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一脉心香 >> 索达吉堪布:发心融入到上师的事业当中,就是真正的跟随上师 Back

索达吉堪布:发心融入到上师的事业当中,就是真正的跟随上师

索达吉堪布 一脉心香 2019-06-16

今天是佛教的课,前面应该念一下《文殊礼赞》。有时候去监狱、工厂,在那些地方不太适合念诵。这段时间很少在寺院里,我都被世俗化了。(大家念《文殊礼赞》)

首先,在听受正法之前,大家要发无上的菩提心。发菩提心的时候要观想,为了利益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将来能将这些众生安置于正等觉的果位。

今天主要是讲佛法的课。佛法的课有很多种,这次他们选了法王晋美彭措的一个祈请文,也就是《生生世世摄受愿文》。如果是法王晋美彭措传承的人,你可以用这个祈祷文来祈祷;如果不是这个传承的人,但对跟自己有缘的根本上师有信心的话,也可以用这个偈颂来祈祷。它实际上是一个发愿文,也是一个祈祷文,也是一个求加持的偈颂。表面上看只有几个颂词,非常简单,但实际上其中的意义非常广大甚深。

前两天我们本来准备上午一堂课、下午一堂课,想把这个祈请文分两个部分来讲;但后来又想到,下午听直播的很多人可能都比较困了,所以最后还是决定上午就讲完。这也是因为对听直播课的人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悲心,希望他们不要断课。

要尊重和保留我们的传统文化

这个摄受文,今天打算按照我们佛教的方式来讲解,也许和极个别西方人的思维有所不同。本身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差异就比较大,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些习俗习惯也不同。东方而言,比如亚洲各个国家、一个国家当中的各个民族,习俗和爱好也有非常大的差异。

现在很多人提倡全球文化统一化,也就是说以一种文化来涵盖全球所有概念。尤其是很多年轻人,在西方学习了一些包括批判主义的思想或者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回到自己的国家,回到自己的家乡,就想用学到的一些新的知识,来对原有的传统文化一概否认。我觉得这种行为非常可怕!

为什么这样讲呢?科学技术方面的一些知识,确实非常有实用性,给我们人类社会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便利。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我们工作、家庭等等方面的许多理念。有些改变确实是有必要的,因为已经比较陈旧、腐朽,没有很大意义;但有些变化则非常可惜,人类可能永远也没办法弥补。

所以有时候去一些西方国家,有一些行为和规矩我觉得非常难以接受,不过即便心里不接受,我也会以非常尊重的心态来对待,不会轻易地去诽谤、诋毁或者抹杀它。同样,我也希望很多西方的学者,以及我们东方的有些年轻人,在西方学习和创业的过程当中,学到的西方的先进知识是十分有用的,但我们固有的非常有价值的文化,最好不要彻底毁坏。

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也说过,科学技术方面,西方非常有优势;但是有些传统文化和道德方面,最好从东方获取。

佛教依止善知识与世间师生关系不同

讲这个祈祷文之前,需要做一些铺垫。因为西方的有些说法是,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没有必要那么恭敬老师、观察老师,有这种说法。当然,如果是传授世间普通的知识,确实没有要求那么恭敬。比如我们学木工、石工、画画或者其他的一些技术,并没有要求你对这个老师一定要视师如佛,这一点和西方文化比较相同。但是听闻佛法,按照佛教的依止善知识的方法,有一些特殊要求,这点千万不能被西化。

实际上在依止老师的过程中,如果太过于强调平等,那么连世间的知识也难以传授。这一点,在座的应该众所周知。去年和今年,在美国的很多高校,教授们频频反应学生对老师过于批判,他们没办法开展一些教学。这方面的行为,我想大家应该都清楚。

因此,不管是学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化,依止善知识的时候,几千年以来佛教有自己的依师方法,依靠这种方法确实非常非常多的人已经获得了不同的圣者果位。因此我们最好不要轻毁它,也不要故意去改革它。所谓的改革,应该是改成对人类社会有用的;如果有用的东西变成没用的,这不叫很好的改革。

