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動物樂傳心 >> 《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十九 | 同理心的修持 Back

《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十九 | 同理心的修持

動物樂傳心 2023-02-08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关注











我们身边的人,我们面对的情况,以及我们的感官发出的讯息 ,显示了我们是谁及什么样的人。


我 们 不 只 善 变 ,同时也扮演多重易变的角色。例 如 “我是一位妈妈或爸爸” “我是一位丈夫或妻子” “我是一名员工,从事某项工作以符合老板和其他同事的要求。”我 们 与 自 己 、他 人 和 事 物 互 动 的 时 候 ,带 着 根 深 蒂 固 的 习气 ,有点儿孤立的状态。


这 种 “独立个体” 的感 觉 ,阻碍了我们跟他人的互动。这种非常细微的分别和分离的感觉,是许多个人和人际关系的主要问题。“同理心” 的 修持,就是以我们遭遇的困难和危机为起点,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与他人的相似之处。 “同理心” 逐渐开启我们的心,朝向无惧和自信的甚深体验,同时也将个人问题转化为助人的强烈动机。许多佛经都提到这个古老的故事:


有一位母亲因为幼子死亡而陷于哀痛中,她不愿意相信儿子已经死了,在 村 里 挨 家 挨 户 地 寻 找 让 孩 子 起 死 回 生 的药。当然,没人帮得了她。他 们 告 诉 她 ,小 男 孩 已 经 死 了 ,他们想帮助她接受事实。不 过,其中有人知道她是因为过度悲伤而精神错乱,于 是 建 议 她 去 找 佛 陀 ,最 有 本 领 的 医 生 ,当时他正好住在附近的寺院。她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飞奔到佛陀的住处去拿药。佛陀当时正在为一群人开示。这位妇人推开人群,佛陀看到她很 忧 伤 ,就 答 应 了 她 的 请 求 。 


“回 到 你 的 村 庄 ,” 佛 陀 说 ,“你去跟那些家中从来没死过人的人家,要一些芥子回来给我 :’她跑回村庄,开始跟每户邻居要齐子,邻居们很欢喜地送 给她,然后,她 问 :“你们家曾经有人过世吗?”他们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她。有些人点点头,有些人回答她 :“有的”;另外有些人告诉她,他们的家人是在什么时候往生,当时的情形又是如何。她跑遍整个村庄之后,领 悟 到 超 越 文 字 所 能 表 达 的 体验 :原 来 她 不 是 世 上 唯 一 因 为 失 去 摯 爱 而 痛 苦 的 人 ,变化、失落和悲伤,是普遍共有的现象。


虽然她还是因为儿子死亡的打击而悲伤不已,但她知道自己并不孤单,她敞开了自己的心。办 完了儿子的葬礼后,她加人佛陀和佛陀身边弟子的行列,之 后 的 一 生 ,都奉献在帮助他人领会与她相同的了悟。




认同和理解别人


当悲心开展时,我们见到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每一位众生都想要快乐。


—— 卡 卢 仁 波 切 ,《佛 法 宛 如 曰 月 光 ,无 偏 照 耀 有 情 众 》


我们很容易自以为是唯一在受苦的人,而别人在出生时都领到一本快乐手册,就像之前提到的— 我 们 出 生 时 出 了 点 状 况 ,所以从未拿到这本手册。我曾经跟别人一样也搞错了,年轻的时候 ,我 几 乎 一 直 处 在 焦 虑 中 ,我 觉 得 寂 寞 、脆 弱 和 愚 蠢 。


可 是 ,当我开始修持慈悲时,我发现那种孤立感开始减弱,也逐渐变得有自 信 ,甚 至 觉 得 自 己 是 “有用” 的人。我了解到自己不是唯一感到害怕和脆弱的人。后 来 ,我 发 现 :顾 及 别 人 的 幸 福 ,对于发掘自心的平静很重要。一旦透过赤裸专注于体验而能稳定自心时,我们就可以把专注力更打开一些。


