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22课-重点&难点&讲记脉络
学习笔记链接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hnV4BrWSlydH-vPMsghv-w
提取码:o03j
档案编号B06122-定解B01-012
本课重点
正文脉络
一
贡品洁净
(一)使用供品的具体要求
1、物品:不可使用下等供品
(1)对不同人是否可以使用下等供品有不同开许
A. 对何者开许可以供养土粉、瓦砾等
a. 一贫如洗、没有供品的穷人。
b. 真正能够观想“一尘中有尘数刹”而作意幻供养的那些利根者。
B. 对何者不开许使用下等供品
a. 对有财心吝啬者不开许
本来拥有万贯家财,却舍不得用来上供下施,反倒摆出诵咒、观想等种种相似的理由,而自以为是的那些人。
b. 为何有如此要求
(a)从供养者发心角度来分析
这种懒惰、愚痴的行为,不但骗自己,还骗他人,是非常不合理的。
(b)从供养者能力角度来分析
这些人不具备观想自己吃了就能解除饥渴的能力。
(c)从供养功德角度来分析
供养曼茶罗是对诸佛菩萨供养的最佳方便方法,通过供养,即生、来世都能得到无量无边功德。
Ⓐ《华严经》云:“供养能尽一切苦,供养必得诸佛智,此应供处供无等,是故欢心供养佛。”
Ⓑ《本事经》云:“施三宝福田,名最胜施者,所在常安乐,后当证涅槃。”
(2)经论、大德对供品有明确要求
A. 诸续部及窍诀
诸续部及窍诀中明明说“清洁美妙之供品”,以及“配制清洁欲妙供”,而并没有说“肮脏污秽之供品”。
B. 噶当派诸大德
切切不要自己享用新鲜的部分,而将发霉的油饼、发黄的菜叶等供养三宝。将有辣味或腐败的酥油等作为神馐,或者做成酥油灯来供养,而自己食用新鲜的酥油。
2、食子:以符合标准的食子做供养
(1)对食子的要求
在做神馐、食子等时,软硬程度一定要做成与自己食用的一样,不能考虑简便易行而做成软软绵绵的食子团。
(2)如此要求之因
A. 理说:太硬了根本没办法做,太软了消福报。
B. 教说:阿底峡尊者曾经亲口说过:“西藏人是不会富足的,因为人们做的食子团软软塌塌。”
3、供水:以净水及庄严形象做供养
(1)供水就可以积累广大功德
A. 只要自己能够精进,在藏地、汉地以供养清净的水来积累资粮,也会得到想象不到的功德利益。
B.《普贤行愿品》中说:“如是最胜庄严具。”无论是哪一种供品,甚至摆放、罗列的形式都要做到美观庄严,使人舒心悦意。这样,依靠恭敬诸佛菩萨之因,便可圆满自己广大的福德资粮。
(2)供水的要求
A. 供杯
要将七个供水杯等供器认认真真擦得干干净净,排列的时候要整齐,间距也要适度,不可有过窄过宽、东倒西歪等现象。
B. 水质
水中不能混有谷类、灰尘、含生等杂质。
C. 供量
水器中的水也不能满满当当或极度不满,供台上不可有溢出的水流等。
D. 时间
每天供七杯净水。如果实在不行,供几天以后撤也可以。
E. 总的原则
一定要做到精致美观,令人赏心悦目。
(二)供养关键要有清净的心
1、理说
诸佛菩萨并没有干净、肮脏的执著分别念,只要供养就能积累非常广大的资粮,即便在自己穷得叮当响、实在无能为力等情况下,以一颗清净的心,供养肮脏的残汤剩饭、低劣物品等也未尝不可。
2、公案说明
(1)贫女仲涅玛供养世尊酥油灯之公案
(2)麻风女供养大迦叶尊者米汤之公案
3、教诫
(1)《诸法集要经》云:“是心能作罪,亦能修福业。”
(2)供养曼茶罗时以清净意乐尽己所能做成纯净悦意的物品而供养,是殊胜的要诀。
二
积资之理
(一)出世间成就源于积累资粮
1、反说
(1)教说
A. 续部中说:“未积资粮无成就,沙子不能榨出油。”
B. 佛在经中也说:“未曾积累资粮欲得成就,好似搅拌水想得油;积累资粮欲得成就,恰似搅拌乳想得酥油。”
(2)理说
如果没有圆满福慧资粮,就无法获得具备二种清净的佛果。
2、正说
(1)教说
A. 龙猛菩萨也亲口说:“此善愿诸众,圆满福慧资,获得福慧生,殊胜之二身。”
B. 《菩提道灯论》里讲:“福德智慧二资粮,圆满佛位之因也。”
