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365颗钻石的约定(79) Back

365颗钻石的约定(79)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0-06-03


           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6月3日 佛历2564年



【第79颗钻石】

བཤེས་སྤྲིང་ལས།གང་ཞིག་སྔོན་ཆད་བག་མེད་གྱུར་པ་ལ།།ཕྱི་ནས་བག་དང་ལྡན་པར་གྱུར་ཏེ་ཡང་།།ཟླ་བ་སྤྲིན་བྲལ་ལྟ་བུར་རྣམ་མཛེས་ཏེ།།དགའ་བོ་སོར་ཕྲེང་མཐོང་ལྡན་བདེ་བྱེད་བཞིན།།ཞེས་གསུངས།


《亲友书》:
何者昔日极放逸,尔后行为倍谨慎,

如月离云极绚丽,难陀指鬘见乐同。



后悔来得及吗?

有些人可能认为:“我现在不放逸倒可以,然而我业力深重,没有遇到佛法之前,曾造的罪业数不胜数,如今这么大年龄了,后悔也来不及了吧?”为了遣除这种怀疑,用比喻说明不放逸的利益(如颂词)。

有些人往昔烦恼深重,没有遇到善知识和佛法时,放逸无度,造了很多弥天大罪。但后来遇到上师善知识,明白善恶取舍之后,自己改邪归正、重新做人,从此小心翼翼地护持戒律、修持善法,通过忏悔消除以前的罪业。如此一来,依靠善法不可思议的威力,将来也有解脱的机会。


就如同月亮先被乌云遮住,见不到月光,但风吹过后月亮拨云而出,放出皎洁的光明。同样,有些人以前要么贪心比较重,要么嗔恨心很厉害,要么痴心妄想极大,肆无忌惮地造了很多恶业,但后来依靠不放逸,都有解脱的机会,就像难陀、指鬘、具见、能乐一样。


此处用了四个人的公案说明这个道理:

一、难陀的公案 

难陀是释迦牟尼佛同父异母的弟弟,他娶白莲花(班扎日嘎)为妻,两人感情非常好。有一次佛陀入城乞食,来到难陀家中,正好遇到他给妻子化妆。难陀想出去拜见佛陀,白莲花说:“你快去快回,我的妆还没有干之前,你必须给我回来。”难陀非常听话,规规矩矩地出去了,接过佛陀的钵盂,回家盛满食物端给佛陀。但佛陀不接钵盂,转身走了。难陀又把钵盂给阿难,阿难也不接受,说:“你从谁那儿拿来的,就还给谁。”难陀无奈,只好端着钵盂,跟随佛陀去了精舍。


到精舍之后,佛陀安排一个剃度师给难陀剃发。难陀不肯,愤怒挥拳要打人,并对剃度师说:“你凭什么剃我的头发?要剃我的头发,全国所有人的头发,你要统统剃光才行!”剃度师去佛陀面前说:“我不敢剃,他特别凶。”佛陀听说后,同阿难一起来到难陀身边。难陀因害怕佛陀,不得不让剃度师剃发,只好披上三衣出家了。


难陀虽然剃发出家,但常思念家中的娇妻,因佛陀总带着他一起出行,他无法脱身回家。后来有一天,轮到难陀看守房子,他暗自高兴:“今天终于可以回家了。等佛陀与僧众都外出化缘,我就立即回家!”佛陀和眷属离开之后,他想:“我应当为佛陀和僧众打好洗澡水,把澡瓶都盛满,然后再回家。”难陀这样一想,立时动手打水。谁知刚把一瓶盛满,另一瓶又打翻了,一直耽误了很长时间,总不能把澡瓶的水盛满。


难陀想:“算了,就让他们回来后,自己打水吧。但我离开之前,要把僧房的门窗关上。”可他刚关好这一扇窗户,那一扇窗户又开了;刚关好这一间的门,那一间的门又开了……因为佛陀的加持,让他耽误了很长时间。后来他想:“既然关不了,那就不关了。即使僧众的东西丢了,我也有很多钱,我来赔吧!”


难陀想好后,立即走出僧房,准备回家。但他转念一想:“佛陀必定从这条路上来,我就从另一条路回家。”佛陀知道难陀的心意,也从这条路上回来。难陀从远处看到佛陀,急忙躲在一棵大树后面。谁知树神把树举起来,难陀露地而立。佛陀见到难陀后,又把他带回精舍。


佛陀问:“你想念家中的娇妻吧?”难陀回答:“实在想念。”佛陀就把他带到山上,指着一只又老又瞎的母猴问:“你妻子与此母猴相比如何?”难陀十分恼怒地说:“我的妻子貌美无双,这只母猴怎能与她相提并论?” 


