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37课-法师辅导
第一次法师辅导——加行教材2011版
课前开示
科判梳理
下面继续学习第二个引导文“寿命无常”,正在学习的是第六方面“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
正课开示
1
对死期无定生起定解的必要
我们处于五浊恶世,具有寿命浊的特点。虽然处在人寿百岁的时期,但是真能活到一百岁的人也不是很多,大多数只能活几十年的时间。如果我们没有引发死期无定的定解,就会认为自己今年不会死,明年也不会死,等到老了再修道,不会马上趣入到修行当中。反之,如果我们对死缘无定有定解,并且已经接触到了如意宝一般的佛法甘露,明白了轮回的苦空无常的本质,我们就绝对不会耽搁修行。
2
死缘众多且不定
我们南赡部洲的人寿命是不定的,每个人死的方式不同,比如有的人寿终正寝,有的人横死;死的因缘众多且不定,比如天灾、人祸、疾病等等;死的时间不定,有些能活几十岁,有些英年早逝,有些刚出生就夭折,甚至有些胎死腹中;死的处所也不能决定,有些是在寂静深山,有些是在家里,有些是在医院等等,比如有些道友希望死在学院,能得到上师三宝、尸陀林等的种种加持,想法都是美好的,但是有些下山看病中途去世,有些回到汉地之后亡故了。只要自己的修行没有获得自在,死亡的方式、因缘、时间、地点等都不能随着自己的意愿,都是不定的,想到这里会产生一种紧迫感,从而趣入修行。
3
每个人必然会死
虽然不知道自己何时会死,但是有一点是不能否认的,那就是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必然会走向死亡,每过一天寿命就缩短一天。有生必有死,生命有减无增,这是名言中的法尔。寂天论师的教证说明,我们的生命岂有像获得长寿持明果位一般不死的道理呢?另外,很多教言中也以比喻来说明生命是不可贪恋的,因为伴随着生的是老、死,这些都是必然的。中阴窍诀和《佛说譬喻经》中讲到的喻义说明了应了知无常从而放弃对轮回的耽执,我们应该设身处地观修。我们的一生如白驹过隙一般,寿命不断消减,何时堕入深渊都是不定的,作为智者不该为了几滴蜂蜜忘记自己的危险处境,如果今生没有修行,等待我们的也必将是猛兽一般的三恶趣。《涅槃经》中功德天和黑暗女等的比喻说明,八苦中的生苦是一切苦的根本,有生就有七苦跟随,众生由于无明所盖,贪生而怕死,菩萨见到生的过患,不会贪恋生。
4
修行的缘分也是不定的
总之,如果对无常产生定解,那么一定会尽快趣入修行,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观修,调柔相续,而根本不会将修行一推再推。事实上,就算不推迟修行,修行的缘分也不一定会一直具足。就像上师讲到的藏族小姑娘的事情,充分说明了无常、不定的道理。我们生生世世中造的善恶缘都是不定的,如果即生中福德因缘不具足就没有办法修行,因此一定要尽量为自创造修行的善缘。《佛陀本生传》中,佛陀在因地和很多人都不同,因为了知修行的重要性和生命的无常性,他就一定不会等待、推迟修行。
5
生缘极少而死缘极多
在五浊恶世中,生的因缘少得可怜,死的因缘却是极为众多。如圣天论师云:“死缘极众多,生缘极稀少,彼亦成死缘。”器世间春夏秋冬的变更、地震、旱灾、火灾、水灾、海啸等等都是我们现量可见的,没有稳固性。从內境来看,我们的情绪有时高扬,有时低落,也是瞬息万变的。从身体和寿命来看,也没有真正的稳固性。还有毒药、险地、野人、野兽等各种各样的死缘。设身处地来看,有这么多因缘威胁自己的生命,我们应该像高僧大德一样,认认真真扪心自问:“我还能够活多久?我是不是一定不会死?我是不是一定还会活几十年?”如果按照死期不定的道理认真观修,我们会对现在本来有时间却没有将时间用来修行而感到万分惭愧。
6
生缘也会变为死缘
(一)衣食、补品、药品等都可能成为死缘
同时,即便是生缘,也有可能变成死缘。末法时代,我们的福德微弱再加上业力所感,上至人参等补品下至稻米等食材都没有精华、营养不足。食品搭配不当、烹调方法不当、贮存不当等等也会使食物产生毒素。另外,很多生产厂家没有因果观念,为了牟取暴利而不择手段,在食品、药品、补品中掺杂对人体极为有害的毒素、激素等等。在很多高档皮草的生产过程中用到的化学品都对身体有很大的危害,可能引发皮肤病、癌症等。
(二)肉食尤其是死缘之一