B. 《中观宝鬘论》云:“诸佛之色身,由福资所成,法身若摄略,由慧资所生。”
(2)例说
A. 汉地
a. 赵州禅师是得道高僧,但依旧通过扫地的方式来净除内心的分别念。
b. 百丈禅师提倡农禅并重,立下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誓言,其后代禅僧每天都要劳动,以培养福德。
B. 印度
很多藏传佛教的大寺院的僧众都自己干活。
C. 学院
一位曾是美国留学生的尼僧为僧众搬煤炭。
(二)世间成就也源于积累资粮
1、不积累资粮,依靠精勤不得财富
(1)理说
暂时的世间成就,也都来源于圆满资粮。如果自己从来没有积累过资粮,那么无论下多大的功夫,也无济于事。
(2)例说
有些人依靠以往积累资粮作为后盾,不费吹灰之力自然而然财源滚滚。可是有些人整个一生都是千方百计、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经商务农等,结果却没有芝麻许收益,最终竟然落得个饿死的下场。
A. 个人:上师家乡有一个人,上师小的时候,他家就很穷,到这个人快死的时候,他家里还是很穷。
B. 国家:藏地有一位国王开展了三次“均贫富”的运动,但后来富贵的照样富贵,贫穷的照样贫穷。
2、不积累资粮,依靠护法神不得财富
(1)理说
如果自己没有往昔所积累的布施果报,那么想通过修财神、护法神等得成就、获财富也是不能实现的。
(2)例说
A. 单坚护法神以油脂作为悉地:一位修行人观修单坚护法神已经达到了人与人交谈般的境界,但因为其以前布施的果报一分一毫也没有,所以护法神赐予其的悉地只是在其乞讨得到的粥里落入一块油脂。
B. 有一世的噶玛巴承诺其侍者可以得到第二天所有的供养,但第二天只有一个人供养了一块干牛皮,上师跟他说:“可能你前世只积累了一块干牛皮那样的福德,而我前世积累的福德多一点。”
(3)总结
A. 理说
a. 正说:不具布施因则财神也不能遣除贫穷
b. 反推:诸佛菩萨会在众生无因的情况下降下一切受用妙雨
B. 教说
a. 古大德说:“精勤如山王,不如积微福。”
b. 《诸法集要经》中讲:“若人不行施,如无灯求光,舍离于善业,何能有乐报?”
c. 《格言宝藏论》云:“若依福德成诸事,如同阳光不依余,若依精勤成事业,如同灯光仍依余。”
编写师兄:定解B24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22-定解B24-009
本课难点
一
为何要做上等的供养
(一)为什么要供养最好的东西
1、把我执揪出来
在佛的境界中,一切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的分别,但凡夫的二元对立分别心,使我们无法做到黄金等同于牛粪,供养最好的就很有必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最好的供养给佛,我们也必将由此积累极大的资粮。
2、以此因缘而达到修心的目的
若对金银珠宝有贪心和执着,会使我们沉溺在轮回里不得解脱,而将最好的上供,则会逐渐减轻执着,这就是积累资粮的成效。
但对经济条件不允许,买不起金银珠宝、连吃饭都成问题的人,粮食就是最珍贵的,那么供养粮食,从修心的角度来说是一样的。
(二)如何体现上等的供养
1、只随发心意差别,不以价值论高低
善根的大小不取决于外在供品档次的高低,而是随发心的高下而增减的。
在确实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只要发心清净,即使是沙子也开许代替供品。如果财力允许,却因吝啬而供养下等的供品,不但不能积累资粮,反而会有过失。
所以在供品和曼荼罗的选择上面,都有一定的讲究,尽量采用好的原料,才是明智之举。
2、勤快一点
如果条件允许应每天更换新鲜、清洁的粮食,若因懒惰懈。
3、最好的发心就会供最好的供品
若我们有最好的发心,就一定会抉择出适合自己当下条件最好的供品。
二
积资之理
(一)福德是什么
1、何为福德?
