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国际佛学网 >> 人死后是否会有一个灵魂继续下一段历程? Back

人死后是否会有一个灵魂继续下一段历程?


死亡是一种非常个体化的体验,“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死后即使灵魂不灭,死者也无法再借口言说,把自己的体验告诉给活着的人,而活着的人,又如何可能用感官接收到?



1



灵魂是人类探讨的永恒话题,人们在乎生前的世界,同样也好奇自己死后是否会有一个灵魂继续下一段历程。


然而死亡是一种非常个体化的体验,“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死后即使灵魂不灭,死者也无法再借口言说,把自己的体验告诉给活着的人,而活着的人,又如何可能用感官接收到?乃至即使接收到了(譬如通过被托梦、走阴等方式),愿不愿意相信,如何让第三人相信等等,又构成了另外的重重障碍。


于是乎,从古至今,阴阳悬隔,生死两茫茫。如同佛经中描述众生的存在状态:“各各不相知”。



2



不过,改变了21世纪的量子力学,正试图突破这一生死体验的障碍。


量子力学预见“灵魂” 的存在?


来自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以及几位在德国慕尼黑马克思普朗克物理学研究所等著名机构的许多有名物理研究人员,都宣称量子力学预见了一些生命死后世界的情况,他们断言人类拥有灵魂、身体二元性,这是次原子粒子“波粒二象性”规律的延伸。


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波粒二象性”认为:基本微观粒子(如:光子或电子)同时拥有粒子性与波动性。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之一。


在已经被颠覆的经典力学里,研究对象总是被明确区分为“纯”粒子和“纯”波动。前者组成了我们常说的“物质”,后者的典型例子则是光波。这种将二者截然分割的旧时代理论,在根本上导致了传统科学与宗教的对立、唯物与唯心的长期激战,也无法解释很多“超自然”的现象,甚至干脆给予漠视或断然否定。



而波粒二象性解决了这个“纯”粒子和“纯”波动的困扰。2015年3月10日,科学家们借助实验捕获了光的粒子与波同时存在的场景。


那么将这一理论用于研究人死后的世界,物理学家宣称此概念可以延伸到身体灵魂二分法理论:身体是“粒子”(物质),而灵魂是“波”(能量、波动)。


前慕尼黑马克斯普朗克物理学研究所负责人Hans-Peter Dürr博士认为,正如粒子的资料储存在波的形态上一样,大脑是有形的“磁碟片”,可以储存我们活着时参与过的各种经历、体验的资料,这些资料会再“上传”到精神量子(灵魂)领域。



这样类推下去,当人类的身体(或称“物理硬碟”)消失,人类的意识(或称“电脑里的资料”)仍然存在,粒化为波,当下一次轮回转世时,波又体现为粒子(物质)的特性。


Dürr说“我们所知道的世界,这里和现在,都只是可理解的物质层面而已,在这已知的世界之外,还存在着无穷的真实世界。这表示我们现在存在的世界,早已被死后的世界所涵盖包围着。就算身体死了,灵魂仍存在于精神量子领域,因此,我们是不朽的。”



3



这一说法与佛法早在两千年前就揭示过的唯识理论不期而重合了。佛法中所说的人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又名藏识,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阿赖耶识像个大仓库,能含藏人生生世世善恶作为、意念生灭的所有种子、所有资料,故亦称种子识。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佛法的基本因果理论由此而建立: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如同中国民间所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时候一到,一切皆报。因为,阿赖耶识都完全客观(无心)地记录在案,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欺心例外。这多么像上面科学家所说的电脑中储存的资料啊!


敬摘录《智悲海音》



猜您还喜欢这些


1.婚姻家庭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1 

2. 真实因果案例: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3.不离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4. 心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5. 金刚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温馨提示:公众号后台,不是留言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