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散收录 >> 菩萨的考核标准
Back
菩萨的考核标准
按播放键收听☝
佛教所说的慈悲,即与乐拔苦之意。慈是给予快乐,众生需要快乐,我们就想方设法帮他们获得快乐;悲是拔除痛苦,众生不愿痛苦,我们就不遗余力地帮他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离苦得乐。
作为菩萨行者,不仅要修习慈悲,更要将之升华为大慈大悲。
究竟有多大?就是要超越一切国家、种族、文化、宗教的界限,甚至超越人类和动物的界限。它的对象是所有众生,包括人类,也包括飞鸟走兽,蚍蜉蝼蚁。而且这种修行是有标准的,只有对一切众生平等无别,才称得上大慈大悲。如果还有一个众生是你不愿慈悲的,或是在慈悲程度上有所区别,就说明慈悲的修行尚未圆满。
说到菩萨,很多人以为是高高在上的神仙,或是殿堂中供人礼拜的塑像。其实,佛教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和佛菩萨同样的潜质,都可以通过修行成就佛菩萨那样的生命品质。当然,从潜质到成就并不是水到渠成的,还需要通过漫长的积累,需要在不断利他的过程中去成就,去圆满。
这种修行要从树立崇高愿望开始,通过受持菩提心戒,在十方三宝的证明下,发愿从迷惑走向觉醒,并发愿帮助更多众生从迷惑走向觉醒,让这种愿望成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进而是唯一的人生目标。发起菩提心之后,还要受持菩萨戒,把这一愿心落实到行动上。
菩萨戒包括摄律仪戒、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三部分。首先是止恶,愿断一切恶;其次是行善,愿修一切善;最后是以六度四摄利益他人,愿度一切众生。这是菩萨的行为准则,也是尽未来际的奋斗目标。
▼
更多分享·法宝结缘
www.putishuyuan.com
微信·jiqunfa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