我们可以用佛教传统中的慈悲修持,消 融 “独立存在的自我与他人” 的迷惑。用 现 代 话 说 ,这个修持相当于同理心— 认同和理解别人的一种能力。许多人问,为 什 么 “同理心” 的 修 持 称 为 “慈悲” 呢?为什么不是其他的名称呢?根据佛教的理论,“同理心” 有 两个面向:


一 个 是 “慈”,就是希望众生在 此 生 都 能 得 到 快 乐 ,我们为了达到此目的而努力;另 一 个 是 “悲 ”,就是我们努力帮助众生拔除他们因为不识自身的根本本性而产生的痛苦。 


“渴望快乐” 和 “从痛苦中解脱” 是所有存在的生命体所关心的两件事。虽然不见得会浮现在他们的言辞和意识层面,也不会一直出现在人类意识的复杂名词之中。我们之前详细讨论了痛苦 和 痛 苦 的 因 缘 ,现 在 我 们 来 谈 谈 快 乐 。


快乐是比较 广 义 的 名词 ,简 单 地 说 ,可 以 解 释 为 “富饶”,意 思 是 有 足 够 的 食 物 、有地 方 可 住 、没有危及生命的安全。就 我 所 知 ,蚂蚁的生理构造不会记录痛苦,它们每天出去觅食,然 后将食物带回巢穴,为它们自己的生存和群体的生存做贡献。根据我的了解,多数人的慈悲心是循序渐进地开展的。就像失去孩子的那位母亲,她的慈悲修持,是从认识自身的痛苦并想要从中解脱开始的,然后逐渐扩展到希望他人也能离苦得乐。


当我们遇到塞车,破 口 大 骂 塞 车 害 我 们 迟 到 ,或 在 银 行 大 排 长 龙 ,渴望排队的行列快点向前移动。在这些 情 况 下 ,和缓稳定的修持之道将引导我们觉察自身的困境,并通往无法想象的深奥潜在的觉醒。第一阶段,通 常 是 指 “一 般 的 慈 悲 ”,从对自己的慈悲开始 ,接着扩展到我们认识的对象。第 二 阶 段 ,通 常 是 指 “无量的慈悲”,扩展 至 我 们 不 认 识 的 对 象 ,祈 愿 他 们 离 苦 得 乐 。第三阶段 ,就 是 “菩提心”,觉 察 一 切 众 生 的 痛 苦 ,并帮助他们解脱痛苦 。




第一阶段:一般的慈悲


“一般的慈悲”包 含 许 多 阶 段 。第 一 个 部 分 ,是学习温柔地对待自己、欣赏自己的优点。这 不 是 自 爱 自 怜 ,也不是无止境地重演内心痛苦的情节,或是后悔当时情况如果不同,结果可能会不同。这个修持,是 以 “当下的自我体验” 为禅修焦点。


这样做并 不 是 在 寻 找 “我 ” 的概 念 ,而 是 在 寻 找 “当下活着” 的体验。如果我能够获得快乐与快乐的因,那该有多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扫描练习”,这 跟 之 前 的 专 注 在 身 体 感 觉 的 “奢摩 他 ” (止 )的修持有关。


一、专注在自己身上


(一)调身:一 开 始 是 “调伏你的马” (身 体 )。如果是正式的禅修,尽你所能地采取七支坐法,不 然 ,只 要 脊 椎 挺 直 ,身体的其他部位保持放松和平衡即可。


 (二) 调心:接 下 来 “调伏骑士” (心 ),就是让你的心单纯地 安 住 在 “无所缘” 之中。


 (三) 扫描练习:一会儿之后,进 行 快 速 的 “扫描练习”。这一次不专注在感觉本身,而 是 轻 柔 地 认 出 你 “拥 有 ” 身 体 ,还有能够扫描的那颗心。去 了 解 这 些 非 常 基 本 存 在 的 事 实 是 多 么 美好 ,拥有身体以及能觉察身体的心是多么珍贵。当你能珍惜这些天 赋 ,就 已 经 为 “离苦得乐”种下了种子。单纯地知道你还活着并能够觉察,这是多么令人庆幸啊! 


