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32课-重点&难点&讲记脉络
学习笔记链接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EEkdWU2SYohR1ms7NJ_sew
提取码:pqme
档案编号B06132-定解B01-012
本课重点
一
如何修回向
(一)如何修回向支
以现在的善法为主自他三世所积累的一切善根完全像文殊童子回向一样以无缘智慧印持而回向给一切众生,并念诵:地色萨波给匝根(三世所积诸善根),向切亲波杰热怄(回向广大菩提因)。
(二)回向中的几个问题
1、回向偈应该用金刚语
回向的偈文应该是诸佛菩萨及得地以上的大德的谛实语、金刚语,念诵这些偈文,一定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普贤行愿品》《入菩萨行论·回向品》、上师如意宝的《愿海精髓》,以及各教各派公认的大德所造的回向文。
2、功德回向于何处
(1)当回向之处
要将善根回向给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愿此善根成为他们成就圆满正等觉菩提果位之因。
(2)回向于此处之理由
善根的大小随愿求与回向而定
A.善根
a. 上根者:回向广大圆满的菩提,做何种善法均称为上等善根。
b. 中根者:只想到自己解脱,故为中等善根。
c. 下根者:做再大的善法,也只是人天福报而已。
B. 持戒
a. 大乘戒律:为得菩提而持的戒律。
b. 小乘戒律:为自我解脱而持的戒律。
c. 世间的戒律:只求快乐、不想脱离轮回的持戒。
C. 听课
a. 大乘善根:课前发无上菩提心,中间又以无缘智慧摄持,最后回向了圆满菩提。
b. 小乘善根:进门时求的是自我解脱,回向的也是独自一人的解脱安乐。
c. 善恶业混杂的情况:课前无记状态,听课过程中心思不专注法义、打妄想、看小说等,甚至还对课程结束生起了欢喜心,此等行为有耳根听受佛法之功德,但也有缘佛法所造的恶业。
二
善行后务必回向——回向之必要性
(一)对自己:所造善根务必回向
1、回向菩提善根永不耗尽
(1)不回向之过失
如果没有这样回向,那么所成办的任何善事,它的果报成熟一次便会耗尽。
(2)回向之功德
A. 得有限功德之回向
回向如同射箭,可以射得远,也可以射得近。如果把善根之箭“射向”眼前的安乐,以无欺的因果力,的确能得到相应的果报。不过,就算得到了,也很快就耗尽了。
a. 公案一:地主国王在七万年中供养灯光如来,又在七万年中供养佛像及佛舍利,但因为没有回向解脱,到其成为释迦摩尼佛时,其当年供养的善根全都耗尽了。
b. 公案二:纯黑对佛陀做了一次供养,但因为回向了解脱,历经三十一劫人天安乐以后,值遇释迦摩尼佛,并成就圣果。
B. 回向菩提善根才会永不耗尽
a. 理说
如果回向于获得究竟菩提之因,即使感受了百次善果,但是它的善根在没有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之前就不会穷尽,反而日日增上。
b. 教说
(a)《慧海请问经》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
(b)《入定不定印经》云:“妙吉祥。如一滴水投大海中。乃至劫火起时终不中尽。妙吉祥。菩萨亦尔。以少善根回向成佛。乃至一切智火生时终不中尽。”
2、不回向则不生所需之果
(1)即便是希求二乘果位或人天福报也要回向
希求获得声闻、缘觉、圆满菩提等究竟果位也好,希望得到善趣人天的身体或者长命百岁、相貌端严等暂时的果报也好,不论为了什么目的,所成办的善根最后都要为此而作回向。
(2)不回向则不生所希求之果
哲贡觉巴仁波切说:“二资如意宝,若无发愿拭,不生需求果,故当勤回向。”
3、能否成为菩提之因取决于回向之力
(1)理说
