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唤醒迷梦 >> 【堪布】修心八颂 要义---慈悲点亮人生。 Back

【堪布】修心八颂 要义---慈悲点亮人生。

SuoDaJiKanBu 唤醒迷梦 2024-02-09

【佛子行】背诵图片、音频动画(附 三主要道论)
《修心八颂》讲记学习---归纳了 成就者朗日塘巴尊者 的修法精华,具有窍诀性的论典
【汇集】背诵图片---胜利道歌、佛子行、修心八颂、三主要道、快乐之歌、心经。

在国外,许多大德在弘扬大乘佛法时,主要宣讲《修心八颂》,以此规劝大家修持菩提心。在国内,自古以来也有无数大德宣讲这样的殊胜法门。以前上师如意宝在学院或者出去到各寺院弘法时,经常强调这部论典的重要性。而且,他老人家要求学院弟子必须背诵三部论,并且精通其中要义:第一部是《佛子行三十七颂》,第二部是宗喀巴大师造的《三主要道论》,第三部就是《修心八颂》《修心八颂》的文字不多,但依靠这样的窍诀,能真正断除我们相续中的烦恼,为了获得殊胜的大乘窍诀,大家理当专心谛听。


今天,很荣幸与我们现场在座的佛教道友,还有电视、网络上的来自各个地方的一些朋友,利用这个时间给大家非常简单地解释一下,八百多年前Z传佛教当中非常著名的朗日塘巴尊者的《修心八颂》。同时,我也想给大家传授这个法的传承
在我们Z传佛教当中,《修心八颂》非常著名。在座的很多朋友,应该有所听闻。它表面上看比较简单,只有八个偈颂,但实际上意义深远。我个人而言,很早以前得到过这个传承,当时上师如意宝晋美彭措法王就亲自传授过很多次。
其实这部法对我来讲,很早以前就接触过,并且,我也把它当成自己课诵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法。这个笔记本,是1982年我初中毕业时买的,在法王面前得到《修心八颂》之后,我就抄在这里面,已经陪伴着我很多年对这个法,我很有感情,很有信心,很欢喜,说实在话,要在实际行动当中做的话,虽然比较难,但我还是在一直努力着。
在座的人应该知道,其实任何一个法,获得传承是非常重要,一般Z传佛教自古以来对传承非常重视,并且要求如果没有得到传承,这部法不能与他人传授。这一点就像我们现在的一些重要的技术,也需要前辈人的亲手传递。比如一些医学知识,中医的一些技术,或者世间当中很多的秘诀,就很需要前人的这种传承。所以,我想今天一边跟大家念传承,一边也把《修心八颂》简单的字面意思给大家解释一下
总共有八个偈颂。
第一个偈颂:
愿我以胜如意宝,饶益他众之意乐,
时时刻刻倍珍爱,轮回一切诸有情。
我发愿对天下所有的众生有一种爱心,这种珍爱的心超过如意宝,时时刻刻想帮助别人,时时刻刻想付出爱心,愿这种珍爱之心永远陪伴着我。
我们在座的很多人可能都有一种自私自利的心,我们什么时候把自我的这种自私自利的心放下来,一心一意想帮助别人,把所有的众生当作最珍贵的东西,超过如意宝那样,来饶益众生
这里讲,像胜过如意宝,古代的很多教义都是以金刚钻石、如意宝或者其他的珍宝来说明它的价值,从现在的一些价值观来看,就是所谓的金钱,金钱也是人们当作非常珍贵的。我要把这些众生当作最珍贵的,有一种无有任何偏堕的爱心,平等地、一视同仁地想帮助别人。这样的一颗心,我们时时刻刻都需要保持,需要护持。
爱众生的心应该是没有偏堕的。就像太阳照耀整个大地的时候,它不可能有偏堕之心,同样的,我们爱众生的心就像阳光一样普及天下所有的众生。应该看看,我们现在的自私自利心什么时候断掉,一定要尽量地提升自己的这种爱他的心。
第二个偈颂:
愿我交往何人时,视己较众皆卑下,
诚心诚意又真挚,尊重他人献爱心。
无论接触任何人,无论在任何地方,在任何时候,只要跟其他人交往的时候,我们应该把自己当作最卑下的,不能高高在上、存有傲慢之心。而且这样的心态并不是假意的、假装的,是真诚的、真心诚意的。这样的谦卑的心,但愿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存有。
