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让 轮回大梦 “系统崩溃”。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阿赖耶识 与 如来藏 有什么差别?
问:我是中国哲学的博士生。请问,阿赖耶识与如来藏有什么差别?
索达吉堪布 答:阿赖耶识,是具有微细分别的心识;而如来藏是众生的佛性,远离分别,不能与识混为一谈。
对于识与如来藏的关系,觉囊派一位大德曾以大海为喻:如来藏相当于大海的本体,阿赖耶识是大海的底层,而其他心识 则是上面的波涛。动荡的波涛,与相对平静的海底,其实都是以大海为本体。同样,所有心识的本体,就是如来藏。
---轮回“代码” 的 计算机C语言 ---
---娱乐之作,仅供参考---
轮回 是如何开始的?
慈诚罗珠堪布《四圣谛》:
显宗认为,轮回的根源是无明,无明引起了十二缘起。
密宗认为,当轮回与涅槃、佛与众生、清净与不清净的 现象都不存在的时候,宇宙空间中没有任何天体, 只是一片虚空,唯有我们内心的本质,才是唯一存在的永恒, 这是最原始的本来面目。第三转法轮称之为佛性、如来藏。然后,在如来藏佛性上面,产生了第一个最细微的念头, 细微的念头振动摇晃,就产生了第二个、第三个等等念头 与各种各样的光,就像我们死亡之后处于中阴身时首先看到 的各种光一样。此时已经形成了一种意识,意识去执着这些 光,并将有些光认为是自我,将有些光认为是外在的世界。这样的迷茫或无明,就形成了八识,形成了六道轮回。如果第一个念头没有振动,平静安然,就不会产生第二个、 第三个念头。哪怕有念头,如果非常平静,就不会出现 形形色色的物质、世界、众生、六道轮回。但实际上 在第一个念头从如来藏当中产生的同时,第二个念头就 已经存在,已经有它的振动,这样便慢慢形成了世界。
为什么从光明清净的境界中, 会产生具有执著的不清净念头呢?
因为,虽然本基如来藏是清净无垢的,但由于在此之前 从来没有产生过轮回,也没有经历过修行,所以具有某 种非物质的、产生执著的可能性或者能力。这种可能性, 佛教称之为习气或者种子。因为这种习气的存在, 所以在如来藏中随时都可能产生第一个念头。
原始如来藏一直有一个产生意识的可能性,而最后的光明如来藏却不存在这种可能性。因为过去没有修行,所以随时都可能产生最细微的意识波动,通过长期修行,在证悟以后,再次出现烦恼的可能性已经断除,所以叫“离”。
慈城罗珠堪布:阿赖耶一词,各个宗派都在用,但不同宗派对其所赋予的涵义,却是各不相同的;甚至同一宗派在不同的地方,对其所赋予的涵义,也是大相径庭。譬如,在密宗续部中,如来藏有时叫做阿赖耶,八识里的阿赖耶识有时也叫做阿赖耶。所以很多人就分不清阿赖耶识与如来藏的关系了。但在藏传佛教当中,这应该不是难题,因为二者的差别非常明显。
首先,阿赖耶识属于八识的范围,但如来藏已经超越了八识。论唯识自己也承认,虽然说阿赖耶是不空、实有的,但也是无常生灭的;
第二,阿赖耶识是不清净的有漏轮回之法,属于四圣谛中的苦谛;而如来藏却是无漏的清净之法,属于灭谛;
第三,如来藏不能存储,而阿赖耶识就像电脑的储存器一样,可以储存各种轮回的有漏善、恶种子;
第四,如来藏是恒常的,阿赖耶识是无常的,但我们必须知道,如来藏的本体也是空性,第三转法轮的《入楞伽经》中也讲得非常清楚:外道的自我是实有而不是空性,如来藏却是空性。
如何摧毁阿赖耶识?
大圆满没有更多逻辑推理,没有用更多气脉明点的修法。心的本性本来就超越了所有语言,语言根本无法如实表达深奥的东西,特别是如何进入心的本性和证悟。我们打坐,有时状态好时心就像透明的水晶玻璃,很透明清澈没有任何杂念,这时心很轻松放松,很舒服宁静。这就是心的本性吗?不是,这是阿赖耶识作用的。
沿着这个境界再往怎么修持也没有办法找到心的本性。因为阿赖耶识是永远不会让我们发现心的本性的。
大圆满摧毁和断除阿赖耶识,它是怎样做到的呢?
我们知道如果不断除和摧毁阿赖耶识,永远不可能证悟空性。那么依靠何种特殊力量,我们可以断除阿赖耶识,开启心的本性?
四禅八定也停在阿赖耶识上,将人的杂念降低到阿赖耶识下面,会出现种种神通和禅定的效果,但也只是将心的波动降低了而已。再往下走,世间的四禅八定没有办法,但不往下走又不可能证悟空性。要依靠什么力量再往下走呢?
唤醒迷梦 早证菩提!
相逢很短 关注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