无论积累多么广大的有为善法,像听课、供僧或者为僧众发心,这些善根都是非常大的,但如果没有以回向来驾驭或印持,就不能趋入解脱道。所以要让善根成为每一个众生成就菩提的因,回向时要猛厉,要有力度。
(2)教说
卡隆巴格西所说:“一切有为善法乃无记,回向众生方得广大利。”
(二)对他:为其回向对方方能得利
1、理说
为自己的父母亲友等作法事以及为利益亡者等而作佛事,如果不作回向,他们就不会获益。如果回向给他们,就会获得所向往的收益。
2、例说
广严城五百居民因吝啬之业转生为饿鬼,后其亲友将供养佛陀的善根回向给它们,结果当天这五百个饿鬼就转生到了三十三天。
3、教说
至尊米拉日巴曾说:“山间静修大行者,及作供养之施主,彼二具有成佛缘,缘起精华即回向。”
(1)接受供养者要做回向:在山间静修的大修行人,与城里作供养的施主,这二者都具有成佛的缘起,缘起的精要就是回向。
(2)施主也要回向:把善根的果全部寄托在上师身上,但上师万一忘了回向的话可能自己得不到供养希求的果。
三
回向之要求:三轮体空之回向
(一)为何要进行三轮体空之回向
1、理说
作回向要成为圆满正等觉的因还必须以三轮无缘智慧摄持,否则,如果被三轮实执的垢污所染,就叫做具毒回向。
2、教说
(1)《汇集经》中云:“犹如食用杂毒丰美食,佛说缘于白法亦复然。”
(2)《入中论》道:“施者受者施物空,施名出世波罗蜜,由于三轮生执著,名世间波罗蜜多。”
(二)何为三轮
《甚深大回向经》云:“无有回向者,亦无回向法,亦无回向处,菩萨摩诃萨当作是回向,作是回向时三处皆清净。”
“三轮”:指所回向的善根、为其回向的人、所回向的对境三者。
(三)凡夫如何做相似的三轮体空之回向
1、凡夫人难以行持真正的三轮体空之回向
以证悟无实智慧摄持的真实无毒回向,在凡夫薄地时,根本无法做到。
2、凡夫人可以相似行持
(1)如何行持
观想:“往昔的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也如是回向。”这种回向可以代替三轮体空的回向。
(2)方法如理可靠
A.《三十五佛忏悔文》云:“过去诸佛如何回向,未来诸佛如何回向,现在诸佛如何回向,我亦如是普作回向。”
B.《普贤行愿品》中也说:“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32-定解B09-009
本课难点
一
《前行》何以改变人生、建立修行理念?
(一)《大圆满前行》是一切佛法的精华
1、前行源自“龙钦宁提”
(1) “龙钦宁提”是晋美朗巴大师的意伏藏法,传承并汇集了龙钦巴尊者所有宁提法门的精华。
(2)大师将其传给如来芽尊者,尊者又传给了华智仁波切。
(3)华智仁波切经过多次聆听后,将上师的教言理成文字,成就了今天这部《大圆满前行》。
2、历史影响
(1)《前行》是一部引导修行的论典,在藏传佛教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2)自成书以来,倍受各教派的上师大德们推崇,并得到广泛弘扬。
3、为何殊胜?
(1)论典充满窍诀,人们争相学习
A. 佛教修行依靠窍诀,离了窍诀无从修起;
B. 千经万论自己不会选;
C. 依次学习学都学不完,更不用说修了。
(2)这部《前行》融进了祖师的实践、归结了所有窍诀的教言
(3)窍诀并非无序,它完整介绍了藏传佛教的修行次第
A. 对修行旅途中最初发菩提心、中间积累二资、最终证悟佛果的道理讲述得一清二楚;
B. 通过公案的阐释,指出了修行的重点;
C. 站在开悟者高度教诫修行中的偏差和歧途。
4、法王如意宝也为本论作序
“此《大圆满前行》不仅完全包括了三士道次第,而且具有殊胜窍诀要点……此深法摄集了藏地兴盛的萨迦、格鲁、噶举、宁玛派的引导文及广弘于汉地的净土、华严、禅宗等一切显密修要,并且具有持明传承殊胜之加持……”
(二)前行法不可不修
1、三根普被
初学&久修佛法;学的是汉传、藏传&其他教法,前行法都OK!