(四) 祈 愿 :安 住 在 这 单 纯 的 珍 惜 状 态 中 一 会 儿 ,然 后 ,轻柔地引人这个想法:“如 果 我 一 直 能 够 享 受 这 基 本 活 着 的 感 觉 ,那该有多好!如果我可以一直享受这安乐以及获得满足的因,那么我就能接受所有的可能性,那该有多好 !” 你的说词会根据自己的个性而有所不同。在传统佛教中,这些想法是以祈祷文形式来 表 达 :“祈愿我获得快乐和快乐的因,祈愿我远离痛苦及痛苦的因。” 意思基本上是相同的,你可以用自己的话表达。 


(五) 安 住 、放 松 :然 后 ,让心安住、开放和放松。如果是正式的禅修,修持时间不要超过几分钟;如果是非正式的禅修,不要超过几秒钟。当你要走路去买菜、遇 到 塞 车 ,或正在洗盘子,你可以同时赞叹自己的存在和觉察力。重要的是禅修时间要短,然后就让心安住,否 则 ,时 间 过 长 的 话 ,这 个 “珍惜 ” 就会变成概念而不是体验了。当反复修持一段时间之后,你的潜力就会开展。


二 、专注在亲近的对象


一 旦 比 较 熟 悉 “庆 幸 ” 的 体 验 ,你 就 可 以 扩 展 到 其 他 对 象 。其 实 ,了解他人的痛苦能够转化我们自身的经验。


我有一位尼泊尔的朋友搬来纽约,他想找一份比较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在 尼泊尔的时候,他是地毯编织工厂的高级主管。后 来 ,他 在 纽 约 能 找 到 最 好 的 工 作 是 在 修 车 厂 ,相较于原来在尼泊尔的工作,他觉得很丢脸。他难过地哭了,后来他的主管看到,就 问 他 :“你为什么哭呢?你不能这样 子 ,如果顾客看到了,他们会怎么想?”有一天,他注意到修车厂附近有个新面孔,那个人戴着一顶大帽子。他仔细一看,认出那个人是尼泊尔地毯工厂的老板。那个老板放弃生意,飞来纽约,也是想要赚更多的钱,结果找到跟他相同的、无需特别技能的工作,薪水比他原本在尼泊尔还要低。突然间,他 发 现 自 己 不 是 唯 一 不 幸 的 人 ,他并不孤单。


这 是 “一般慈悲” 的第二个部分:了解别人的内心跟自己的状态很类似。如果我们记住这点,就会逐渐了解不需要害怕任何人 、事 、物 。我们会害怕,往往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面临的对象就像我们一样:只想要拥有滋养生活的生命体。传统的佛教典籍教导,我们的修持一开始应该专注在自己的母 亲 ,因为她给予我们最大的慈爱,把 我 们 怀 在 她 们 的 身 体 里 ,而且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来。大部分东方与西方文化都教导,即使子女跟父母没有深厚感情,传统上都鼓励要尊敬父母,回报他们为我们所做的牺牲。


但 是 ,在过去好几代以来,这个传统有了相当大的改变。这几年我跟一些人交谈发现,他们并不喜欢跟父母保持亲密的关系,尤其有些人曾经遭受父母的言语或身体的虐待 。像这种情况,以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为慈悲修持的对象,不会有 很 大 的 帮 助 。


专 注 在 别 的 对 象 是 绝 对 可 以 的 :一位慈爱 的 亲戚 、一位支持自己的老师,一个亲密的朋友、眷 属 、伴侣或孩子。有些人选择专注在他们的猫、狗或其他宠物。禅修的对象是谁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将注意力轻柔地安住在让你感到温暖和慈爱的对象。



修持对他人的一般慈悲,与修持对自己的慈悲稍有不同:


