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慧眼看教育(三十四) Back

慧眼看教育(三十四)


慧眼看教育



仁波切曾说:

他没有别的伏藏法,

大学演讲系列就是他的伏藏法。




家庭教育 

之自闭症分析





现在自闭症的孩子越来越多,外在的原因,主要是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不够,只是把孩子交给学校,从来也不重视良好的家庭教育。这样的话,许多孩子就没有安全感,只好经常去一些网吧,沉浸在虚幻的世界里。到了一定的时候,他们找不到真实的感觉,与现实的距离越来越远,最后就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了。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孩子自己前世的业障。同时,父母如果往昔造了一些恶业,今生中也会感召这样的后代。


——节选自

《浅谈佛教无常观》2011年7月31日香港三德弘法中心演讲




家庭教育之

教什么?





问:我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八岁、一个两岁,请问您在小孩教育方面,有什么样的建议和叮嘱?


答:对于孩子的成长,现在大家提倡从胎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都不能缺少,尤其是家人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种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但北大、北师大的专家们认为,自从古文化传统失坏以后,现在的课本中就缺了这些内容,怎么为人处世、怎么做人,没人教、也没人重视了。所以我建议,家人可以安排孩子们学一学《弟子规》、《三字经》,甚至是佛教的《业报差别经》,从小为他们植入一种道德理念和因果观念


学校里也有这些就好了。有这种意识的老师,你们可以讲讲故事,孝顺父母的故事、关爱他人的故事,古代的、现代的都可以,这对孩子的幼小心灵会有很大启迪。光是靠ABC或考试分数来评判他,可能日后也很难有一些大的出息。


现在的人才,人很多、才很少。招的是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学历不错,但一做起事来,与人相处的能力都没有,这不是个小问题。他们自己也苦恼:读书这么多年,知识学了不少,但有些东西一点没学到,都二十几岁了,为什么一面对社会就这么可怜?


所以,要教些什么,还是要考虑的。


如果在家里、学校里都能推广儒教和佛教思想,让孩子们从小有个善良人品,其他的就不用操心了



——节选自

2012年 12月23日不共内加行与往生法

学演讲







家庭教育之

传递慈悲与爱




问:我是一个母亲,孩子半岁了。我一直在想如何给予孩子更多正能量,让他身心健康地成长。最近在考虑上怎样的幼儿园,是去老师比较亲切慈爱的普通幼儿园,还是去注重才能培养的幼儿园?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给予孩子更好的教育?


答:有一种说法——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第一位老师有这样的想法,我相信他逐渐会非常好。


父母给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从小给孩子传递一种自私的教育。有专家曾观察,发现很多父母常这样教育孩子:“你不能让别人,别人打你,要打回去。”虽然不同的地方,具体的表达不同,但这样教育对孩子是有害的。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教他智慧、慈悲和爱心。


很多信息表明,人在六七岁到十六岁之间受到的影响,会成为他一辈子的价值观。那时父母做什么,他就会做什么。信仰问题也是这样,很多人二十岁之前,因为家庭和教育的关系,从小就没有任何信仰;如果孩子耳边听到的,除了追求金钱、地位这些,没有其他价值观的话,那他长大之后,也会变成这样。


所以,我很希望父母一定要重视教育。许多父母把责任交给老师,包括幼儿园、学前班、小学的老师。有些老师非常有德行,不但传递知识,还教导更重要的做人道理。而有些学校只培养知识和技能,并没有讲做人和道德。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成长,如果学校缺乏做人的教育,到一定时候,孩子们可能只有一些知识,最重要的却缺失了。


有一位大师曾说:“教育就是你将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全部忘掉以后剩下的东西。”可是,很多学生把知识全部忘掉以后,也许就没留下什么了。我们十几、二十几年中一直在学校里学习,但当真正要为人处世的时候,可能出现严重问题。听说现在很多企业面临员工不会做人的问题。收一百个人,可能五十人要被解聘,因为他们的人际关系等方面很差,虽然业务水平不错,但是人格不好。


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与古圣先贤的智慧结合起来,要传递慈悲和爱。这对父母来讲,应该是最重要的


至于具体方式,你应该跟相关人员商量以后,再给他上课。但孩子现在才半岁,太早了,不要逼得太急。有的家庭为了将来,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他本来就有知识等各种压力,再一直这样,压力就更大了。所以,父母还是要注意分寸


——节选自《浅谈佛教无常观》2011年7月31日香港三德弘法中心演讲





排版 | 一心一意

图片 | 一心一意



求学足迹

分享上师的金刚语

        愿您得到殊胜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