2、不修基础法门,不能完成真正的修行
(1)前行是一切修行的基础
就像掌握了开车技术之后,开什么车都行一样;
修好前行的基础法,再修任何法都可以。
(2)喜欢高攀大法的人会非常迷茫
喜欢高攀大法的人不肯修基础法门,不肯积资净障,到头来会非常迷茫。
(3)从上往下修如冰上建筑
有些人在不修前行的情况下,也修出了一些“成绩”,但这就是冰上建筑。
冬天湖面结冰的时候,你在上面造一栋楼宇,雕梁画栋,修饰得似乎相当可观。然而一旦春暖花开,冰一融化,它就倒塌了。
(4)总结
不修前行,修禅修密修任何法,终究不能完成一种真正的修行。
3、上师的经验分享
三十多年了,上师认识的汉族道友中:
(1)重视前行的人,一路修得非常稳妥。
(2)不重视前行的人,也许刚开始也会出点境界、相似神通或感应什么的,但后来这些慢慢都退失了,严重的,还对佛法生了邪见。
(三)《前行》要精通
1、有些论典可以泛泛学,但《前行》是要精通的
2、《前行》不简单
(1)宁玛巴教主顶果钦哲仁波切每天随身携带,有时间就看。
(2)法王如意宝一生讲过多次,圆寂前还讲了一次。
它是真正的修行阶梯,对此我们要有系统性的认识。
3、系统性就是道次第
作为修行人,了解并且修持前行的道次第非常重要。
4、重视前行法门是最负责任的教诫
(1)仲敦巴格西是阿底峡尊者最得力的弟子,阿底峡尊者把这个法门口授给他,加持他成为教主,为他建立广大弘法利生事业的缘起。
(2)金厄瓦尊者答普穹瓦尊者问:“不要说道次第在心中生起,甚至仅仅是产生‘道次第确实如此’的胜解,也应当选这个。过去我们曾无数次通达五明、具足五通、获得八大悉地,然而都没有脱离生死轮回。如果获得了对道次第的定解,必定能从轮回中解脱出来。”
(3)前辈上师们规劝弟子重视前行法门,不仅是让他自己修起来安全稳妥,也是让将来与他结缘的人不入歧途。所以,这是最负责任的教诫。
5、为何一定是《前行》?
(1)有人问:“汉传藏传佛教中有那么多殊胜法门,为什么要修《大圆满前行》?”
作为修行论典,《大圆满前行》有窍诀、有次第、以最简洁的语言把你一生的修行都编写好了,既完美又适合现代人,为什么不学?
(2)“它是藏传佛教法门,汉地修行人有必要修吗?”
是修行人,就可以修。
《前行》里除了个别藏地的公案外,基本都是《大藏经》的内容,完全是佛陀的真实教授,华智仁波切等传承上师们只是作了归纳而已。
二
凡夫为啥不能写回向文?
(一)成佛系统里凡夫毫无地位
发愿文、回向文有无加持力,与其作者有极大关系。
(二)凡夫的文字没有任何加持
1、如果自己发心清净,此清净心可能有一些能力;
2、但是,我们写的回向文本身却没有任何加持,即使念上一千遍、一万遍,也没有任何作用。
(三)论资排辈凡夫只能靠边站
所以,回向文的作者最好是登地菩萨,至少也应该是加行道高层次的证悟者,只有他们的语言才会有加持力,平时我们也应念诵这种回向发愿文。
三
有毒回向和无毒回向
(一)总说回向有两种
一是有毒的回向,二是无毒的回向。
(二)有毒的回向
1、定义
所谓“有毒的回向”,就是有执着的回向。
2、以比喻说明什么是有毒回向
《般若波罗密多经》里讲:凡是有执着的善根,就像有毒的食品。虽然在吃有毒食物的时候,也许还会感觉味道鲜美可口,但当毒发之时,就会痛苦异常。
同样,有执着的、不是三轮体空的善根,虽然暂时能带来一些临时性的善报,但因为是有漏之法,不但不能脱离轮回,反而会引发众多苦受。
(三)无毒的回向
1、定义
无毒的回向是指无执着的回向、无缘的回向,也即在证悟空性的境界中回向。
2、分类
无毒的回向又分为两种:一是真实的无毒回向,二是相似的无毒回向。
(1)真实的无毒回向
指登地以上的菩萨,在无缘禅定中的回向。
(2)相似的无毒回向
按照《三十五佛忏悔文》里所讲的方法,真心诚意地进行观想:所有十方三世的佛菩萨如何回向其善根,我也如是回向我的善根。
这种回向,就是相似的无毒回向。
3、相似的无毒回向可以代替无毒回向
(1)理论依据
很多经书上说过,这虽然不是真实的无毒回向,却可以代替无毒回向。
(2)举例说明
在行持善法过程中,我们应一心一意地想:过去的佛、现在的佛、未来的佛如何回向他们的善业,我也如此回向我的善业,这就是无毒的回向。
四
什么情况下会毁坏善业?