我个人而言,在接近四十年的学习或者授课过程中,虽然遇到了各种文化,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但我始终认为,佛教依止善知识的方法非常有用。所以今天在讲解这个摄受文之前,要给大家讲一下这里面的有些道理,希望大家能用一种佛教式的观修方法、以佛教式的思维方法来接受。

我知道西方有很多很多非常好的修行人。大概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也来过欧洲、美国等等国家,那个时候的很多修行人,现在依然非常努力地、坚定地依止自己的上师,祈祷自己的上师,修行自己的法门,非常稳重。

我记得当时我们去这些国家的时候,包括今天这个中心的法脉的创始人卡卢仁波切,还有第十六世大宝法王,他们的一些传承弟子提起他们上师名字的时候,都留下了信心的泪水。包括我们遇到的很多创巴仁波切的弟子——那个时候创巴仁波切、噶玛巴都已经圆寂了,那些弟子提起他们上师名字的时候,都是热泪盈眶。

对于这种行为,我是非常理解的。作为一个有信心的弟子,智慧、慈悲的上师离开了世间,当想起上师的笑容、上师的行为,会有难以控制的痛苦、怀念、眷恋,这是非常自然的。

可能没有信仰、没有这方面感受的人不一定理解,觉得这些人太容易流泪了。但对于已经获得了上师的加持、获得了上师智慧摄受的人来讲,孤独地留在这个世间,除了上师的一些头发和加持品以外,在这个世界上再也寻找不到上师的时候,心里会有一种无依无靠的感觉。这种感受,我理解。

我自己经常在想,一生当中我有很多世间的老师,他们给了我世间的智慧,我非常感恩;父母给了我这个身体,他们在养育我的过程中也很辛苦,所以也特别感恩自己的父母。但他们根本没办法给予我观察自心的知识,以及从轮回苦海中能够获得解脱的佛法教诲甘露,所以确实上师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恩人。

《生生世世摄受愿文》颂词略讲

下面我们从字面上简单地讲一下《生生世世摄受愿文》。这是法王如意宝在五台山造的,后面的文字好像英文当中有,但在汉文当中是没有的。有些译文中说是我翻译的,但好像不是我翻译的,不知道是谁翻译的。英文当中的小字有个故事,但这个比较精彩,等会你们如果打瞌睡的话我再讲。

三世一切善逝诸如来,自前显现殊胜善知识,

无比胜恩功德大海藏,祈祷于您上师如意宝。

第一个偈颂的意思是这样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的如来,在我们面前显现为特别特别殊胜的善知识。也就是说佛在我们面前是显现为善知识的,他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精神上的指导,他让我们能够解脱,因此他的恩德无与伦比;并且他具有非常大的功德,是功德的宝藏海。因此,在这样的上师如意宝面前,我要非常恭敬地祈祷。

佛教里面讲,对于真正具有法相的上师要视师如佛,如同佛那样来看待。当然条件是具有上师的资格,确实是有证悟、有大悲心并且有清净戒律的这样的上师,对于这样的上师要视师为佛。

不仅大乘佛法,连声闻乘也承许上师是佛的化身。在声闻乘的经典当中讲到,佛陀接近涅槃时告诉阿难尊者:你不要哭泣,不要悲伤,将来末法时代的时候,我会以善知识的方式来饶益你们。

因此,这样的上师确实是佛的化现或者说佛的显现,而且他具足三藏的功德,我们如果把他当作如意宝来祈祷,则能现前你自己所需要的;我们如果非常恭敬欢喜地祈祷,他会给予你智慧、慈悲,能够满足你一切所愿。

刚才讲的具有法相,在声闻乘、大乘和密乘都有讲上师的法相。没有跟上师结上法缘、善缘之前,按照藏传佛教的要求,必须要非常认真地去观察,观察之后就可以一直听法和求灌顶等等。而依止之后就最好不要观察过失。

可是现在很多人的行为并不是很乐观。有些人刚开始的时候,对所有上师都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认为他们都是假的,没有什么可依止的。如果用这种方式来观待,那么即使这位上师是非常有功德的人,在你看来就是一个普通人,所以自己永远也得不到任何加持和利益。

还有一种人刚开始不经观察,以非常感性、有信心的方式来依止,依止以后发现这个上师的很多过失,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开始传播。这样的话,其实对佛教也不利,对个人也不利。

