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道用》合集
凡夫人要么痛苦,要么快乐,要么迷糊。
在任何时候,都要调整自心,让它成为我们修行的助缘。
这其中,有诸多实用的修行窍诀。
每一句教言,看似平凡无奇,实际上,如果您能细细思维,每一句都极具加持。如果能在平日里精进串习,更能令您成为一个如狮子般无所畏惧的修行人。
——求学足迹,与您共勉
第一课
顶礼圣者观自在!
恒以他乐而安乐,以他痛苦最伤怀,
成就大悲功德尊,彼断自之苦乐径。
随念此中所说的功德而作礼。
稍加宣说诸位行者必不可少的修行方便法——世间中无价的苦乐道用窍诀分为痛苦道用法、快乐道用法。
一、痛苦道用法分为依世俗而道用与依胜义而道用两种。
(一)依世俗而道用:
当我们遭到有情与非有情的损恼时,如果心里习惯性地存着唯一都是痛苦的想法,那么即使一个微乎其微的对境外缘也会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剧大刺痛,串习苦乐的任何想法,它就会越来越增长,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讲解链接】《苦乐道用》01| 苦乐转为道用的窍诀
第二课
这样串习力就会增上,到一定的时候,不管显现什么,都基本上成了导向不快乐的因,根本不会有一个快乐的机会到来。
由于人们不知道那是依靠现在的心串习所导致的,而一味将外境之缘执为祸端,以至于怨恨外面外面等,恶业痛苦的火焰没完没了地蔓延,这就是所谓的“显现都成了怨敌”。
我们要深入理解到,浊世的众生被痛苦折磨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各自分别妄念的负面力量。
为此,不被怨敌与病魔等违缘所害的意思,并不是“驱除已经出现的那些疾病等,使它们以后不再出现”,而关键是“要让它们无法成为修道的违缘”。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需要依靠去除【始终不想自己痛苦】的心态与【对于遭遇的痛苦生起欢喜心】两种方法来修行。
第三课
首先,对于痛苦,始终把它看成不顺而心不欢喜,不管多么脆弱气馁都是没有必要也没有用的,而且有着严重的过患。
对于这样的道理反反复复引生定解。
从今以后要学会,无论遭遇怎样的痛苦也绝不能再脆弱气馁。
要多番猛励串习引发这种心念,发起大心力。
脆弱气馁【无有必要也没有用】:
如果那种痛苦可以扭转,那么没有必要不欢喜;如果它不可逆转,那么不欢喜也无济于事。
【过患严重】:
如果不脆弱不气馁,那么依靠心力,即便是剧大的痛苦,也会觉得它像棉花一样轻,容易承受。
正是由于脆弱气馁,所以即使小小的痛苦,也会平添不快乐的强烈感受,而极其难以忍受。
比如,正当你思念着美女的可爱容颜时,即使遮止贪欲也只是徒劳而已,因为心基本上都专注在被痛苦逼迫的状态,而无法忍耐。
所以,需要按照禁护根门的诸窍诀中所提到的那样,“意识不把那种痛苦执为相状,使心保持自然处于正常状态”,这样来修习。
第四课
其次,将痛苦看作是修道的助伴而生起欢喜心。
也就是说,无论遭遇任何痛苦,如果没有结合相应自己心力的一个善行修法,那么,就算是多多思维“若具有善巧方便,则依靠痛苦就会获得这样那样的功德利益”,也成了所谓的“比天地间还遥远”一样,而难以达到目的。
因此,要依靠暂时的痛苦修行以下这些法:
1、修出离心。
思维:只要我们不由自主地漂泊于轮回中,期间就会有这样的痛苦,并不是出现了不应理的事,而轮回的本性就是如此。
现今善趣所感受的零星痛苦也是这么难以忍受,那么,恶趣的痛苦就更不必说了。
呜呼,轮回真是深不见底的苦海!应当生起厌离,心向解脱。
2、修皈依。
思维:对于生世辗转中这种畏惧屡屡危逼,堪为无欺的皈依处唯一是三宝。
因此,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绝对要依靠三宝,不管遇到什么,都万万不可舍弃三宝。
【讲解链接】《苦乐道用》04 | 痛苦是修道的助伴,故应欢喜
第五课
3、遣除傲慢。
正如上面所说,我们应当依靠“不由自主、恒常摆脱不了痛苦牵制”的这种道理,来制伏能摧毁善资的怨敌——我慢与轻视别人的恶心。
4、净除罪业。
想到“这样的痛苦或比这更剧烈的无量痛苦,完全是由罪业产生的”,要通过决定有业、更为增长、不作不遇、作而不虚这四点认真思维。
所以,如果你不想痛苦,那么,必须断除它的因——不善业,依靠四种对治力忏悔以前所积累的罪业,努力做到今后不犯。
5、欢喜善法。
深思:如果你想要离苦得乐,就需要勤行它的因——善业。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增长善法。
6、修学悲心。
心里这样观想:其他众生都像我一样,被这样的痛苦或比这更为剧烈的痛苦所逼迫着,如果他们都能够远离一切痛苦,那该多好!