(一) 调身:一 开 始 采 取 七 支 坐 法 或 至 少 脊 椎 挺 直 ,身体其他部位自然地放松。 


(二) 调心:安 住 在 “无所 缘 ” 一 小段时间。在禅修座上放松 ,就好像你完成了一份繁重的工作。然 后 ,只 要 观 察 你 的 心 ,还有所有经过自心的念头、感觉和感官知觉。 


(三) 将专注力放在能生起慈爱的对象:安 住 一 会 儿 之 后 ,轻柔地将注意力放在你觉得亲切的、有感情的或关心的对象。如果你没有刻意想到某个对象,他们却比你原本打算要修持的对象更清晰地出现时,不必感到惊讶,这种情况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发生 。


我有一个学生准备要进行正式禅修时,本来打算以他的姑姑为禅修对象,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姑姑对他很好。但 是 ,他的心中却不断出现小时候养过的一只小狗,这个例子只是在说明自心本具智慧的显现。其 实 他 跟 这 只 小 狗 有 许 多 温 暖 的 记 忆 ,后 来 ,他 终 于 接 受 自 己 对 于 小 狗 的 记 忆 ,而 不 是 勉 强 以 姑 姑 为 禅 修 对象 ,于是,他的修持就变得很容易了。 


(四) “专注于慈爱的对象”与 “无所缘” 交替练习:让温暖 和 关 怀 的 感 觉 在 你 的 心 中 沉 淀 ,每 几 分 钟 ,就 交 替 “这些感觉 ” 及 “自心单纯地安住在无所缘之中”。当你交替这两种修持时 ,你要祈愿你所禅修的对象,也能够同样体会到你对他们生起的开敞和温暖的感觉。 


(五) 观想为慈爱对象“拔除痛苦”、 “给予快乐”: 在 “无所缘禅修” 与 “专注于禅修对象” 交替练习几分钟之后,你可以继续用下面几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想象你禅修的这位对象,处于非常悲伤和痛苦之中,不 过 ,如果你禅修的对象已经处于这样的状况之下,你只要单纯想到他的现况就好。不管是哪一种方法,你心中的画面都会自然产生一种深层的慈爱与联系,以及想要解除他们痛苦的强烈渴望。


另一种方法,是将注意力轻柔地放在这个对象,同时问你自己:“我有多想要快乐呢?我有多想要避开痛苦呢?” 让你的念头愈具体愈好。举例 来 说 ,如果你被困在一个很热的地方,你是不是 宁 可 移 到 一 个 比 较 凉 爽 、比 较 开 阔 的 地 方 ?如果 你 的 身 体 疼痛 ,你是不是想要去除这个痛苦?在你思考这 些 答 案 时 ,逐渐把注意力转向你选择的对象,并想象对方在同样的情况下会是什么感觉?


(六) 对众生敞开自心,并产生联结感:以这样的方式修持时 ,你不仅为其他众生敞开你的心,同时也消融当下你对于正在经历的疼痛和不适的认同感。就像我的那位尼泊尔朋友,当他发现前任老板在纽约同一家修车厂工作,而且用大帽子遮住自己的脸 时 ,他并不孤单。人 、小狗和其他的生命体同样都在追求快乐,并且以自己的方式在避免痛苦。其 实 ,他们的基本动机都很类似。


三、专注在不喜欢的对象


对你认识和在意的对象培养慈悲并不是那么困难,即便他们愚笨或固执到你很想掐死他们,你至少还是爱他们的。可 是 ,如果要你扩展温暖和关切的感觉,给那些跟你有个人或工作上麻烦的人,或因为某些原因你并不喜欢对方,那就会有点困难了。


我有一位学生很怕蜘蛛。他很怕看到蜘蛛出现在房间角落或窗台,或更糟的是,他说蜘蛛会出现在浴缸上方。蜘蛛只不过在做它自己的事,像 是 织 网 ,它希望引来苍蝇和其他昆 虫 (它们可能也有点怕缺1蛛 ),但 是 ,这位学生会焦急地要弄走它,他会用力扫它或用吸尘器把它清掉。他禅修了几个月之后,看到自己想要成功,害怕痛苦,于是他跟蜘蛛的互动开始有些不一样了。他开始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跟每一只蜘蛛互动,他不再用扫帚或吸尘器清走,而是鼓起勇气把蜘蛛抓到罐子里,再拿 到 户 外 放 掉 。最 后 ,他甚至跟缺1蛛 说 :“小朋友,再 见 !去 找 你 的 食 物 ,去 找 你 的 快 乐 …… 只是不要进到我的屋里来,好吗?”