佛陀又把他带到天界,观看一个个天宫。后见一天宫有五百天女,却无一天子。难陀感到奇怪,前去询问,天女答言:“佛陀的弟弟难陀,被逼出家,以出家学道的因缘,将来命终转生于此,会成为我们的天子。”他特别高兴,忙对天女说:“我就是难陀啊!既然已经来了,我就不走了。”说完想进入天宫。天女们说:“你的戒律还没有圆满,不能呆在这里,你先回人间,命终后才可以来。”难陀只好回到佛陀身边,佛陀问:“你妻子美丽,还是天女美丽?”难陀说:“我妻子同天女相比,就如瞎眼母猴一样。”


难陀回到人间,为了转生天上,特别精进地守戒。阿难看后,给他赠言一首:“譬如羝羊斗,将前而更却,汝为欲持戒,其事亦如是。”嘲笑他表面上守持清净的戒律,内心却被欲望所牵,发心不清净。


佛陀为了教导难陀,又把他带到地狱去。见到各个油锅沸滚,都在煮人,只有一口大锅空着。难陀感到奇怪,就问佛陀。佛陀说:“你自己去问吧。”难陀便去问狱卒,狱卒回答:“佛陀的弟弟难陀,生天命终后,就会堕入地狱。我们现在烧油锅,便是为他准备的。”难陀听后,惊恐万分,拔腿就往回跑。但狱卒把他拦下:“你已经来了,就留下吧。”他立即高声叫道:“南无佛陀,请您把我带回人间!”


依靠佛陀加持,他回到了人间,由此真正生起了超离三界的出离心。佛陀为他讲说圣法,他随即远离一切贪欲,获得阿罗汉果位,在佛弟子中,被誉为“调和诸根第一”。原来他是“贪心第一”,后来不贪著任何人了,守护根门非常清净。



这是难陀的故事,从他前后的差别也可看出,一个人的烦恼是可以改变的。


二、指鬘王的公案 


指鬘王曾跟随一个婆罗门学法,婆罗门的妻子勾引他,遭他拒绝后恼羞成怒,告诉婆罗门指鬘王侮辱她。婆罗门知道指鬘王不容易对付,于是故意欺骗他:“你若能在七天中杀一千个人,把一千个人的手指串成指鬘,装饰在脖子或手腕上,就可以获得梵天果位。”说完,婆罗门把刀插在地上,念了一遍咒语。咒语念完,指鬘王就起了恶心,婆罗门把刀交给他,他拿着刀,发狂一样见人就杀,见指就砍。


到了第七天早上,手指已有九百九十九只,差一只就满千数。可是大街小巷见不到一个人影,人们早就藏起来了。此时指鬘王的母亲怜悯他,因为他七天只顾着杀人,没有吃东西,想派人给他送饭,但是仆人们都害怕,没有人敢去,母亲就亲自送去。指鬘王见母亲从远处走来,准备要杀掉她,母亲骂道:“你这个不孝的东西,连母亲都想杀。你实在要凑数的话,那就砍去我的手指,不要杀死我。”


这时,佛陀以神通观察到指鬘王可以度化,就化成一个比丘,走到他的对面。指鬘王一见,当即舍弃母亲,飞速向比丘奔来。


比丘缓缓地行走,但指鬘王用尽气力也追不上,他就喊道:“比丘,你给我停住!”比丘说:“我一直安住,没有动过,只有你自己停不住。”


指鬘王觉得奇怪,就问:“怎么说你安住、我停不住呢?”比丘答:“我的六根都很寂静,所以一直安住,而你被邪师引诱,内心迷乱,不断地奔驰,所以才日夜杀害众生,造下无边的罪业。”


指鬘王听后幡然醒悟,把刀扔在一边,远远地伏地磕头。佛陀也恢复本来身相,如太阳般相好圆满、无与伦比。指鬘王见到佛的威仪,不由得五体投地,要求随佛出家。以佛的神通力,他的须发自然脱落,身上衣服也变成三衣。佛又为他说法,他闻法之后,心垢尽除,得阿罗汉果位。


当时他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也有机会获得圣果。记得《百业经》中有一个人杀了五千人,后依靠自己的发心、佛的加持而证阿罗汉果 。


三、具见的公案


具见,又名未生怨王、阿阇世王。关于他,《观无量寿经》中有较广的公案,我在这里不广说。他的嗔恨心非常重,受恶友提婆达多挑唆,把父王幽闭于七重室内,想让他活活饿死。


他的母亲恭敬大王,偷偷在身上涂上蜂蜜,璎珞中盛满葡萄浆,探望时让大王享用。未生怨王的父亲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享用完后,合掌恭敬,遥礼世尊,说:“目犍连是我的好友,愿兴慈悲,授我八关斋戒。”顿时,目犍连以神通来到他面前,日日如是,为他授八关斋戒。佛陀还派“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尊者,为他说法。