缘于缺少快乐的众生而修慈心的方法,也由此了知。
7、修自轻他重。
心里如此思维观修:我之所以这样被痛苦所困,就是从无始以来爱重自己所导致,现在开始,要唯一依于利乐的源泉——珍爱他众。
实际上,当痛苦真正临头的时候,是极其难以道用的,所以,先串习与恶缘相混合的那些善行十分重要。
如果能结合自己已经习以为常、十分熟练的一个主要修法,那是非常有效的。
第六课
只是将痛苦转成行善的助伴还不足够,而确切地认识到已经转为道用后,务必使由它引发的强烈欢喜心持续稳固。
在任何时候,心里都要思考所讲的这些道理:如此这个痛苦对我来说,已多番成为极其难得、善趣与解脱、幸福快乐的广大助伴,我仍然还要以这种方式来行持。
表面上这似乎有点儿残酷,但实际上它是最欢喜之处。
就像人们所说的“犹如藏蔻与胡椒,配合甘蔗混成丸”,应当深入细致、反反复复思维其中的道理而串习快乐的心。
依靠如此行持,随着快乐的作意增上或者占大部分,结果,身体心理的痛苦似乎变得不明显了,它无法对心造成损害。
这就是以安忍战胜疾病的验相,也应当了知它是制伏怨敌鬼神的验相。
正如上面所说,去除“不愿意痛苦”的想法就是痛苦道用的所依基础,因为脆弱屈服、胆胆怯怯、心烦意乱的同时,无法做到痛苦道用。
直接修行痛苦道用法,也能促进前面的境界。
因为依靠痛苦能切实领受到增长善行,所以,越痛苦应该越值得欢喜。
依照所说的“从这些小的痛苦逐步修行,则容易长进”,也说明了渐渐对大的痛苦也能熟练地道用。
因此需要这样来修,因为不相应自相续的觉受境界很难获得。
所以,为了能使痛苦道用,所有座间要祈祷上师三宝,如果修行的心力稍稍增强,那么就供养三宝与鬼神,祈祷“为了修炼我的善行,请降临恶缘”。
不管何时,都要具足欢喜愉悦的确信。
第七课
首先,学修的时候远离愦闹来观修也是很关键的,人们常说“在愦闹的环境中,怎么忍受得了痛苦、轻凌谩骂等”,依靠众多恶友的熏染与怨亲受用的多种心理负担污染,就会不由自主地心烦意乱而迷失方向,并且,还会被其他散乱对境的种种外缘牵着走。
而在寂静处就没有这些,因此内心非常澄清,由此心就容易使唤。
那些修断法者在修炼践踏痛苦的作意时,一开始舍弃“依靠愦闹中人的损害来修炼”,而到寂静的尸林凶地,依靠鬼神的兴风作浪来修炼的原因也是这一点。
总之,所有恶缘痛苦不仅对心无害,而且它们能够引发快乐的作意,学会消除所显现的内在疾病、外在怨敌鬼神、恶语等不想要的所有情景,当然就只显现出悦意的情景了。
要到达这样的境界的话,那就需要遮止将那些损恼视为过患方面,需要尽最大努力学着将它们视为功德,因为是不是悦意对境,归根到底是以心执著的方式。
比如,经常将愦闹想成过患的人们,眷属受用等越是兴盛,就越加地厌烦,而将愦闹视为利益的人们却会向往羡慕荣华富贵。
第八课
依靠这样来修炼,心相续会更加地调柔、心胸会更加地宽广,容易相处,内心英勇,修行无有违缘,一切恶缘显现为大吉大利,恒常宁静安乐,心满意足。
浊世修道,这样的铠甲必不可少。
那时,由于无有脆弱的痛苦,不仅使其他所有痛苦变成了兵器落地的士兵一样,而且疾病等也基本上会自行消失。
前辈大德们曾说:任何人,由于无不欢喜,无不快乐而心不烦乱,由于心不烦乱而风不紊乱,由此,身体的其他大种也不紊乱,依此也持续处于心不烦乱等快乐中。
就像背上有伤口的马、驴,诸飞禽有机可乘一样,有恐惧感的人,诸鬼神容易寻隙而入;但鬼神很难害到意志坚定的人们,以此等所说的道理便可了知。
因此,诸位智者发现,一切苦乐依赖于心后,会在心上面寻找快乐,自身具足快乐的因缘,所以不会依赖于外境,也不会被任何有情与非有情的加害所侵扰,死亡时快乐也会一直伴随着,恒时获得自在。
菩萨也是这样修行“安乐驾驭诸法的等持”。
而愚者们,是希望从外境中找到快乐,进而奔波,尽管他们谋求大大小小的快乐,但都成了所说的“权力在他手,头发挂树上”一样,快乐不会到来、快乐不会齐全、快乐不会到位等,常常是事与愿违。
怨敌盗者等的损害乘虚而入,一丁点的非议,快乐就会稍纵即逝,结果就像乌鸦不管怎样精心抚养杜鹃的孩子都不可能成为自己的孩子一样,完全不可信赖。只会落个“天神劳累,鬼魅烦恼、自己痛苦”的下场。
这是汇集百要的一个关键忠告。
修道中“苦行痛苦转为道用”与断法等中所说“病魔道用”的其他窍诀虽然也有许多,但这里,只是根据圣者寂天菩萨及其追随者智者们的论典,而简单易懂讲解了普遍可行的痛苦道用法。
(二)依胜义而道用:
