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零散收录 >> 经典解读|《六祖坛经》13:智慧品之十二 Back

经典解读|《六祖坛经》13:智慧品之十二

HDZGGW 正觉海 2023-04-08





本期摘要Table of Contents

凡夫与佛的区别仅仅在于迷或悟。

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最尊贵、最上乘、最重要的。

三世诸佛都是从空性中诞生的。


“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前一念产生时,尚未证悟其本性,此念依然是烦恼,这个人仍旧是凡夫。后一念诞生时,当下了知烦恼的本性,此人就是佛了——不是变成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的化身佛,而是因为证悟了心的本性,见到了法身佛。因此,凡夫与佛的区别仅仅在于迷或悟。不过,此时虽然可以称为佛,但还不是真正成佛,仍然需要继续修行,才能达到真正佛的境界。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第一”,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最尊贵、最上乘、最重要的。类似于藏传佛教将大圆满、大手印、时轮金刚称为无上密宗,可以这样理解。

“无住无去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将大智慧到彼岸”。无住、无去、无来是空性,三世诸佛都是从空性中诞生的。因此,到达彼岸的唯一方法,就是拥有空性大智慧。

无住、无去、无来指的是证悟空性。空性是三世诸佛的来源,所以大般若中将空性称作佛母;藏密双身像中的佛母,同样也代表无住、无去、无来。

前文说,到达彼岸并非真的从河的这边到达那边。比如在佛堂里打坐,前几分钟尚未证悟时,相当于在此岸;后几分钟证悟了,尽管仍旧坐在同一位置,却已到达彼岸。没有真实的移动,只要证悟了无来、无去、无住,实际上便已经抵达彼岸。可见,倘若根机足够成熟,证悟易如反掌,如惠能大师听到《金刚经》一句话就能开悟,无需做任何事,当下便能成佛。可若是根机不成熟,世上没有比证悟更难的事情了。







下期预告Forthcoming

如来藏、佛性不是修出来的,而是众生先天具备、无始以来一直存在的。

烦恼虽然不计其数,源头却只有一个——无明,亦即无知、愚昧。

心的本性即佛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