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若想真正认识佛法,就应该把它当作一种教育,
进行深层的学习与修持,否则,只是自学一两本书,是无法完全通达的。
哪怕是具足智慧的人,也很难彻底领悟佛法的甚深要义,普通人在短期内更不用说了。
因此,不论学修佛法,还是从事佛教研究,
都应该依止善知识,并次第学习。
-《汉地的当代藏传佛教》
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解释得非常清楚:
“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也就是说,“慈”是给一切生命带来快乐,“悲”是让一切生命远离痛苦。
当然,这里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人类,还包括所有的动物。
-摘自索达吉堪布微信公众号
纵然你对经教广闻多学,但没有修行的话,与未曾闻法无有差别。
就像你对各种美食如数家珍,但不吃也不能饱一样,
我们若没有精进地修行,佛法的甚深义不可能在自相续中了然呈现。
-《亲友书讲记》
从佛法的角度讲,仅是学习研究还不够,还需要和自己的修持相结合,
不仅要观察外在的物质,还需要反观内心,如果没有了知心的本性,
即使一生当中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在死亡面前也会束手无策。
-《汉地的当代藏传佛教》
人生中,失去地位、财产、青春等任何东西都无所谓,这些毕竟都是无常的;
最重要的是,如果来到人间后能够值遇佛法,确实就像盲人获得了如意宝一样,
因为佛法是利乐的源泉,或者是指利益众生的大乘菩提心的法要。
-《大圆满心性休息讲记》
这个时代,不管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
都忙得不可开交,人们的压力、烦恼也会越来越大,
而修持寂止可以让内心住于平静、专注一缘,暂时压制住这些烦恼。
但如果没有胜观智慧的摄持,很难获得更高的成就,
更不可能获得圆满正等觉的究竟果位。
-《藏传佛教在汉地的流行》
有人经常问:
“佛教常说有因果,如果真有,为什么做好事总不见好报?干坏事也没见惩罚?”
其实,因果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农民播下了种子,尚且不会立即发芽结果,
种子与果实之间还需要一段时间,那又怎能要求造了业后,很快就现前报应?
-摘自索达吉堪布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