无论接触什么样的人,把自己当作是最卑下的。这样的理念,也许很多人认为与现在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心态有所相违。因为现在很多人认为,应该展示自我的强大、展示自我的勇敢、展示自我的成功,如果把自己当作很卑下、卑微或者很弱小,这样谦虚的话,也许无法展示自我的一个本质,尤其是跟西方文化的有些人的理念不符合。有些人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但实际上,真正自我的谦卑对自己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在这个世间当中,往往很多错误都是以自我傲慢、骄慢自满,这样的心态导致的。以前印度有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泰戈尔说过,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有时候我观察自己,很谦卑,很不错;有时候我观察自己,很傲慢,就很惭愧。不管怎么样,其实需要这样一种修行的教言来经常鞭策自己、监督自己,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天起来要洗脸、刷牙、照镜子……但这只是身体上的观察,而照我们内心的镜子,很多人比较缺少。所以我想,《修心八颂》那样的一个小镜子,经常带在自己身边的话,随时都可以照自己的心
其实现在很多人知识方面不缺,因为现在一上网,什么样的知识都纷至沓来,很容易就展现在自己的前面。应该说我们现在缺少的是情商和逆商。所谓的智商,现在很多人并不缺少;所谓的逆商,就是当你面对痛苦时的勇敢或者方法,许多人比较缺少;所谓的情商,就是做人基本的道德、跟别人接触的各方面的能力,现在人越来越欠缺。
我今天看到一个新闻,有一位女性在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读完博士后,然后到美国去又读了一个博士后。这样的双重博士后,后来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在任何企业和单位都没有办法跟人相处,最后谁都不要,变成了一个流浪者,在厕所、桥洞里,一直过着非常凄惨的生活。后来因她的护照已经过期了,就被警察遣返回国。从她的很多照片和各方面情况来看,的确非常可怜
其实很多人可能很有智慧,但是在做人的过程当中,因为自己很傲慢,因为自己很得意,就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教训,所以在生活当中经常遇到非常大的困难,甚至很有可能造成自己精神不正常
第三个偈颂:
愿我恒常观自心,烦恼妄念初生时,
毁坏自己他众故,立即强行而断除。
我们在任何时候,做什么事情,应该要观察自己的身体、语言、心态,因为很有可能我们心里面会产生贪心、嗔心、痴心、傲慢、嫉妒等等这些烦恼。如果我们没有立即把它根除的话,这些烦恼很有可能对自己有害,对他人也会有害。
大家都知道发脾气对自己不利,对他人也不利,但是很多人认为好像生贪欲心没有这么恐怖。因为依靠一种贪心、依靠一种爱,对自他的生活也带来一种幸福,所以对贪欲的价值观方面,可能有些人也有不同的观点。
但是,如果我们用智慧来观察贪欲给我们带来的痛苦和危害也不低于嗔恨心。很多人应该知道,在生活当中经常因为贪欲而苦恼,因为贪欲而恐怖,因为贪欲而丧失了自己拥有的一切的美好
有时候,可能因为贪欲带来了自己的不健康,不仅是心理不健康,还有身体上也不健康。有些人为了贪执自己的美好,包括现在很多年轻人吃减肥的药,甚至“过午不食”,因为很想把自己的身体变得苗条。不但是过午不吃、上午不吃,好几天当中不吃饭的也听说非常多。本来佛陀的戒律里面要求出家人过午不食,但是现在出家人因为不执著自己的身体,不怕胖,所以出家人当中下午吃饭的人也比较多。
听说西方国家的很多模特,以身体非常瘦为美,这样一来,很多模特,甚至有些说是六天当中只吃一两粒米。原来释迦牟尼佛在苦行的时候,也是只喝一滴水、只吃一颗米,有这样的历史。而现在特别讲究美的身体的人,也就经常不吃饭,通过这种方式来“苦行”,最后他们的身体直接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生命也受到危害。最近像美国、法国等很多国家出台一些新政策,要改变这种观念,但是也非常困难。其实这样的现象,归根结底也是跟我们的贪欲直接或间接有关系的
第四个偈颂:
愿我目睹恶劣众,造罪遭受剧苦时,
犹如值遇珍宝藏,以难得心爱惜之。
我们遇到一些性格非常恶劣的众生,以及遇到感受嫉妒痛苦的众生时,就像遇到了特别珍贵的珍宝一样,以难得的心去帮助他。不管是在什么时候,看见特别可怜的众生,看见特别野蛮的众生,或者性格极其暴躁的众生,我们不能有非常愤恨的心态来想抛弃他、舍弃他,而应该用一种非常难得的心来接受他、帮助他。
对于这个道理,可能现在有些人觉得,非常不好的人,我们应该遗弃他、抛弃他,不应该接受,因为他对人类、对我们有害。其实从另一个层面来想,这些人也是非常可怜的,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人帮助他,是非常有必要的。我最近经常去一些监狱,你们都知道监狱里面的这些人的人格,以及他们所做的事情,应该是超越一些界限的,是非常过分的。但是,如果接近他们的话,就知道其实他们是被烦恼驱使,他们没有自由,他们也是最需要帮助的人
