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了解的事物有些事错误的
非男、非女、非黄门
黄门大家应该知道。
非自在
自在就是大自在,大自在就是梵天。比如我们练的瑜伽来自于印度教,瑜伽里面有讲四个字——梵我一体。当然现在练瑜伽,只是一个肢体上的动作,为了养生,它的深层次的这些宗教的内容已经不存在。但是“梵我一体”在瑜伽里面经常会出现。梵我一体的梵是什么,就是这个自在,大自在。我们平时的念诵,一些课程里面,佛教的一些仪轨里面,也有自在、大自在。那到底是外道还是佛教呢?到底是一个普通的天人,还是是一个造物主呢?
首先,梵天不是一个人。自古以来有很多的梵天,有些是在佛陀面前听法,比如当时释迦牟尼佛成佛,七七四十九天不讲法的时候,那个时候向释迦牟尼佛请法的也是梵天。所以有些梵天他是菩萨,所以他会出现在我们的一些仪轨当中。我们仪轨当中出现的梵天或者是自在、大自在,他是菩萨,所以他出现在佛教的仪轨当中。
外道的梵天实际上就是一个天人,佛教认为梵天就是天界比其他的天人福报大一点的天人。就像我们人间,比我们普通的老百姓势力稍微大一点的这种人一样。就是这样的天人,他根本不是一个造物主,这是佛教的观点。
其他的宗教把梵天上升到万能的、主宰这个世界的程度,说他是造物主,说这个世界是他创造的。但是佛教不这样认为。佛教就说有这样的天人,这个当中的天人有一部分是菩萨。不是菩萨的这些也是天人,但是他根本不是造物主。所以“非自在”就是说:地——我们的身体当中的坚硬的部分,它不是自在。
非我所
我和我所,我是我们对我们身体的这个执著,它就是我。我所就是我所拥有的这些东西,有些是我们身体上的,比如我们的每一个感官,有些是身外的东西,比如我的房子、车子等等,这些也叫作我所。不是我所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不存在了,那么我所也就不会存在、不会成立。所以它不是,这些都不是。
亦非余等
除了这些以外,它是不是另外一个自我呢?除了我们上面讲的这十几个名词以外,地界是不是另外一种我呢?亦非余,其余的我不是。根本不是一个自我。等,再进一步观察,另外都是这样。
如是乃至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亦非是我。非是众生。非命者。非生者。非儒童。非作者。非男。非女。非黄门。非自在。非我所。亦非余等。
这些都不是我。这很简单,我们可以去观察,我们的身体当中的“水”就是凝聚在一起的能量,或者是我们身体的当中的这些水份,不管哪一个都不是我。
“火”就是身体的体温,能够让我们胃里面的食物发酵、消化。它是不是自我?也不是。“空”和“识”都不是,如果有一个自我的话,也许是我们的意识。很多人也觉得身体不是自我,但是意识有可能是自我。但意识也不是自我。为什么呢?意识它也就是一瞬间一瞬间生灭,灭又生,生了又灭,这样的连续的东西,实际上意识它自己观察的时候,都站不住脚,都不成立,它自己都不成立,更何况是自我。
这些东西如果我们要学得要深入,就要去学中观。通过这种方法去观察,我们会发现,这里面的六界,每一个都不是我,都不是众生,都不是命者、生者、儒童、作者、男、女、黄门、自在、我所。这都不成立。那么除了前面提到的这些名词以外的我是不是呢?亦非余等。也不是。除了前面提到的这些名词,其余的更多的名词,用几百、几千、几万个名词词汇来描述自我也没用,因为根本不存在。所以“亦非余等”就是这个意思。
那这一段讲什么呢?这一段讲实际上自我是不存在的,但是我们人的一部分是意识。意识它有这个功能,可以去判断,可以去了解、理解这些客观的事物。它去了解的时候,有些时候它了解的是真实的、准确的,有些时候它是错误的。这个时候,自我的这种观念就误解了,它把我们身体里里外外的,无数这样不相关的这些物质认为它们都是一个,而且这一个是我,它就产生了一个这样的错误的观念。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点击下图二维码,即可请购法宝。↓
(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与平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