尤其是吃肉会摄入种种细菌、病毒、寄生虫,引发种种恶疾。肉食会破坏人体的免疫力。吃肉过度的人,体内细胞酸会堆积过多,超出一定的负荷时,身体的细胞会发生老化,影响白血球的抗病毒能力。而且,肉食吃进身体之后,在大肠里会堆积很多残渣,进而产生大量细菌,散发出种种毒素,形成致癌物质,造成身体不健康。此外,人类的肠子、牙齿等都是草食动物的结构。再者,动物被杀的时候产生极大的嗔心,使自己的身体充满毒素,我们相当于在吃有毒的尸体。印光大师讲过,生嗔心的妇人都不能给婴儿喂奶,避免母乳中产生的毒素毒害婴儿,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吃有毒的尸体呢?动物也有求乐避苦之心,我们为什么要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杀害生命呢?所以,从身体构造、健康营养、业因果、慈悲观等等角度来讲,断肉茹素、改变饮食习惯,才可以让人健康长寿,就像佛教中的百岁老人比比皆是,世间当中很多长寿老人也是因为饮食偏向素食。
7
应观照无常转为道用
现在世间上的疾病死亡,大多数都是饮食不当所致。此外,为了追求财富和名誉而奔赴沙场,或者遭遇猛兽、随意渡水而命丧身亡、高速公路发生车祸,这类现象也不可胜数,就看我们有没有智慧的眼目观察觉照,引发自己的觉受,将这些事情转为修道的因缘。我们一定不要对死亡的教言生厌烦心,作为修行人,应该像噶当派教言所述“众人不悦,正合我意。”将华智仁波切、上师仁波切的教言融入心中。
8
死缘众多因此死期不定
正因为众生的死缘各种各样,所以死期无法确定。如佛陀在《因缘品》中云:“有者胎中死,有者落地亡,有仅爬行逝,有跑时夭折,有老有年幼,有些壮年人,相继而离世。”历史充分证明死期是不定的,不能因为自己年轻就觉得可以好好享受青春。世间也有这种说法:“黄泉路上无老少。”“孤魂多是少年郎。”就像汶川地震中很多亡者都是学生等年轻人。作为老人更是如西方的太阳,不能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房子、下一代上,应该尽快趣入正法中。《法句譬喻经》中老婆罗门的公案、妓女莲花的公案都说明死期不定,应放下耽恋,尽快趣入修行的道理。
9
应当诚心观修,甚勿放逸
总而言之,在这个世界上,死缘非常多,不管是吃饭、走路、洗澡,还是坐车、乘飞机,甚至只是呆在家里,死亡都会突然降临,自杀的人也不计其数。而在以上众多的死缘中,生缘却如风中残烛般微薄。如《宝鬘论》云:“常住死缘中,如狂风中灯。”《大智度论》中说道:佛问诸比丘望几时活,或答“不望过七岁活”,或答“不望过七日活”、“不望过一日活”,佛皆斥之为“放逸之流”。最后一位比丘答言:“我于出气不望入,入气不望出。”佛乃称赞他:“真是修死想,为不放逸比丘。”死亡的到来往往让人措手不及,也许现在它就会突然降临,谁也无法确定明天会不会转生为头上长角的旁生。所以,大家应当诚信死期不定、生处不定的道理,并对此长期认认真真去实修。
10
随时随地要唯一观修死亡
第七个方面是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我们随时随地要唯一观修死亡,观想行、住、坐、卧一切威仪都是今生最后一次。口中如此言说,心中也这样诚挚观修。这些不是很容易的。上师也谦虚地说,出门时间长一点,还会观一下无常,可时间稍短一点,这种念头就很少了。真正猛厉希求而修无常就像上面提到的不放逸比丘一样,出气不望入,入气不望出,这才是真修死想。虽然完全做到这些比较难,但最起码也要生起定解,不要认为自己能活几十年,始终不会死,而是应该尽早为修行做准备。《分别功德论》中阿育王以方便度化弟弟的公案说明只要了知短暂的生存后必定会死,必然会不惧苦行,尽快修行,即“念死得至涅槃”。如果能够如实观修,一定可以放下对五欲的耽执,趣入修行。
11
应发自内心、尽心尽力观修无常
因此,我们不论做什么,都要发自内心、情不自禁地时刻忆念死亡无常。任何威仪都应该想到只有这一次,没有下一次,珍惜每一次的闻思修的机会。《大庄严法门经》中讲到金色光明德女度化长者子的公案,充分说明了死期不定,所贪恋的身体也是无常的本质。从前,噶当派的格西们,每晚睡觉之前常常思维:“不知道明天早晨还用不用生火?”因此,他们往往不盖火,将碗也是倒扣放置,这些都不是口头上说的,从他们的威仪中也能看出在随时观修死亡无常,他们时时都对死亡有坚定不移的胜解。噶当派的有些行为,以世人的眼光来看,或许是一种不可理喻,然而在我们眼里,这却是真正的修行境界。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尽心尽力观修无常法,千万不要放逸懈怠!