有些人虽然刚开始观察,但后来好像上师和自己的关系破裂了,就像世间的一些感情一样,最后也以世间的方法来反对上师。从佛教的角度来讲,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世间的有些规则与佛法当中的规则,表面上看可能确实有些不同。如果你作为一个以佛教为主的修行人,应该以佛教的戒律为主;如果你是以世间法为主的人,那就以世间的规则为主。因此,我们刚开始依止上师的时候,应该要明白自己的身份,同时也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这非常重要。

对于你真正认定了的上师,就要把他当作佛一样经常祈祷。我们藏传佛教当中经常讲上师瑜伽,我相信我们这里不管在家人、出家人都会对自己的根本上师经常祈祷。

您度众生善巧方便行,无论显现何种之形象,

乃至刹那邪见亦不生,一切所作见善求加持。

第二个偈颂,上师您在度化众生的过程当中,需要以各种善巧方便来显现。因为众生的根机不同,上师们在不同的众生面前会示现各种各样的形象:对有些众生以寂静方式调伏,对有些众生以愤怒方式调伏;有些以人的形象来调伏,有些以动物的形象来调伏;就算是人当中,也显现东南西北、在家、出家等很多不同的行为……所以,您显现各种各样的形象,做各种各样事情的时候,希望我连一刹那的邪见也不要生起,而且能够将您的所作所为全部都看成非常善妙的——“哇,这是上师的方便方法”、“这些度众生的方法多好呀!”以这种方式来接受。

上师需要度化各种各样的众生,在行为上也许有不同的显现,那个时候自己要尽量地观清净心。《大圆满前行》当中讲过,如来芽尊者依止智悲光尊者的时候,无论上师显现什么样的事情,他从来没有产生过一刹那的邪见。

法王如意宝在他的传记当中也说过:“我没有什么好的传记可写,也没有什么特别稀有的。我一生当中最伟大的地方,就是我依止善知识的时候,对上师没有产生过邪见。”他在托噶如意宝面前依止了六年,将上师所讲的佛法都看成是非常甚深的教言;甚至托噶如意宝开个玩笑或者说一句非常简单的语言,都当作非常有用的教言,会很长时间地思考里面甚深的密意。

如果有这样的信心,不把上师所说看成错误的、不合理的,而是对于上师所说的任何语言,都深深地思维,其实对自己的相续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我自己在这方面应该也是可以的,包括我依止过的上师如意宝,还有其他很多很多上师,凡是得过法恩的这些上师,我会以非常清净的心来观待,从来都没有观察过他们的过失。即使有时自己的分别念觉得某些不合理,我也会有很好的方法来接受,不会产生邪见,更不会进行诽谤。

但现在很多人依止善知识的方法并不是很乐观,不要说不产生邪见,听说还经常把上师打得头破流血;有时候上师也不敢说话。希望以后不要打上师啊!……我听到很多很多的故事,西方也有,东方也有。

真正获得上师的加持和密意,把上师当作特别特别了不起的人经常祈祷,确实自己会有不同的收获。

我也看到在西方的很多高等大学里的有些教授,比如藏传佛教非常权威的一个教授,他认为自己的某个博士生导师非常非常了不起,这位导师让自己的人生有了很大的改变,所以对这位导师有非常不共的恭敬心,因为这样的原因,导师所讲的知识对他非常有用。

世间高等学校里的有些学生,连老师的名字都忘了,他所上过的课就更没什么说的,互相都没有什么感觉,那么以这样的关系是很难传递知识的。

其实我觉得不管是依止善知识也好,或者是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也好,首先最好不要带着有色眼镜,一开始就定位这是坏人、这是骗子、这是什么什么,认为他的所作作为会对你产生不好的影响,那么你可能也无法接受他的智慧。

所以这里讲,无论上师显现什么样的形象,依止了以后就要一心一意,不要生邪见;如果产生了一些分别念和邪见,要学会忏悔,念金刚萨埵心咒等等。有些人经常说“嗡班匝萨埵吽,嗡班匝萨埵吽,不能这么想!嗡班匝萨埵吽,嗡班匝萨埵吽……”然后又产生分别念,经常一天念好几次金刚萨埵心咒。

