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钦哲仁波切 | 龙树·六十颂如理论【五】
01
···
02
···
我将会引用一些甲操杰大师的论释,他在论释中非常合理地介绍了二谛。虽然实相不可言诠,但是我们不想受苦,我们想要脱离苦,于是我们需要法道。作为一种法道,这里介绍了两种思维的技巧或练习,我们将其归类为世俗谛(相对真理)与胜义谛(究竟真理)。在胜义层面上并没有所谓的胜义与世俗,因此当我们说世俗谛与胜义谛的时候,只能在世俗谛的层面上做讨论。这里我必须请大家注意,
你们听到的这些关于没有证悟、没有轮回、没有涅槃的偈颂,谈论的是胜义谛。在相对层面上,则有轮回,有涅槃,就如同你的脖子上有脑袋一样。
世俗谛是非常主观的,实际上它就是主观的,是约定俗成的。如先前所说,即使是出于共识而做的决定也不表示这个决定是究竟的。顺带
一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表述,因为如果一周之内你的全家人都梦到大象,你立刻会去找一位喇嘛打卦:「肯定有什麽事情不对,他梦到大象,我梦到大象,她也梦到大象,一定有什麽事情不对了。」简要地说,世俗谛也就是中观人士称之为「不经检验和分析的经验」,当你不运用这些应该是用来帮助我们寻求胜义谛的分析工具时,那个状态以及在那个状态中发现的一切,就是世俗谛。
如果你是一个认真的哲学学生,你必须注意这一点,因为研读哲学的学生经常会犯下这种错误。例如昨天有人问我:「如果一切都是空性,为什麽我在受苦?」这就是你在用胜义谛的分析方法来驳斥世俗谛,这是行不通的。我的意思是,你可以使用那个分析来解构世俗谛,作为修行人,这是被允许的,但你不能用它来建立见地。举例来说,你在此处一个非常狭小的酒店房间里睡觉,房内已经塞满了你的行李箱和鞋子,完全没有空处,然后你睡着时梦见了大象。
这时你不能说「这只大象是怎麽进来的?这个房间这麽小,我甚至连自己都塞不下,这只大象是怎麽进来的?」当然,如果你想要破除自己认为大象实有的执着,那麽你可以说:「我知道了,我是在做梦。来吧,如果你愿意,可以把更多的大象家族成员都带来。」你可以那样做,但是当我们学习哲学时,作为一种学习工具,我们会区分世俗谛与胜义谛。而在做讨论时,你必须小心,不能把这两者的定义混淆在一起。更令人困惑的是,实际上并没有超出世俗谛的胜义谛,这是最令人迷惑之处。设若蕴未灭,惑尽非涅槃;何时彼亦灭,尔时当解脱。
这一偈的意思类似我昨天讲过的:佛陀从未说过有一个真实存在的轮回,并不是要舍弃这个轮回才是涅槃,了知没有真实存在的轮回即是
涅槃。我的记忆力退化,这些二十年前熟记于心的根本文现在全都记不得了。当时我根本不知道未来会有个叫 Google 的东西,否则我才不会花那麽多时间背诵它们。我们那个年代的老师都很严厉,我们必须背诵根本文,甚至连论释都要背诵。我有一位老师严格到甚至有时会突然问说现在背诵的是第几页!但是现在我什麽都不记得,我必须有个能记事的人
在身边。这对今天要讲的偈颂或许有些必要,所以我们之后会再回来讲二谛。请记得刚才讲的内容,听闻下面这些偈颂的时候,要把之前讲的作为背景信息。
04
05
06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