第二次法师辅导——加行教材2014版
一
如何观修
(一)观修之必要
现在我们学习的是共同加行,主要是让我们的心相续得以成熟,堪为修持解脱道的法器。要修持佛陀宣讲的解脱道,让这个妙法融入到我们的相续中,首先我们自己要成为法器。虽然法很殊胜,但是如果没有成为法器,就没办法在相续中引起共鸣,对正法产生信心,也没办法通过修持使法入于我们的心并安住在正法的状态当中。所以我们要学习外加行,通过闻思之后产生真实的定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观修。
(二)观修的两个方面
1、正所缘的观修
是通过打坐的方式对于前行当中所讲的内容,进行专注的观想,力争在观想的过程当中发现法里面的含义。然后通过不断的观修使这个法能够融入到心中,这种修行在论典当中称之为正所缘。要真实观修的对象、对境叫正所缘。
2、辅助的因缘
平常的积资净障和祈祷加持也很重要。这个是在内心中生起状态非常重要的辅助因缘。
3、二者的关系
如果我们的修法很正确,时间也用了很多,但是仍没有进步的话,这说明我们缺乏资粮,相续中的障碍也比较重,就要通过勇猛的心来积资净障。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修行就可以进步,可以突破以前没办法突破的瓶颈,通过对现有法本中所讲内容的观修,使法义融入到我们心中。因此观修很重要。为了相续当中观修能够起到作用,这些辅助的因缘也很重要。积资净障和法入于心的清净的善果要成熟,它的因缘都要具足。主因是犹如种子一样的观修的内容,积资净障就是阳光、水、土、肥料等助缘。
4、上师瑜伽的作用
积资净障方面包含了祈祷上师加持,是为了祈请上师在观修过程中给予加持和帮助。通过祈祷可以和上师相应,这是佛法修行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修持内容。我们在修道过程中完全是一个新手,有很多障碍是没法想象的。这个障碍主要来自于无始轮回中,我们相续中积留下来的种种习气,其力量之大超过我们的想象。所以一方面要通过自己的力量产生信心、慈悲心,另一方面也要借助证悟上师、诸佛的外部力量,因为他们有这种发心也有这样的能力来帮助我们,只要通过信心去祈祷便可以和他们的加持相应。
二
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
(一)死亡是必定的
1、“我们南赡部洲的人,自从出生那一时刻起就必定会走向死亡。”实际上所有的众生,只要是在轮回中的所有有情,从出生开始就必定走向死亡,没有其他的路可选,就像生际必死所说的一定会死亡。为了让我们观修时内心中更容易产生共鸣和觉受,主要观想和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有关的南赡部洲,也就是现在我们地球上的人。
2、法王如意宝在有些论典和窍诀的修法中,对死亡无常有三个窍诀分三步走的安排。第一个是我们内心当中必须要生起必定要死亡的定解;第二个是在必定要死亡的基础上,死亡什么时候到来是没办法确定的,进一步的对于马上要死亡或者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在内心当中要完全肯定;第三步死亡的时候只有正法才有利益。这就是观无常中三个主要的脉络纲要。
(二)死的方式、因缘和时间不定
1、以什么方式、因缘、时间而死,不是按照我们的意志力转移的,而是由我们内心中的业而决定的。我们在无数的前世当中造了什么业,哪一个业先成熟我们完全不知道也没办法了解。因为这个确定不了的缘故,所以自己死的方式也确定不了。
2、之所以要去观想死亡的方式、因缘、时间、地点都是未知的,是为了让我们的心态积极。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死,所以更加要抓紧时间做准备。这其实是面对死亡积极做准备的心态。
3、死期确定不了,让我们知道没有资格可以浪费时间,要趁着还没有死亡尽量的多观修正法,为死亡的到来做准备。上等者在死亡到来之前早就准备好了,已经证悟了,死的时候一点都没有恐怖。如果没有证悟,但是已经努力了,那么也不会后悔。观修这些对我们修行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是很积极的心态。
