一个人,而舍弃自己的性命呢?”月光王告诉大臣们说:“我和这个老婆罗门过去曾经结过恶缘,累劫以来,我都一直和他在解冤释结,直到这一世,我们之间的业缘仍未了结,所以他念念不忘要来向我讨债;只要圆满他的要求,才能让他放下心中的怨恨。我生生世世恒行正法,即使为了这个老婆罗门,我也要心存正念,只要圆满他的愿,他就会回到深山里继续修行。”
月光王遣退了大臣们,独自去找老婆罗门,对他说:“您今天向我要头,是因为宿怨所导致,我绝不会生起丝毫的瞋恨心。可是您也应当观察自己的心念,为什么会因瞋而作不得主呢?修行人应该要时时反观自照,如此放纵自己的习气,就会障蔽自己原有的清净本性,离道也越来越远啊!”老婆罗门说:“大王!你说得好!可惜我无法受用,废话少说,我现在只要取你的头。”于是,老婆罗门就把月光王的头发绑在树上,瞋心炽盛地抽出利刃,向国王砍了下去。
自以为砍下国王头颅的老婆罗门,纵声大笑、扬长而去。可是他万万没想到,他所砍下的只不过是树枝而已!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实都是因为诸佛菩萨及龙天护法威神之力所护佑,才让老婆罗门的恶行没有得逞。而老婆罗门自以为真的杀了月光王,心中的怨恨也随之冰消瓦解,回到深山里继续他的修行;而月光王也平安地回到王宫继续治理他的国家。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18、月光大国王布施头颅
前言:《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仰,为后世留下一部记载佛祖行持的光辉论典。以下简述佛祖释迦牟尼传记。本集是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 18、月光大国王布施头颅。
久远以前,释迦牟尼佛于瞻部洲作月光大国王,那时国王身体有光,似天人一般美妙,且具足显赫权势、广大财富。一次,国王心中想到:我因前世所积善业方得以安享今世荣华富贵,因此我应励力再造善业。想罢便广告天下言自己欲布施国库财富,将饮食、衣物、珍宝、妙药尽皆施予,所有众生均可各取所需。如此布施令国中百姓皆与国王一道分享财富、安居乐业,月光大国王名声也因之传遍整个大地。
此时边地也有一小国王名西马森,西马森国王闻听后即心生嫉妒。他向国师普行外道询问道:“如若月光大国王不消失而继续存在,则他名誉定会超胜于我,我之功德权势将全部隐没。你们有何良策应对?”这些普行外道听后就纷纷说道:“此月光大国王以慈心如对父母一般对待众生,我等根本无法伤害他。”国王听后心生不悦,就立刻宣布道:“有能将月光大国王头颅砍下交予我者,我定将一半王位奉送与他,并将公主赐予他作妻子。”
当时住在山岩中之一凶目婆罗门,听到消息后就答应说自己可担当此任。他于是在七日中苦修护身咒语,又从西马森王那里携带一些口粮,就向月光大国王治下国家奔去。
此时月光大国王国土出现大地震动、流星陨落等种种恶兆,诸大臣也连做恶梦。此时,护城天女见到凶目婆罗门前来后立即使之陷入疯颠状态,且阻止其进入本国。
当时有一净居天人于月光大国王梦中说道:“你圆满布施波罗蜜多之时机现已成熟。”国王醒后即派大臣大月亮到城门口对护城天女捎口信说:“若有人前来万不可阻挡,应使其顺利进城。”大月亮大臣到达城门时,天女显现身体对大臣说道:“有一外地婆罗门欲以恶行断国王头,我未让其进城。”大月亮大臣随即说道:“你所言正是,此人确实能造大违缘,但国王愿意让他进来,故而我等不应抗命。”护城天女无奈之中只好放其入城。
大月亮大臣做七宝质地之头颅五百个,希冀以此劝化凶目婆罗门勿断国王之头。怎奈凶目非要亲取国王头颅,百般劝请亦不听从。他直入王宫后立即索要国王头颅,而月光大国王竟以欢喜心答应,且约定七日后将头颅交付于他。眼见如此景象,大臣大月亮、王妃持地母皆因痛苦揪心以致昏厥而死。于其死后,两人均转生梵天天界。
月光大国王则向整个国家宣布道:“欲看我布施头颅景观者均可前来。”于是,众多小国国王与臣民便全部集中起来,祈请国王万勿布施自己头颅。但国王心志已定,绝不答应。当其卸下王冠之时,所有世间众人之冠帽全部掉落于地。
城中后方有一宝藏花园,花园中有一瞻匐树,国王就将头拴于树上,且对凶目婆罗门说道:“砍断我头之后务必将头交于我手上,我要亲自送头给你。以我布施功德愿一切众生皆获无上圆满菩提果。”
