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佛网 >> 未了知心的本性,在死亡面前会束手无策 Back

未了知心的本性,在死亡面前会束手无策

智悲语露


2019
08.19

大家若想真正认识佛法,就应该把它当作一种教育,

进行深层的学习与修持,否则,只是自学一两本书,是无法完全通达的。

哪怕是具足智慧的人,也很难彻底领悟佛法的甚深要义,普通人在短期内更不用说了。

因此,不论学修佛法,还是从事佛教研究,

都应该依止善知识,并次第学习。

-《汉地的当代藏传佛教》


2019
08.20

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解释得非常清楚:

“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也就是说,“慈”是给一切生命带来快乐,“悲”是让一切生命远离痛苦。

当然,这里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人类,还包括所有的动物。

-摘自索达吉堪布微信公众号


2019
08.21

纵然你对经教广闻多学,但没有修行的话,与未曾闻法无有差别。

就像你对各种美食如数家珍,但不吃也不能饱一样,

我们若没有精进地修行,佛法的甚深义不可能在自相续中了然呈现。

-《亲友书讲记》


2019
08.22

从佛法的角度讲,仅是学习研究还不够,还需要和自己的修持相结合,

不仅要观察外在的物质,还需要反观内心,如果没有了知心的本性,

即使一生当中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在死亡面前也会束手无策。

-《汉地的当代藏传佛教》


2019
08.23

人生中,失去地位、财产、青春等任何东西都无所谓,这些毕竟都是无常的;

最重要的是,如果来到人间后能够值遇佛法,确实就像盲人获得了如意宝一样,

因为佛法是利乐的源泉,或者是指利益众生的大乘菩提心的法要。

-《大圆满心性休息讲记》


2019
08.24

这个时代,不管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

都忙得不可开交,人们的压力、烦恼也会越来越大,

而修持寂止可以让内心住于平静、专注一缘,暂时压制住这些烦恼。

但如果没有胜观智慧的摄持,很难获得更高的成就,

更不可能获得圆满正等觉的究竟果位。

-《藏传佛教在汉地的流行》


2019
08.25

有人经常问:

“佛教常说有因果,如果真有,为什么做好事总不见好报?干坏事也没见惩罚?”

其实,因果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农民播下了种子,尚且不会立即发芽结果,

种子与果实之间还需要一段时间,那又怎能要求造了业后,很快就现前报应?

-摘自索达吉堪布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物质上的幸福与精神上的幸福,二者可否兼得?
佛教如何看待幸福——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演讲
一个人的心态,会直接决定未来的命运
佛法可以没有轮回吗?
先睹为快——《智悲海音》第34期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