4、我们要通过听闻和思维,明确死期不定和我们的修行以及心态走向有什么关系,确定完之后没有了疑惑,就开始观修死期不定。因为内心中的目标很明确,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过一遍遍的观修,让法义融入到心中。我们前期的准备就是闻思,首先把原理搞清楚,该遣除的怀疑遣除掉。因为内心已经肯定了为什么要这样修,打坐时就安住于这种正确的没有怀疑的定解中一遍遍的观修。多观几遍后,法义就通过定解的方式和自己的心相应。
5、有的道友初学的时候观前行观不了,不知道它的意义,这个很正常。因为我们刚学的时候,还不知道这里面的原理,没什么需要沮丧的地方。当我们修完之后,学习了很多后面的法义,反过来的时候很多问题搞清楚了,再观修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内心中就会产生感觉。所以法是要反复的学,反复的思维和观修,一遍不行第二遍,要观修到我们内心完全和法相应为止。数量其实也是一种督促,如果没有数量的话会自欺欺人,有了数量的约束,至少在完成数量的过程当中,没有去做其他的事情,还是缘法义在念诵或者观修。通过数量的累积,心会朝正法方面去发展并逐渐趋向于成熟。
(三)生缘很少而死缘极多
1、按照佛经的讲法,这个世界正是处在减劫,众生的福德、寿量都逐渐的递减,所以大的方向肯定是越来越差的。在这个世界中让我们能够生存的因缘越来越少,让我们死亡的因缘却非常的多。我们要很努力才能具足生缘,却很容易就会遇到死缘。
2、圣天菩萨在《宝蔓论》中说:“死缘极众多,生缘极稀少,彼亦成死缘。”即便是生缘,最终也会变成死缘。这句话有两种理解方式。一种理解是,吃饭穿衣一方面是让我们生存下去的因缘,但是这种因缘本身有可能会变成死缘。有些衣服可能会粘上病毒,或者含有害物质,我们所吃的食物里面,会有毒大米,菜里面有过度的农药残留等等。这些看似让我们生存的因缘,却会引发一些病变而让我们死亡。另外一种理解,即便没有前面说的这些情况,生缘最终也会变成死缘,因为生际必死,人只要一生下来就走向死亡。貌似是生的因缘,最终还是会成为死亡的因缘,生缘没办法让我们永远不死。
3、现在这个世间中,有很多食物有毒的素材可以供我们观想死缘众多。观察这些主要是说明死缘是不定的。作为佛弟子,看到这些报道和消息,不注意的话很容易产生嗔恨心、愤世嫉俗,对于修行者来说要注意控制这种心态,修行是要把我们的心修得善良。制造这些毒食品是因为有些人追求暴利,这是他自己的恶心做的坏事,但是转生到这种环境中享受这种食物,一部分也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因缘。如果我们在观想时对别人产生愤恨的心,或者对社会产生愤世嫉俗的心态,这对我们身心的健康和修行都没有利。我们可以通过观无常心追求解脱,或者通过大悲心、菩提心的摄持,对于制造这些不好食物以及假药的众生生起悲心。通过念诵佛号,咒语等方式替他们忏悔,加持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要保持修行人的本色,慈悲、菩提心、智慧的心不变。
(四)分说各种死缘
1、分类
1) 因饮食而死
2)饮食导致疾病而死
3)为财富名誉奔赴沙场
4)遇到凶猛野兽而死亡
5)随意渡水而死亡
2、观想这些主要是提醒我们死亡离我们不远,让我们看破今生,生起修行正法的理念,尽量多地修学善法调伏内心,减少罪业的形成并累积安乐的因素,乃至于修持解脱的要法或者念佛等等。所以我们要小心谨慎地祈祷、观修,力争在有生之年还有自由的时候,通过精进的观修善法,将之融入相续中,让它变成稳固的观念和定解。
(五)死缘各异导致死期不定
1、从住在母胎中到垂暮之年,各个阶段死亡的情况都很多。
2、生病没有进行及时治疗、治疗无效或者来不及治疗而死亡的情况也很多。
3、也有的人自杀身亡。
