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索达吉堪布 >> 不管怎样,要善良 Back

不管怎样,要善良



:有的新闻中报道:一个老人摔倒了,好心人去扶,反而被讹了一笔钱。那么遇到困难之人时,我们到底帮还是不帮?


:遇到困难之人,比如摔倒的老人,要不要去帮呢?主要看你自己的想法。如果你觉得事不关己,不如自己走路,那不帮也可以;但如果你稍微有点爱心,还是应该伸手相助。


虽然这方面出现过一些负面新闻,但是我们的注意力不应一直聚焦于此,一方面这些新闻可能是个别记者为了吸引公众眼球,故意而为;另一方面,确实有不少此方面的正面报道。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一名下岗工人骑着三轮车走在路上,见到一个老人摔倒在地,他就把老人扶起,放在三轮车上送到了医院。当时需要先交三百块钱押金才给医治,这个人就给家里打电话,让家人送来钱帮着交了。

过了一段时间,大光集团的总裁突然找到这个人,给了他三百块钱,还聘请他到公司上班,每个月的工资是三千块钱。


原来,那位摔倒的老人是这个总裁的母亲。


总裁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之所以聘请他到我的公司上班,一方面因为他救了我的母亲,非常感恩;另一方面我觉得他很善良,做事情应该很可靠。”


因此,不能因为个别负面的新闻报道就以偏概全。


比如有些乞丐的确是骗子,但如果因此就说“所有乞丐都是骗子,不要给钱”,这就有失偏颇,而且这种语言会对他人形成误导,造成不良影响。


帮助别人不一定就会惹祸上身,退一步讲,即使被对方找麻烦,我觉得:只要内心清净,赔些钱也没什么,被冤枉也无所谓,我还是要做善事,因为善良就是我的人生准则。


希望大家在行善方面有一颗坚强、勇敢的心,千万不要行善时就寻找各种借口畏缩后退,造恶时就依靠各种名义肆意而为。




有句话说“人善被人欺”,行善的人可能会遭人排挤。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社会上是有“人善被人欺”的说法,这是因为当前的环境不是很好——行善的人较少,作恶的人众多,大家都宁愿同流合污,见人行善反而抨击、怀疑。


佛教的《毗奈耶经》里讲“果报成熟时,彼苦亦难脱”,一个人造下的恶业一旦成熟,痛苦就难以逃脱。反过来说,如果造下的是善业,那么即使遭人排斥,你自己也不会有丝毫过错,而且将来也必定会无欺获得安乐。


《二规教言论》中说:“虽此大地满恶人,然自当持高尚行。”即便世上很多人排斥善、造作恶,但是我仍然要秉持高尚的行为,做一个善良的人。


即便你的善行暂时没有得到回报,但只要是有意义的事,就应当坚持不懈地行持。我自己也是如此,如果发现一件事对大家都很有帮助,那么即使有人批评、阻挠,我仍然会矢志不渝地去做。


人如果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就会常常担心自己遭到损害。现在很多人之所以不敢行善,就是因为害怕自己吃亏。这种人的心是很弱小的。行善方面还是要勇往直前。


佛教中讲,行善时要有两种心:


第一、勇敢心。如今的很多人遇到行善的机会,就退避三舍,这是缺乏勇敢心。


第二、恒常心。做一件善事不难,难的是长年累月地做善事——去年、今年或者年轻、年老时都一如既往。所以,行善贵在持之以恒。


如果能具备上面两种心,任何违缘、困难都不会障碍你的善行。


摘自索达吉堪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演讲

《人生与人心》

    不  管  怎  样  ,  要  善  良    





点击“阅读原文”欣赏现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