福德,可以让我们获得听闻、思维、修持佛法的能力。
2、福德的重要性
从声闻、缘觉到圆满大菩提之间的所有果位,不积累福德资粮都不会获得。
(二)缺乏福德的体现
1、出世间
(1)无缘见到真正的上师
因缺乏福德,使我们不能遇到伟大的上师;或是即使上师像个天使,你也会找到批评他的理由,因而无法从此缘中受益。
(2)无缘听到佛法及领纳实义
因缺乏福德,使人们无缘聆听佛法,或是心散乱根本没听到,或是无法专注聆听,或是不懂思维,或是无法理解佛法中真正所表达的内容。
2、世间
有些人在作慈善方面很有兴趣,愿意建学校、修桥、筑路,但对供养僧宝福田却没有兴趣,这就是福报不够的表现。如果吝惜钱财,不愿意作供养,舍身后会转生到饿鬼中受苦。
(三)于闻思修中的作用
1、 领纳法义
以最大的专注与决心,认真供养几次曼茶后,对法义要点的理解和精准度会不同。一旦开始聚集福德,理解就会变得较深入而细微。
如:拥有极少福德的人,认为无常即是死亡、衰败或四季的变迁。若有一些福德,即使在体验快乐时,也能理解无常,还能观察到自己情绪的各种变化。这样的观察,使你可能感受到的任何失望与期待都变得不再那么强烈。
2、修行体验
供养一些曼茶后,回到先前令你感到厌倦的老师那里去领受教法,体验将会完全不同。
3、领受上师的加持
具有足够的福德,你就能在上师生病、打哈欠或表现出愤怒时,以有益的方式来理解他的示现。也能将遇到的许多强大恼人的障碍视为上师的加持。这需要很多的福德,幸运的是,佛法提供了我们供养曼茶的法门,这是所有积聚福德中最深奥的方法。
(四)福德于世间成就中的作用
1、致富
致富必须要有福报。
如果前世没有积累资粮,再聪明能干也没有用,甚至连饭碗都找不到。而前世积累过资粮的人,即使不是很聪明能干,也照样能发大财。
2、值遇殊胜福田
贫女以毫无吝啬之心,对圆满正等觉的佛陀作了供养,末法时代要值遇这样的对境很困难,但僧众也是非常殊胜的福田,供养僧宝福田能够生出巨大的功德。而具有福报者才会值遇殊胜的福田,没有福报者很难值遇,即使遇到了也不一定会生起信心。
(五)福慧二资
1、获得二身果位
以有现福德资粮作为近取因,以无现智慧资粮作为俱有缘,获得佛陀色身。
以无现智慧资粮作为近取因,以有现福德资粮作为俱有缘,获得佛陀法身。
2、二资是助缘
佛陀三身的一切功德,虽不需外寻原本圆满具足,然不依二资的外缘就不会现前,但二资粮并不是产生二身的真正因,而是缘。
3、福慧要双运
圆满有缘福资粮而获佛之色身,圆满无缘慧资粮而获佛之法身。不积福资粮不能证悟空性,若无慧资粮,仅积福资粮也不能成佛。
4、凡夫如何积累智慧资粮?
以空正见、三轮体空摄持可积累相似的智慧资粮。
(六)听传承上师的话,每天供养曼茶罗
1、乔美仁波切简修曼茶的窍诀
供曼茶罗,不仅是五十万加行中的一个修法,平时也应多修。
比如,每天最好都能供三十七堆曼茶罗;如果做不到,那每天供一百遍三身曼茶罗;这个也做不到,每天供一百遍七堆曼茶罗;连这一点都困难的话,那至少也得念一百遍咒语。
可见,供曼茶罗应该是每天都有的修行。
2、藏传佛教的修行传统
即使修完加行,供曼茶罗也很重要。藏地的很多老修行人每天坚持供曼茶罗。
参考资料:智悲研讨论坛、《藏传净土法》、《前行备忘录》、《慧灯之光》、《前行修持指引》等。
编写师兄:定解B13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6122-定解B13-006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前行广释》第122课讲记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