依靠破四边生等理证观察,不用说恶缘痛苦本身,就连它的虚名也是得不到的,心安住于实相空性殊胜寂灭的境界中。
甚至从中起定时也不会像以前生起畏惧害怕怯懦等时心里产生痛苦那样了,而足能以“这些痛苦都只是虚名假合”的见解来胜伏一切。关于此理,恐繁不述。
【讲解链接】《苦乐道用》08 | 披上浊世修道必不可少的铠甲
第九课
二、快乐道用也分为依世俗而道用与依胜义而道用。
(一)依世俗而使快乐道用:
当遇到快乐与快乐对境外缘时,如果随着它转,那么就会增长骄傲自满、懈怠等而障碍修道。
帕单巴尊者曾说:“人们往往很能应付痛苦,而很难应付得了快乐。”
其实不随快乐所转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所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观那些快乐是无常与痛苦的真相,生起大厌离心,力求消除放逸的心,并且也这般沉思:虽然世间的所有快乐幸福益处微小,是与许多过患相联的,但是一些快乐也有功德。
佛陀说过,因痛苦而失去自由的人极难修行菩提,拥有快乐者极易修行菩提。我能这般快乐地修行正法,实在是太有福报了!此时要尽可能用这种快乐来得到正法,而且由修行中也能生起持续不断的快乐。
要以这种方式使正法与快乐二者相辅相成。
否则,就像木器中烧水一样,开始的一切最终就荡然无存。
所以,得到什么快乐都需要与修行正法相结合而取受它的实义,这就是《宝鬟论》的意趣。
即便快乐,但由于没有认清它,结果也不会成为修行正法的顺缘,仍然希望有一个意外的快乐到来,一直忙碌繁多的琐事而虚度人生。
为了对治这一点,要时刻结合修行法要,依止知足的甘露。
虽然还有依靠忆念三宝的恩德、修行菩提心的教言而使快乐道用等其他方法,但暂时就讲这么多吧。
这也需要依于寂静处,结合积资净障来修,就如同痛苦道用一样。
(二)依胜义而使快乐道用也以前面痛苦道用的方式来了知。
【讲解链接】《苦乐道用》09 | 让快乐成为修行正法的顺缘
第十课
如果痛苦时因为心受煎熬而无法来修行正法,快乐时因沉迷于快乐也无法修行正法,那么,就没办法有一个行持正法的时候了。
对修行人来说,恐怕再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了。
如果苦乐能够道用,那么,不管呆在寂静处还是城区任何地方,不管交往善友恶友任何人,不管遇到兴衰、苦乐任何事,不管听到赞叹、贬低、好的、坏的任何话,都不会有担心自己失去什么的畏惧。
因此,这就是“如狮子般的行者”。
无论如何做,内心都祥和安乐、逍遥自在,心态清净、圆满善妙。虽然身体住在不清净的刹土,但心中却享受着清净刹土佛子一样不可思议的安乐。
与噶当大德所说的“控制快乐,结束痛苦,独居时作为你的陪伴,生病时作为你的护士。”一样。
如同金匠将金子放在火上烧来净化垢染,用水反复洗涤使它柔和一样。
如果心也是以快乐道用调伏,以痛苦道用来清净,那么,身心都会轻而易举成就殊胜的轻安等持。
能使善资根本的戒律得以圆满的窍诀,也属这一点最深。
不贪恋快乐而作为具足殊胜出家戒的所依根本,不畏惧痛苦能圆满清净戒律,以所说的“布施是持戒的所依,安忍能清净戒律”即可了知。
如果现在就依靠这样修炼而达到了较高的道行,那么,他就是生起了“悟法皆如幻,生如入乐园,或兴或衰时,悉无惑苦惧。”的境界。
结合佛的传记来讲。
佛陀在未证得菩提前,如草芥般舍弃转轮王的国政,于尼莲禅河苦行安住,结果证悟自利甘露。这宣说苦乐必然平等一味。证得菩提后受到乃至色究竟天之间的天王、人君众顶戴,以一切安乐资具供养承侍;
另一方面,佛陀也遭到婆罗门巴绕敦达百般辱骂以及婆罗门女梅沙(多舌)以染行加以诽谤,在火施国王境内三个月吃腐烂青稞马麦等,但佛陀的心没有变得高下起伏,而是如须弥山不为风所动般安住,平等利益众生。
这样的教言理,当由具有“苦时不说恶语,乐时强烈厌离”境界的噶当派大德们来传讲。如果像我这样的人来讲解,那恐怕连自己的舌头也会耻笑了。
但想到为了自己平息世间八法、种植善根习气,老乞人丹毕尼玛写于百鸟林苑。
2020年3月5日译于成都
温馨提示
请直接点击链接文字阅读
听打仅供参考,非为终定稿
若有错误,在此忏悔
一心一意
求学足迹
分享笔记,共沐法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