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四法依(下) |《解义慧剑释》07 Back

四法依(下) |《解义慧剑释》07

索达吉堪布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2018-10-27

其实,在《涅槃经·四依品》里面,四法依也讲得比较广,如果有时间大家应看一下。

——索达吉堪布《解义慧剑释》



1

四依3:不依不了义而依了义

在悟入释迦牟尼佛所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意义的过程中,大家首先要知道哪些是了义、哪些是不了义因为佛陀也讲过,他讲的法中有一部分是了义的法,有一部分是不了义的法,所以我们一定要依止善知识深入闻思经论,务必弄清它们之间的界限。


《赞不可思议中观论》云:“诸法之空性,亦称为了义;若说生灭等,有情生命等,世俗不了义。”意思是说,一切诸法之本性——远离四边八戏空性胜义谛了义,而生、灭、有情、生命等世俗谛不了义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有关论典中还这样讲,从第二转法轮的角度来讲,胜义谛了义世俗谛不了义;从第三转法轮的角度来讲,现相和实相统一的境界叫了义,现相和实相统一的境界叫不了义。大家在分清了义不了义的基础上,还应依止了义而不依止不了义因为不了义法只是佛陀为了引导某种根基的众生而宣说的暂时方便方法。如果真正懂得了义不了义,就再不会觉得佛陀的金刚语前后矛盾。


无垢光尊者《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第八品中讲,分清了义不了义是开启佛陀教法密意宝藏的钥匙,正因为他们没有这把钥匙,所以很难开启佛陀所宣讲的正法宝藏。因此,大家一定要通过精进闻思掌握了义不了义的区别。



正因为佛陀对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的界性、根基、意乐(想法、爱好)等无不了如指掌,所以佛陀广转法轮普摄群机,而并未用一种方法来度化所有众生。众生的根基确实不相同,有些以念阿弥陀佛来度化,有些通过修行密法来获得成就,有些则应以其他法门来引导。


总体讲,佛陀宣说了大小二乘,《无垢虚空经》云:“相合众意乐,我说有二乘。”意思是说,相合众生的意乐,我宣说了大乘和小乘,当然密乘也包括在大乘当中。其实,乘的划分并非固定不变,它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安立。


因此大家应该明白,佛法中无论是浅显易懂的道理,还是非常深奥的道理,都非常殊胜。虽然如此,在了不了义中,我们还是应依了义而不依不了义,这就是智者的选择。


有人这样想,既然佛陀在转法轮的过程中有了义不了义的差别,那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将它们区分开来呢?我们可以这样回答:通过四种秘密四种意趣的方式就可以将它们区分开来。


首先我们要知道了义不了义。所谓不了义,就是原原本本从字面上去理解,势必有量理的妨害;而这样宣说的意图或用意也很明确;且非常有必要这样宣说。有必要、用意、以理能害三个条件,具足这三种条件的就叫不了义。反过来,不具足这三种条件的,就叫了义



要知道了义不了义,我们还应了知四种秘密四种意趣,不过,这里主要从不了义的方面宣讲。四种秘密令入秘密、相秘密、对治秘密和转变秘密


1. 令入秘密:通过方便宣说让不信上道上理的人趣入上道上理,这就叫令入秘密

 

2. 相秘密:佛陀在相关经典中说万法唯识、自己是自己的怙主、安立三自性……其用意是指名言万法皆是心的幻变、依靠正知正念来守护自己是一切利乐的源泉,以及安立三法相的方式。其必要则为,让唯识宗的所化众生通过这种方式趣入佛法,然后逐渐趣入中观正道。

 

3. 对治秘密:有些人觉得释迦牟尼佛并不是很殊胜,因此佛陀在有关经典中说,我那时转成拘留孙佛。如果现在还有人觉得,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成佛的缘故,他在所有的佛当中最低劣,那就可依这种方式来对治。诸如此类都叫对治秘密

 

4. 转变秘密:简单说,就是还有言外之意。不但世间有言外之意的说法,佛陀为了度化某种根基的众生,也会用这种隐藏的方式来表达。表面上应该这样理解,其实也并不是这样,因为所谓的意义有外意、内意、密意、极秘密之意等诸多分类,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达这种表达方式。

 

下面讲四种意趣,即平等意趣、别义意趣、别时意趣和补特伽罗意乐意趣


1. 平等意趣:指诸如世尊立足于法身平等或一切万法在法界中平等的用意,而说我尔时成为拘留孙佛必要则为断除轻蔑佛陀但并非建立一个相续,否则就有正理的违害。其实,从法界平等的角度来讲,不仅释迦牟尼佛拘留孙佛无别,就是所有众生佛陀也无二无别。


2. 别义意趣:与前面讲的相秘密相同。


3. 别时意趣:比如念一句咒语或佛号当下就能成佛,其实并不是真正当下就能成佛,而是指过了一段时间或因缘成熟后才能成佛。


4. 补特伽罗意乐意趣:有些人觉得唯一持戒最殊胜,其他善根都下劣,于是佛陀就在有关经典中或赞叹忍辱或赞叹精进。这些都是补特伽罗意乐意趣不了义法。


在阅读佛经论典的时候,尤其经论,如果我们能把了不了义完全区分开来,那对经论学习就会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我们对佛法的次第首先要明白,然后还要了知:显宗里面中观最殊胜,密宗当中大圆满最殊胜,而且所有法当中,这些最了义、最精华的法,自己还应终生修持。



