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德育 >> “不多管闲事”,不是你想的那样?! Back

“不多管闲事”,不是你想的那样?!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平时不要说长道短、说是道非,尽量不要讲别人的过失。与自己无关的事,也不要主动参与,以免惹祸上身。

现在有些人不好好修行,本来应该多念佛、多看书、多参加辩论讲考,交流一些有意义的话题,但他们因为闻思不够,开口闭口全是东家长、西家短,喜欢讲人我是非。这种行为特别不好,尤其当对方是严厉对境时,你肆无忌惮的一番言论,可能要用今生来世来补偿。

憨山大师在《醒世歌》中说:“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确实,没完没了地讲一些是非长短,只有过患,没有丝毫意义。但有些人就爱听这些、说这些,然而,你不是管家或负责人的话,谈论这些也没有必要。像有些发心人员,只要把份内工作做好就可以,与你毫不相关的别人过错,最好不要议论。《弟子规》后面也教诫道:“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别人有什么过错,不要随便揭露;别人有什么隐私,也不要说出去,因为这与你没有关系。孔子讲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在什么位置上,做好本分的事即可,不要越俎代庖,去管你不该管的事情。


有些人一遇到正事,如技术或工作的问题,就一言不发,不愿意参与;而听到别人在讲是非,马上就凑过去:“你们在说谁呀……真的?等等,我先喝口茶,一起说好不好?太开心了,我也觉得他有问题!”你今天倒是开心了,但过段时间这些谣言传出去,别人来追究源头时,大家互相推卸责任,那就不庄严了。所以,“明知不对,少说为佳”,自己听到是非时,最好不要插言附和,还是少说为妙。

当然,“不关己,莫闲管”这句话,也不能理解得太片面。有些人觉得只要和自己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这也不对。我个人认为,在过失方面,与己无关的就不要去管;但在利益众生方面,即使与己无关,还是应该去关心。

1964年,美国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杀人案:当时38人目睹了一女子被陌生人刺杀,但在持续半小时、来回三次的刺杀过程中,竟无一人救助或报警。他们见死不救的这种行为,正是“不关己,莫闲管”的真实写照,这一思想与凡夫的自私心理十分相应,既然人人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理念,又怎么会去见义勇为呢?


我还看过四川的一则新闻:一个中年妇女同一个男子走到江边时,听见有人落水喊“救命”。男子准备去救人,而这个妇女说:“少管闲事,我们走路要紧,过一会他会自己浮起来。”结果,淹死的正是她的亲生女儿。

如今世态炎凉,人人都只顾着自己,谁也不愿多管闲事,就怕惹上不必要的麻烦。常看到有新闻中报道:某某小孩不慎坠楼,刚开始还没有死,但附近的路人从他身边经过时,一个个视而不见,谁也不把他送医院,最后一个小生命就这样断送了;某某老人在街上犯了心脏病,辗转痛苦了很长时间,若有好心人送他去医院,肯定有存活的机会,可是在“不要管闲事”的理念下,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


所以,假如片面地理解“不关己,莫闲管”,就会让人心变得越来越冷漠。作为大乘修行人,从菩提心的角度而言,只要对众生有利,就算跟自己没关系,也要尽力去帮助,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孟子曾说:“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天下的兴盛和衰亡,每个人都责无旁贷,并不是与己无关就不必去管了。因此,看到那些素不相识的可怜人,乃至正在遭受苦难的旁生,我们都要去关心,这就是佛教更为超胜的地方。

儒家思想在汉地源远流长,历来为统治阶级所重视,其实最早源于董仲舒的建议。董仲舒是西汉人,早期并不出名,为了能够潜心学习,他整天钻在书房里,什么事情都不过问,吃的、穿的也不像别人那么讲究。据说,他书房旁边有一个花园,由于读书特别用功,他三年中没进花园观赏一眼,所以被称为“三年不窥园”。他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后来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以此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并延续至今。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儒家思想被视为封建残余推翻了以后,到目前为止,这种传统文化仍一蹶不振,想恢复过来相当困难。


当然不可否认,儒家思想有许多可取之处,如对父母的孝顺、对兄弟的友爱,都值得现代人学习。但有些思想,像“不关己,莫闲管”,因为被过分强调了,也就使得他们在言行举止上过于重视自己,与佛教《大智度论》中所说的“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的理念无法相提并论。

总之,“不多管闲事”要从两方面来理解:在讲过失方面,与自己无关的不要参与,不然就会搅到里面去,最后成了“是非专家”;而在利他方面,我们也不要因为这个教言,就丧失了珍贵的菩提心。


作者:索达吉堪布
来源:《弟子规另解》第十三课

往期精彩回顾


贫女“卖贫买富”
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负能量
如果懂这个道理,人生会显得尤为灿烂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