经过21天,他还没有死,因常闻法,颜色和悦。未生怨王质问守门人,守门人说:“你母亲经常到这里,给他送一些饮食。佛弟子也从空而来,为他说法。”未生怨王特别生气,提剑要杀母亲,一个大臣劝阻说:“自古以来,贪执王位而杀父亲的比比皆是,但杀母亲的一个也没有,你最好不要成为无道昏君。”于是他把母亲关起来,他父亲就饿死了。


后来他生起极大悔心,依靠佛陀的威力和自己的忏悔,有些经典说他获得了菩萨果位,有些经典说再过八万劫他将成佛 ,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但不管怎么样,造无间罪的未生怨王,最后也获得了成就。


四、能乐的公案 


他的贪心和嗔心都很重,他贪著一个女人,母亲觉得不如法,一直劝他,但他根本不听。母亲只好晚上睡在门槛上,不让他出去约会。他特别生气,用宝剑砍断了母亲的头。


他跑到那个女人家里,身体不停发抖,女人说:“这里只我一个,没有别人,你不用怕。”他想:“如果告诉她实情,她可能更喜欢我。”他就说:“我为了你,刚杀了母亲。”


那个女人非常聪明,心想:“这人连母亲都能杀害,终有一天对我也会不客气。”于是骗他说:“你真是了不起,这种行为我很高兴,你稍微等一下,我出去马上回来。”


她一口气跑上楼顶,大声地喊:“救命啊!来坏人啦!”能乐听到之后,赶紧跑回自己的家,把宝剑扔在母亲的尸体上,也高声叫道:“救命啊!我的母亲被杀了!”通过如此蒙混,人们没有发现他是凶手。


他造下极大逆罪,内心十分不安,到处寻找灭重罪的方法。后来他到一个寺院里出家,精进修行,于很短的时间内,对三藏通达无碍。别人问他为何如此精进,他说想忏悔杀母的罪业。大家就把这件事告诉佛陀,佛陀说杀母者不可出家,僧团中必须立即开除 。


他被开除以后,穿着出家衣服,跑到一个边地去了。那里佛法不兴盛,他建了一个经堂,开始讲经说法,集聚了很多很多人来此听闻。有些人听法后,甚至证得阿罗汉果。


由于他为众生说法、培养僧众的功德很大,死后弹指般的时间堕入无间地狱,马上即得解脱,转生天界。


之后,他以天子形象来到人间,于佛前听闻妙法,终证预流果,获得见谛。


可见,纵然以前造下滔天大罪,只要有后悔心,不放逸地行持善法,最后也可以解脱。


我们学了这个颂词之后,应该明白就算自己以前造的业非常可怕,现在通过念金刚萨埵心咒,好好地闻思修行,发誓从此不再造,来世也不一定堕入恶趣,且有可能获得解脱。


每个人首先要懂得佛法,不然的话,对如何行持、怎样有罪过一无所知。当然,懂得后也不要停留在文字上、口头上,一定要在心里思维:“我以前是什么样的人,从现在开始,短暂的人生中,我要尽心尽力地忏悔,尽心尽力地做善事,不能变成业际颠倒者。”


什么叫业际颠倒呢?今天刚出家,明天就还俗;今天是一个居士,明天就不学这一套了,改行加入外道,或者不学任何宗教,这种人最可怜、最可怕。我们不能变成这样,只要有后悔心、忏悔心,再深重的罪业也可以清净。


颇瓦法中还说,一个人在临死之前,只要强烈地观想:“我的罪业已彻底清净,我的善法非常非常多!”有这样一种念头,也能往生极乐世界 。


大家在有生之年,修行的方向不要改变,在此基础上,应当竭力忏悔。学院很多人行持佛法,虽然跟圣者相比,还是比较差,经常产生烦恼,善法也不能圆满所有支分,有很多惭愧之处。但跟不学佛的人比起来,还是值得荣幸的,至少每天拿转经轮念一点经,观想一点,做一点善事,这个功德不可思议。


所以,即使你造了重罪,也不可放弃自己,一定要依靠佛法改邪归正,精进忏悔!








查看往期内容,可点击下列文字链接:

【上一篇】

365颗钻石的约定(78)


【复习回顾】

1、煜煜钻石,您采几颗?

2、愿君多采撷,此物最加持

3、钻石虽久远,此颗永留传

4、一直爱,不容易

5、是宝贝,不是包袱




排版 | 一心一意

图片 | 嘉黛





约好一起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