当凶目婆罗门挥剑正欲砍时,树神发威猛击凶目一拳,凶目顿时扑地。国王便对树神说:“我之头颅于此树下已布施过九百九十九个,加今此一回,正好一千。请勿对我行布施波罗蜜多、得无上菩提果位制造违缘。”树神听罢只得又使凶目复苏。
国王发此大愿之后,凶目婆罗门便砍下王头,大月光国王死后立即转生遍净天。(遍净天,三禅天之上层。生于此中诸天,世间禅悦最极净妙圆满,故名遍净。)
当时大地六次震动,人、天众生痛苦之泪如大雨倾洒,天人又降下花雨,整个世间大地自然传遍月光国王布施自己头颅之消息。
西马森国王听到后,因感月光大国王名声更远胜以前,便气绝身亡。凶目婆罗门走后,所有小国臣民、王妃,以及余众皆啼泣哀号。有人悲痛至死,有人昏倒在地,有人捶胸顿足、撕扯自己头发脸目,所有人众均痛恨凶目,并殴打之。凶目携头上路,岂料月光国王头颅于路上开始腐烂,臭气远播,无法携带,凶目只得弃头而走。半路上又听闻西马森死讯,更是失望至极,随即吐血而亡。西马森、凶目二人死后,直堕大地狱;为月光大国王而啼泣至死之人则全部转生善趣天界。
西马森国王即是现今之魔王波旬,凶目婆罗门即是现今之提婆达多;大月亮大臣则为舍利子,持地母则是目犍连。另据《报恩经》记载,有一大光国王布施自己头颅之公案与此公案也大致相同。
弥勒白佛言:“世尊,诚如圣说,实有智慧。”
佛告阿逸多:“我从昔来经无量时,具足修行六波罗蜜。若不具修六波罗蜜,终不得成无上菩提。”
“如是,世尊。”
【相关资料9】
公案:
当时释迦牟尼佛有两大弟子,一个是舍利弗,一个是目犍连。当然身为佛陀的弟子,他们也有自己的法缘。也会结一些收一些弟子,结一些法缘去教化,当时目犍连收了两个弟子,每天教导他们,让他们禅修。但是他教化这两个弟子,效果不是很好。有一次舍利弗就去问他,说你收了这两个弟子,教化的怎么样啊,效果怎样,能证到圣法了吗?就是有没有开悟。目犍连就说,这两个弟子呀,不得力,就是到现在,一直教化效果不好,既没有开悟,也没有见道。
后来舍利弗就给他出主意,说问一下,他们原来是干什么的。目犍连说,原来一个是浣衣人家出身,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开洗衣店的。另外一个是冶金师,就是家里是金匠。这么两户人家出来的两个出家弟子。那舍利弗就问说,那你教他们怎么修禅呢?这个目犍连就说,他让这个冶金师家出来的,修不净观,让这个洗衣店家出来的,修数息观。数息观就是一种禅修的方法,数自己的呼吸,把心安住下来,尽量不散乱。当时这个舍利弗就说了,说你这个教化,教化错了。也就是说没有针对他的根基,而进行教化。
为什么这么说呢?舍利弗说,这个冶金师家里的人的这个小孩儿呢,出来他从小就拉风箱,所以你应当教他数息观。那么他长期肺活量大,呼吸粗重,教他数息观呢,自然就能安住在禅法上。说这个洗衣店人家出来的呢,他老到河边去见这个清澈的水,所以你应当教他修不净观,对治自己身心的内观不净,脓血的这种污染等等,他速度快。所以当时这个目犍连,听了舍利弗这么给他一讲以后呢,果不其然,回去把教他们两个的法门呢,调换了一下,效果就非常好了。最后他们就通过这样的一种内观,还都证到了阿罗汉果。
“阿逸多,我于往昔作转轮王,舍诸珍宝头目手足,犹不得成无上菩提,况彼愚人为饮食故,缘历他家有所宣说,唯赞空法,言己所说是菩提道、是菩萨行:‘唯此法是,余法皆非。’
复作是言:‘而我所解,无量法师悉皆证知。’彼为名闻自赞己能,憎妒明解。阿逸多,我见彼心规求利养以自活命,虽有善行经于百劫,尚不能得少法忍心,何况能成无上菩提?
“阿逸多,我不为心口相违诳惑之人而说菩提,不为嫉妒之人而说菩提,不为傲慢不敬之人而说菩提,不为无信之人而说菩提,不为不调伏人而说菩提,不为邪淫之人而说菩提,不为自是非他之人而说菩提。阿逸多,彼愚痴人以我慢故自谓胜佛,谤佛所说大乘经典,言是声闻小乘所说。”
【相关资料11】
智顗锡住光耀寺,止观并重,禅慧双弘。在智顗的影响、推动下,那一段时间,佛教得到很大的发展,学佛的人日多,陈朝皇帝担心有人趁机混迹其间,遂下敕检核僧尼。
朝臣上奏道:「凡策经落第者,都不适宜修道。」智顗遂上书奏道:「调达(即提婆达多)能背诵六万头大象所驮负之经典,仍不免堕于地狱;周利盘陀伽只会背诵一行偈语,却证得阿罗汉果。佛法在于笃诚修行,岂在于背诵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