我们一生当中依止一位善知识是非常不容易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在依止上师的过程当中,不要像世间人换朋友一样地换来换去,因为从究竟解脱的角度来讲,这样对个人确实没有任何利益,甚至生生世世都有伤害。

因此,我个人也经常想,虽然我没有为上师做过什么伟大的事情,但是心里没有产生邪见,也没有做一些诽谤等不如法的行为,让上师彻底不高兴的事情没有做过。当然有时候可能上师显现上稍微有一点不高兴,但这个时候我们也以自己的方式来跟上师解释。

依止善知识在佛法当中是非常重要的。释迦牟尼佛专门有一部经典,只有半篇,文字很少很少,但主要就讲如理如法地依止善知识。所以如果你是一个佛教徒,那你就应该用佛教的方式来让自己的修行圆满,这一点很重要;否则受到社会各种各样的影响,情况就不是很乐观了。

师您慈悯教诲之善说,只言片语亦不作违越,

犹如倾注宝瓶诸加持,愿悉无余融入我相续。

第三个颂词说:上师您慈悲心所赐予的教诲善说,只言片语我也不会违越的;愿您相续当中所有的加持融入我的心,就像一个瓶子里面的液体,直接倒入另一个瓶子一样,您相续当中所有的功德,愿我全部获得。这也是一种求加持的方法。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上师的教言尽量不违背,并且上师的教言铭记于心。

上师在度化众生的过程当中,会讲不同的一些世间和出世间的有用的语言,这些语言只言片语也不能消失在这个世间当中,我们一定要好好地保存和弘扬。

真正一些好的弟子,他会把自己上师传授的教言,以种种方式来受持。我看到现在很多第一代在西方弘法的那些上师们的弟子,把上师的教言全部翻译成各种各样的文字,通过高科技的方式来保存上师所有的语音、视频。所有的上师到了一定的时候都会示现无常,但上师们的语言和教诲,还能不断地利益我们人世间的众生。

其实上师度化众生,唯一就是把智慧传递给众生,除此之外也是没有办法的。其他的任何行为,包括给予财物,不一定是真正的利益众生,唯一就是把智慧留给人间。所以对于自己上师最好的一种报答方法,就是把他的教言传递给很多的有缘众生,让他们得以受益。

就像华智仁波切,他在如来芽尊者面前听过二十五次大圆满前行法门,后来他把上师的教言全部立成文字,也就是《普贤上师言教》——他取这个名也说明,他认为跟普贤如来的教言没有什么差别。他是以这种方式把上师的教言传递给别人。

昨天在大学里面,很多教授,包括你们挪威佛教的总负责人也说,现在挪威的藏传佛教的教言,大多是《普贤上师言教》为主。所以如果有个好弟子的话,把上师的教言不断地传递给别人,这是最好的方法。

现在有些弟子,不但不去弘扬上师的教言,反而稍微有点势力的时候,把上师辛辛苦苦积累的这些智慧全部予以摧毁,这是令人非常伤心的事情。

怙主您于净秽刹土中,示现各种幻化戏舞时,

愿我幸能成您胜随从,同时趣入菩提萨埵行。

祈祷上师的时候:怙主上师您,无论将来在清净刹土或者不清净刹土当中,您示现各种各样幻化、游舞的时候,愿我能非常荣幸地跟随您,一起趣入菩提之道。

我们很多人可能想,跟着上师多幸福啊!其实有些人真的跟着上师两三天以后就累了,就再也不想走了。

但这里是说,无论您转生在清净的地方或者不清净的地方,我都要跟上师您一起去弘法利生。以前法王晋美彭措发愿的时侯——虽然他没有见过麦彭仁波切,但得到了他的加持,所以法王发愿:您将来无论是到清净刹土或者不清净的刹土,甚至您当旁生的时候,我也要跟您一起,在这个世间当中流转。