当然,这并没有阻挡蜘蛛出现在他家里的窗户或浴缸,但 是 ,他不再把它们当做敌人,而是把它们当做跟自己一样的生命体。不 过 ,把蝴蛛抓到罐子里,然 后 放 到 户 外 去 ,并不是一般慈悲 中 第 二 个 部 分 的 修 持 (了解别人的内心跟自己的状态很类似),但这至少是个开始。 


我们现在来做个练习。想象你用两根尖锐的针穿过脸颊,一根穿过左脸颊,另一根穿过右脸颊。你觉得右脸颊跟左脸颊的疼痛不同吗?右脸颊的疼痛代表你的不快乐和痛苦,左脸颊的疼痛代表你不喜欢对象的不快乐和痛苦。其中一边的疼痛会比另一边轻吗?也 许 会 ,也许不会。


也许因为右脸颊的针一直都在那里,所以你很习惯,没有太注意到它,那是一种隐隐作痛。但 是 ,左脸颊的针带来的是新的疼痛,你敏锐地察觉到它。借由拔除右脸颊的针,你 可 以 对 自 己 或 你 已 经 有 些 和 善 感 觉 的 人 修 持 慈 悲 。


但是 ,在你对不喜欢的那些人,真正开始希望他们能够离苦得乐之前 ,左脸颊的针还卡在脸上。你希望他们受苦或不快乐,你嫉妒他们或对他们感到生气,但 是 ,是谁 在 承 受 生 气 、嫉妒或厌恶的痛苦呢?是你。慈悲对待你不喜欢的人有附带的好处,假使那个人对你或别人不和善,你 可 以 选 择 生 气 、防 御 ,或 者 如 果 你 的 情 绪 够 稳 定 ,你可以保持理性。然 而 ,慈悲能够洞悉那个人用言语和行动伤害别人的原因:那个人在受苦、迷 惑 ,而且拼命想要追寻舒适和稳定的感觉。


就像我有一位学生,才刚进入一家大型制造业公司的营销部门工作,会计部的女主管就要他一起参加开会。这个会议糟透了,那位女主管很好辩,滔滔不绝。如果有人打断她或提出不同的观点,她就会气得满脸通红,更强烈地表达她的观点。我的学生在一旁冷眼旁观,接着他开始慈悲地看着这位女士。


他看到隐藏在愤怒背后的是一个小女孩,从小就没有人愿意听她说话。我 的 学 生 开 始 点 头 赞 同 她 ,并 且 告 诉 她 ,她的观察力是多么明智,她的点子有多么好。然 后 ,这位女士慢慢开始放松,她 的愤怒消失了,她开始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并纳入考虑。我的学生跟这位女士并没有成为最好的朋友 ,但 是 ,第一次的会议之后,她几乎每次都邀他参加会议,而他似乎总是能够让她冷静下来。每 次 他 走 到 会 计 部 门 ,这个部门的所有同事就会松一口气,因为他能舒缓那位女主管的情绪,于是她就会对待部门同事稍微好一点。


这 对 每 个 人 都 是 “双赢” 的结 果 ,因为有人倾听并欣赏她的才 智 ,所以这位女士能稍微减轻她的痛苦。她的属下不会一直被她批 评 ,因此,他 们 对 她 的 不 悦 感 也 开 始 松 动 。这 件 事 情 之 后 ,我的学生对自己更有自信了,因为他开始了解慈悲所产生的清明与智 慧 ,让他有能力处理棘手的事情。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七筒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随喜关注


紫莹居士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居微博: https://weibo.com/u/598920426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