(一)毁坏善根的四因
1、发嗔恨心
生起严重的嗔心,立即就可以毁坏一百个大劫所积累的善业。
2、自诩功德
故意在他人面前卖弄自己的功德,炫耀自己的修行,夸耀自己如何了不起,这样也会毁坏自己的善业。
3、于善生悔
如:放生后,就生起后悔心:“我当时的放生是在浪费钱财,是不应该做的。”
像这样的后悔,就会立即毁坏以前所做的一切放生善业。
4、颠倒回向
凡是以贪嗔痴为根本的回向,都叫颠倒回向。
如:在行善后回向:“祝愿我依靠此善根,能够成为一个很有实力的人,从而消灭我的怨敌某某人。”
这就是颠倒回向。
这样回向以后,虽然有可能成熟其所发的恶愿,但在此果成熟以后,就再也不会产生其他的善报。
(二)哪个因是最牛的
在这些毁坏善业的因素当中,嗔恨心最牛。它可以毁坏难以计数的善业,对凡夫而言非常可怕。
(三)总结四因毁善根
如果我们不及时如法地回向,在以上这些情况下,即使再多、再殊胜的善根,都会被毁于一旦。
(四)如理回向之后,善业是否便不会被毁坏?
如法的回向,特别是在为菩提而回向之后,在一般情况下,善根是不会被毁坏的。
这就像在计算机中保存文件一样,在文档保存好以后,通常是不会丢失的。
五
为何要回向大菩提因?
(一)与发心相应,前后不矛盾
1、以三殊胜摄持的善法中,发心如果是为一切众生而行善,最后也要为一切众生而回向。
2、前后不应该是矛盾的,如果发的是菩提心,回向却是为自己就不合理。
(二)大菩提是最殊胜的回向
按照大乘佛教的思想:
1、我们既不能为这一世的圆满——自己的健康、长寿、发财而回向;
2、也不能为了获得声闻、缘觉的果位而回向。
3、而是要为证得菩提、获得佛陀的果位而回向,这是最殊胜的回向。
(三)善果不会穷尽永无完结
1、这样回向后,善根生生世世也不会穷尽。
2、其善果虽然一次又一次地成熟,却永无完结之时。
因为善根已经回向了菩提,所以在未证得菩提之前,它们是不会消失的。
六
回向时三轮体空和大悲心如何融合?
(一)纯熟你的见解
1、在真心实意地愿他得到利益的同时,可以安住在如梦如幻的境界中。
2、当你通过修行训练的很纯熟了,两种心态都不耽误。
(二)两种心态的所缘不同,所以不矛盾
1、三轮体空——安住在无自性中,无有任何所缘。
2、大悲心——安住在真正让对方得到利益的角度。
(三)摄持的方法
1、先观想我真心诚意地愿他得到利益。
2、观想完之后,再想其实这些都是如梦如幻的。
3、先想都是如梦如幻的。
4、然后生起愿他真实得到利益的悲心。
两种次第都可以。
(四)要长期串习
1、对于初学者来说,两个同时生起还很困哪;
2、但是通过长期修行,随着福德、智慧的增长,修行到后面就会自然成就。
参考资料:《大圆满前行》的重要性、《回向的含义》《前行广释.生西法师辅导笔录》。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32-定解B09-006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前行广释》第132课讲记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