其实真正的跟随上师,也不一定是非要跟在上师身边,而是上师任何弘法利生的事情,你去发心,融入到上师的事业当中,那应该就是跟随上师了。

所以我建议最好是,你要愿意做上师的事情。否则跟上师太近的话,清净心观得不好的人,经常会生邪见,甚至还看出上师的很多毛病来。你在亲近的过程中可能经常想:佛经里面说要像佛一样看待上师,其实我跟他接近的时候,他不管是吃饭也好,他的烦恼也好,他的行为也好,他什么都不如我,没有必要依止他。

以前法王如意宝经常出国,有时我也跟着去,但去的话自己也比较矛盾,因为五部大论为主的很多学习都耽误了;但不管怎么样,还是要努力地跟着走。所以有时候可能跟着上师也是个烦恼。

以前阿底峡尊者有三个弟子,仲敦巴经常跟着他当翻译,另一个弟子天天给他做饭;还有一个弟子天天闭关,就看不起另外两个,认为他们不好好修行。但后来仲敦巴的成就很高,而在山洞里苦修的那个,什么都没修出来,因为他很傲幔。

何时自现清净刹土中,至尊显现获得正觉果,

吾亦随从最初得安置,愿成增盛殊胜事业者。

第五个颂词说:一旦在自现的清净刹土当中,上师您成为了正等觉,也就是说,自现的清净刹土当中,您获得佛果的时候,我要成为您首批的弟子,成为您弘法利生最主要的传播者。是这样的一个发愿。

这里发愿是要生生世世跟随上师,一直到上师获得佛果的时候,也成为上师的眷属。而现在有些人,刚开始依止上师,之后稍微有一点成就的时候,就再不理上师、再不管上师了。甚至有些人,世间和出世间上面稍微有一点不共的功德或者说是一点成就的时候,通过各种方法来破坏上师的事业。

世间当中有各种各样不如法的事情,我们也没办法一一地说。但我们在座的人应该要知道,古人也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看到很多人确实信心也很坚定,一定要这样的。依止上师之后,再不能变来变去。发愿文这里也说“乃至生生世世”,所以大家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心。

总之从今乃至世世中,与您依怙圣者不分离,

既获菩提亦成种姓主,祈愿灭尽六道轮回城。

这是最后一个颂词。总而言之,从现在开始,乃至生生世世当中,我都不离开您;即使已获得佛果,上师您也是我的怙主。

比如像莲花生大士的唐卡,上面有个小小的普贤王如来的像,这是五部佛当中的怙主,众生主。那么即使我已经获得了佛果,上师您就是佛当中最高的,像普贤王如来一样的,您是我的怙主。而且发愿要灭尽轮回的城市,意思是要让六道轮回的城市当中所有的众生,通过修行真理,慢慢都获得解脱。

祈祷文的后面,有一段小小的文字,汉文当中没有翻译。上师是说:陪伴我一生的弟子堪布日珠,他祈请我造一个终身修持的、生生生世世的祈祷文。上师说:如果吃着非常非常好的美味佳肴,还有特别漂亮、特别温暖的衣服,那要我写很多非常动听、文字优美的词句都没问题。

当时上师是在五台山的东台顶,有一个叫作罗严窟的山洞里面。当时去汉地的时候是夏天,说是汉地特别热,所以衣服带得很少,很多藏地的厚衣服都没有带。而那个山洞里面特别特别冷,当时上师感觉特别冷,虽然买了一些毛毯,但还是很冷。

上师说:如果有美味佳肴和好的衣服的话,我可以写很多的。但是因为食物难以消化——当时从藏地带去的一些食品,到那里就不能吃了,没有冰箱。虽然后来我们在当地买了一些蔬菜,可能上师第一次去汉地,特别不适应汉地的生活,所以经常不消化,在那个山洞里面也是这样的。加上当时没有带够衣裳,手指都已经冻僵了。

当时在五台山待了将近两个多月,上师很想念色达。这样的情况下,上师说就不想多写了——本来可能还想多写一些,但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写了。其实这里写出了当时在这个山洞里面生活的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状况。

在藏地,法王如意宝的传承弟子,包括不是他的传承弟子,很多人都经常念诵这个祈祷文,祈祷与自己的上师生生世世不离开。

那么今天,教传也好,讲传也好,就给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讲解。希望每一个人都如理如法地依止善知识,同时经常念诵这个祈祷文。

纯公益学佛平台 欢迎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