4、如果我们以前造了业,没有通过忏悔消尽,就会通过生病、痛苦、死亡这样的方式来把业消尽。如果在消业受苦的过程中不断再造其它的新业,就形成了一个真实的、看不到边际的轮回。如果不修行,轮回的模式就会一直复制。对这个轮回生起厌离心,为了解脱而发菩提心、集资净障、守戒律、修空性等等开始一系列的修行,这种力量发生作用就可以阻止轮回的模式。
5、死亡到来没有什么预兆,有准备和没有准备,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差别是非常大的。现在就是教我们去主动接受,开始为死亡做准备,占领了先机是很关键的。
(六)生缘微薄
1、真正观察的时候会发现,死亡因缘铺天盖地。我们每天就在死缘和死缘缝隙中存活。我们如果好好的观修了,这个感觉升起来了就会自主精进,知道可以挥霍的时间的确不多,应该好好的利用这些时间精进修行佛法。
2、有些修无常的教言把生和死的过程比喻成一根蜡烛。如果把点着了的蜡烛放到广场上面,没有风蜡烛可以不受任何障碍燃烧完,这也只不过时间长点而已,到最后还是会烧完。一阵风来了当下就息灭,也有刚点着就灭了,有的点到三分之一或是三分之二就灭了。风什么时候来不确定,风小的时候在风中飘摇,风稍微大一点就灭掉了。
(七)来世生处不定
1、因为死缘太多了,也许就在这一秒,内心当中的习气成熟时死掉了,所以谁也无法确定明天我是人还是转成旁生了。
2、如果内心中善业重就可以有把握转成人,解脱善业重有可能往生极乐世界。现在抓紧时间念佛求往生,如果在这一世死亡之前资粮够了,死亡的第二刹那就往生极乐世界去了,这就是死亡到来之前抓紧时间修行的结果。死亡到来之前没有抓紧时间修行,还在放逸、挥霍光阴、吃喝玩乐、造罪,那么死亡到来之后,下一世到底是地狱、恶鬼还是旁生就不好讲了。所以无常对我们修行应该有督促作用。
三
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一)释义
1、“猛厉”就是要把无常、死期不定观到极致,不要想着明年我会不会死,而是当下都有可能死亡。
2、“希求”就是希求解脱,因为随时可以死的缘故所以要希求解脱。
(二)如何猛厉希求
1、应取:随时随地要唯一观修死亡,观想行、住、坐、卧一切所为都是此世最后的一次。
2、应断:
(1)没有死亡就要到来的感觉,处于放逸的状态而根本想不到修行。
(2)观无常后就只顾着痛苦和恐怖,正法却没有修。
3、不堕两边
修了无常之后自然而然会对世间法没有兴趣,但还是要分析。世间法能砍的就砍了,砍不了的还得做,而且要做好。比如工作还有一些该做的事情是逃不掉的,即使观无常还是必须要做而且尽量做好。
4、心口如一诚挚观修
(1)“口中也如此言说”是指在你独处的时候。华智仁波切造此论是针对很多闭关的修行者或寺院里的人,现在城市里有工作和家庭的居士不应这样复制,否则容易导致很多人不理解。
(2)上座时观想正所缘,下座时于行走坐卧中都不离开无常观,座上座下连成一片。祈祷上师加持自己在修无常的时候一定要相应,无常的修法融入自心;集资净障供曼扎、供灯供水,也是为了在相续中尽快生起无常;忏悔时要忏悔掉阻止自己生起无常观点的障碍。座上座下连在一起保持正念的话就比较容易相应。
(三)随学噶当派前辈
1、噶当派的格西们内心中对无常产生定解的显现
(1)晚上不盖火。修行无常就会思维:明天还用不用生火呢?所以晚上不盖火,第二天再去生火,显现上很麻烦,其实是内心中产生了无常的观念。
(2)晚上把碗倒扣。倒扣碗是藏地习俗,人死了之后就把他的碗倒扣在枕边,意味着这个人不用再吃饭了。这些修行者虽然没有死,但晚上也把碗倒扣,意味着可能明天早上就成死人起不来了,提前就把碗倒扣。
2、这里主要讲的是一种修行的境界,产生定解非常重要
行为上到底是否跟随要再观察,内心中生起无常了,火可以盖也可以不盖,碗可以倒扣也可以不倒扣。噶当派修行人这样做是给我们示范的作用。主要是内心转变,了知无常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到来。这样观想好之后我们有了紧迫感就会精进修行。
编写师兄:定解G09 定解B27
审核师兄:定解B07
档案编号B02037-定解B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