前面讲显宗通过四种意趣四种秘密来了解,而密宗金刚乘是以六边四理来了解,也就是说这是能通达的途径。


所谓六边,是指了义、不了义、意趣说、非意趣说、文从顺义、文义悖谬一般从生起次第的角度来宣讲的,叫不了义;以有相圆满次第的方法来宣说的,叫了义法。有意趣说是指有众多意义,也就是有一些密意的说法;非意趣说是没有任何其他密意的说法。文从顺义就是世间的说法和论典的说法相符合的教言,其文字和意义完全一致;文义悖谬,“悖”是矛盾、相违,指世间不共称、论典也不共称的说法,比如在密宗当中,双运降伏就以阿拉嘎拉等其他不同名称来表示,这就是不共称的说法。


在闻思密宗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达六边,如果六边的法理没有懂得,密宗的意义就很难了解。


四理就是词义(随共同乘之句义)总义(随生起次第之总义)隐义(随有相圆满次第之隐义)究意义(随无相大圆满或随彼果之究竟义)。要想通达密宗的教法,就一定要具足这四种理。当然还要依靠上师的窍诀或教言,如果离开了上师的教言,那认识自己心的本性就非常困难。悟入这些要点,就会明白双运在不同场合也有不同的理解方式,这是要义。




2

四依4:不依心识而依智慧

在通达了义之法之后,与自相续结合实修之时,也不能依止具有随从语言分别的所取境能取心之自性的心识而应依止无有二取智慧

 

为什么要依智慧而不能依心识呢?因为不管是执著有也好、无也好,或者执著建立也好、遮破也好,只要有所缘,其本性绝对不超过具有外所取内能取自性的迷乱心识。由于一切世间戏论全是二取的自性,即凡夫俗子分别念的妄想与执著,因此无论如何缘取,缘空也好、缘有也好,乃至是二、非二,都经不起观察,纯是虚妄的本性。


只要存在这样的虚妄分别,就不能证悟远离能取所取的法性,因为这仍属心识分别的范畴,并非远离一切戏论的实相境界。如果真正能远离一切执著相,那就能通达诸法的法性。

 

大家一定要认识,究竟的修行中,所有的缘取分别都是障碍。这在《楞伽经》、《般若经》等经典中都有详细说明。麦彭仁波切在其他教言中也说,从最究竟的角度来讲,包括菩提心在内的一切所缘相都要消于法界;《中观根本慧论》也说,涅槃、如来、三宝、四谛等一切的一切皆不存在。


所以,所有执著相都要息灭,一切戏论都应消于法界。如果谁以息灭一切戏论的方式真正照见了无破无立,那他就见到了一切诸法的实相。



其实,《现观庄严论》、《二观察续》等显密典籍都承许这种观点。《宝性论》云:“此无何所破,所立亦毫无,真实观真性,见真性解脱。”


所以大家一定要了知,真正见到无有破立的时候,就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当然这是诸佛菩萨的行境,凡夫人只能对此生起信解,但应该发愿:“祈愿我能早日达到这种境界!”

 

那此时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境界出现呢?有。因为这并不像向空中射箭或向大海扔石头一样一无感觉。虽然这个时候已远离一切有无是非等能取所取全都消于法界,但这是通过各别自证的方式来了知的,也就是说,其所证知的法界就是不依任何因缘造作的心性自然光明,即自然本智。其实,这就是所谓的“自然本智无住现”


很多经典都讲,这种智慧应该存在。《般若经》云:“心无有心,心之自性为光明。”就像太阳存在,阳光自然会积聚一样,心的自性本来就是大光明本性。但这并不是无情法,证悟空性的时候并不是一点感觉都没有,就像晚上睡着了一样,此时完全了知这种境界。虽然远离了一切执著,但是这种远离一切执著的相,或者说远离一切执著的殊胜境界则无欺存在。


当然,这样的心性光明,也自然遮破有无等四边戏论,其实这就是所说的殊胜智慧,即一切获得中最殊胜的获得。《般若摄颂》云:“获得无死胜妙智,故此称谓智慧度。”



既然凡夫愚者就像盲人见不到任何色法一样见不到实相,那是不是一切法的本来面目就根本见不到了呢?绝对不是。自古以来证悟法性而开悟的高僧大德比比皆是,这通过他们的传记也可以看出来,同样,只要我们追随他们的足迹,也一定能见到万法的自性。


我们要依靠什么呢?要依靠佛陀的圣教,尤其是了义的经典,如《般若经》、《宝积经》、《楞严经》等,这些不可缺少,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破除一切边的理证这在龙猛菩萨《中观根本慧论》圣天论师《中观四百论》月称论师《入中论》等论典中都有详细宣说。

 

除了依靠了义经典和破一切边的理证之外,还要依靠传承上师的窍诀,如华智仁波切、麦彭仁波切、法王如意宝等传承上师所留下来的珍宝要诀。显宗也有窍诀,密宗的窍诀更不用说,莲华生大师一直传到法王如意宝,代代相传的口诀如纯金般清净无染,依靠这些窍诀的力量,一切万法的本性就非常容易见到。


所有修行都是为了通达二谛双运佛陀也是为了这个目的,才为众生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二谛双运乃八万四千法门的最终归结。






“大家知道,大慈大悲的佛陀相应不同众生的根基、意乐、界性,宣说了无量无边的法门,正是因为佛陀完全明白众生状况,所以才宣说了如此众多的方便。而这所有方便,都是为了让众生通达一切万法的真相,所以都称为正道。”


——恭录自索达吉堪布《解义慧剑释》


- 未完待续 -


推荐阅读

有一把剑,叫智慧 |《解义慧剑释》01

生命的指南针 |《解义慧剑释》02

追溯本源的秘门 |《解义慧剑释》03

山那头的烟与火 |《解义慧剑释》04

水月终无别一谛 |《解义慧剑释》05

四法依(上)|《解义慧剑释》06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