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为什么要学佛?(附殊胜日提醒)
2018年11月23日,藏历持众月十月十五日
阿弥陀佛节日
阿弥陀佛心咒:
嗡 阿弥德瓦阿耶色德吽舍
如果我们没有学佛,来世间只是追求权力、地位、财产、感情、家庭,人生几十年很快就过了。假如人死如灯灭那还好,但关键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的心识还要随业力在轮回中不断流转,这一点依靠教证、理证完全可以成立。既然来世是无疑存在的,大家若对它的苦乐不加关心,就实在太愚痴了。《诸法集要经》中云:“愚人无正智,如盲处黑暗。”愚痴的人没有正确的智慧,就像盲人处于黑暗中一样,根本不懂取舍因果。以至于大多数人造了太多不善业,死后只有堕入恶趣,感受难忍的痛苦。诚如《四百论》所言:“由于诸人类,多持不善品,以是诸异生,多堕于恶趣。”《大般泥洹经》亦云:“愚夫邪见,向恶趣门。”
其实,佛法所讲的宇宙人生之真相,最主要的目的是引导我们“离苦、得乐”。快乐分暂时和究竟两种,暂时的快乐只是有吃有穿、身体健康、心里舒服,而究竟的快乐,才能断除轮回的一切痛苦。人们要想获得这种快乐,就要明了“苦、集、灭、道”四谛——认识痛苦,寻找苦因,以道谛断除苦因,现前灭谛智慧。它涵摄了佛法的所有教义,只有通过这样修行,才能遣除轮回的各种黑暗。
因此,我们首先要懂得,若没有学习佛法,就不会有真实的快乐。《华严经》也说:“世界若无佛,及众贤圣人,彼诸群生类,无有一切乐。”
那么,学了佛又有什么好处呢?并不像世间人所认为的,只是为了治病、算命、打卦、搞些仪式。要知道,佛法的根本教义,是“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这一点特别重要,每个人务必要清楚。
在唐朝,大文豪白居易曾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问:“什么是佛法大意?”
禅师回答:“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白居易听了十分失望:大名鼎鼎的鸟窠禅师,怎么会如此平常,毫无玄妙高超之处?于是不悦地说:“这是三岁小孩也知道的道理。”
禅师说:“三岁小孩虽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可见,“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这句话,谁都会说,但每个人若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能真正做到?大多数人可能都非常惭愧。所以,学佛不能只停在口头上,而一定要落到实处。
其实,佛教的了不起,不是我们夸夸其谈,的确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座的道友也可以想一想,如果你没遇到佛教,现在可能会有许多痛苦,而正是有了佛法的引导,你生理、心理、生活上的暂时痛苦才得以解除,并依靠这一因缘,最终在生死苦海中才有出头之日。因此,大家一定要明白学佛的重要性。学佛所能带给我们的,除了快乐,没有别的。在茫茫无边的轮回中,它是唯一的解脱津梁,故智者理应选择佛法。《别译杂阿含经》云:“唯有入佛法……是则归依处。”
尤其是现如今,天灾人祸频频出现,世间灾难此起彼伏,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虽不排斥其他宗教的作用,但佛教的精神是最管用的。玉树地震,死了好几千人,汶川地震也死了五万五千多人,海地地震死了二三十万人(另说是五十万人),印尼海啸死了近三十万人……这些人都与我们骨肉相连,然而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他们的生命瞬间就会失去。这些无常的道理,佛陀早就告诉过我们,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取舍因果,否则,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将来的痛苦还会越来越多。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真正的“我”并不存在。如果用最究竟的智慧来观察,身体是不是“我”呢?并不是,因为当身体躺在床上睡觉的时候,“我”依然可以出现在梦境中的其他地方。所以,通过对身体、对心的观察就会发现,“我”虽然在显现当中存在,却是空性的。
-索达吉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