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儒家思想提倡孝道,后世有《二十四孝》等许多故事。可这孝顺之举,佛教有吗?”
佛教不但有,而且远远超胜,更不可思议。如虚云老和尚,他为报答亡母深恩,吃尽了千辛万苦:首先三步一拜,一心发愿朝拜五台山,以此功德,回向母亲早脱轮回。在这个过程中,他两次冻僵在冰雪中,感得文殊菩萨化身救他脱险,三年后才到五台山。后来又念未见母亲现身,不知是否离苦得乐,他又在阿育王寺拜佛陀舍利、燃指供佛,一心求见母亲一面。结果一天在梦中见母现身,得知母亲已转生净土。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有一位光目女非常孝顺,母亲去世之后,她问阿罗汉转生何处,得知母亲因生前爱吃鱼鳖、喜欢杀生,死后堕在恶趣受苦。于是她散尽家财,塑清净莲华目如来的佛像等,终使母亲得以解脱。
《盂兰盆经》中也讲了,目犍连在定中见母亲堕在饿鬼道中受苦,咽喉像针尖那样细小,便以神通盛饭菜给母亲吃。可是饭到母亲手中,立即化为炭火,目犍连见状,悲痛万分,到佛前乞求救母之法。佛陀说:“你母生时谤佛谤僧,不信因果,故受此报。此罪之重,非你一人力量所能救拔,唯有仰仗十方僧众的力量,才能使她脱离饿鬼之苦。每年七月十五日,是僧众自恣日,若设百味珍肴、鲜果于盆中,供养僧众,你母即可得到超度。”目犍连听后依教奉行,后使母亲脱离了恶趣。
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活着,应以礼承事;死后,要以礼埋葬,并于逢年过节时,以礼祭奠。所以,他们对父母的报恩仅限于此。然佛教可谓更上一层,莲池大师云:“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只有让父母彻底离苦得乐,才成就了真实的孝道。
在佛教中,一个人要想往生极乐世界,首要条件就是:“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可见,“孝养父母”是最基本的善法。要了解孝,就应深入佛经,像《父母恩重经》《盂兰盆经》《地藏菩萨本愿经》,都可以称为“佛门孝经”,经中详细描述了父母恩重难酬,做儿女的应如何报答父母深恩。佛陀还亲口说:“今成得佛,皆是父母之恩。人欲学道,不可不精进孝顺。”因此,人想学道,孝顺非常重要。
而孝顺方式,佛教的与世间的有很大不同。佛经云:“饮食及宝,未足报父母之恩。唯导父母向于正法,便为报二亲也。”意思是说,以金银财宝、饮食衣物供奉,不能圆满报答父母的恩德,唯有引导他们行持正法,才是真正报答了双亲之恩。
索达吉堪布 《弟子规》第1课
及 《入菩萨行论》第164课
心中有上师三宝陪伴 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孤单
愿智慧的法雨流入您的心田
长按下方动图识别二维码 关注 {欧洲菩提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