在这个世间当中,可能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恶劣的人,你有没有这个勇气来帮他?当然,以我们平常人的生活观念,可能不一定要帮他,但是,如果以高层次的一个心态,我们对世间上所有被遗弃的恶劣的人,或者坏人,都要给予帮助
第五个偈颂:
愿我于诸以嫉妒,非理诽谤本人者,
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
有些人因为嫉妒心或者其他原因,对我进行诽谤、伤害——按世间的一些道理来讲,别人无缘无故地诽谤我、伤害我,我应该以牙还牙,我应该要害他,但是按照大乘佛教的精神来讲,不但不损害他,而且所有的失败、亏损都自己默默地代受,将自己的胜利、成功全部都奉献给他。这种精神,按照世间常规的观念可能不一定能接受,但的确从大乘佛教最不共的精神而言,它非常有意义。
这个偈颂在藏传佛教当中非常著名。学习过《普贤上师言教》(《大圆满前行》)的人都应该清楚,以前恰卡瓦格西在甲向瓦格西家看到这个偈颂的后半偈,他就想方设法去寻找这个法的传承。他步行从康区到拉萨,最后找到朗日塘巴故乡的时候,朗日塘巴已示现圆寂了。后来他在朗日塘巴的弟子夏日瓦格西面前依止六年后,才求得《修心八颂》的全部传承,依此法修行以后,他获得了成就。所以,表面上看来这么一个短短的偈颂,实际上它带来的作用是无法想象的
可能在生活当中,很多失败要自己承受的话,也许与现代人的理念有些相违。但是,对真正能奉献自己的人来讲,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很多优秀的人他愿意自我奉献,也愿意自己承受一些失败。有时候对大乘佛教的个别理念,你不能马上轻易认可或者接受是情有可原的。但当你逐渐思维它的意义,同时也了解了世间所发生的许多的事情,你可能会感悟到:原来大乘佛教所讲的确实很伟大
第六个偈颂:
愿我于昔曾利益,深切寄以厚望者,
彼纵非理而陷害,亦视其为善知识。
我在生活当中非常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但是,这个人不但不对我报恩,反而对我危害相当大,以各种方式来损害我。这个时候我不但不报仇,反而把他当成自己的善知识、根本上师那样来对待。
这也是生活当中经常发生的。我们身边有很多不报恩德的人、恩将仇报的人,或者说忘恩负义的人,我们如果把他当作是一个真正的善知识那样,实际上这是一个最好的修行的机会。修行的机会,不一定是要到一个山里面去闭关、禅修,到跟任何人不接触的地方去禅修。一个人在一个屋子里面禅修比较容易,但是我们在社会上,面对各种各样复杂的事情、各种各样的人群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修行境界。甚至也会发现,自己真正修行的机会以此而现前。
第七个偈颂:
愿我直接与间接,利乐敬献诸慈母,
老母有情诸苦厄,自己默默而承受。
总而言之,我们直接或者间接地把所有的快乐奉献给老母有情、所有天下的众生,而天下这些众生的痛苦、困难、障碍,包括他们的罪恶,我默默地自己代受。这是一种自他交换或者说换位思考的修行方法。
我们只要有办法,有时候可能是自己(包括领导、官员或者商人等等)来直接帮助众生,有时候可能我们没有直接帮助众生的机会,但通过另一种方式来间接地帮助别人,这全部都是无有条件、自愿地帮助众生的心态和行为。这就是大乘佛教非常重视的、最重要的一个菩萨行
大乘佛教利益众生的精神,就相当于是母亲对孩子的这种母爱,甚至远远超过它。我们知道,母亲对孩子的爱跟其他的包括男女之间的感情、朋友之间的感情,是完全不相同的。当然母亲当中可能有极少数的不爱孩子,但这只是百分之一左右,百分之九十九的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即使孩子非常不听话,甚至做得特别过分,但是作为母亲,只要让他好,无论怎么样还是可以一直长期地忍耐,可以原谅他。
世间很多的爱不是这样的。很多人说:如果你对我好的话,我可以付出一切;但一旦你对我不好,或者你对我没有欢喜心和爱的时候,我也是对你不客气。这种心态跟母爱有非常大的差别。
因此,大乘佛教对众生直接或者间接的这种利他方式,我们在座的各位都应该深深地思维
第八个偈颂:
愿我所行此一切,不为八法念垢染,
了知诸法皆如幻,解脱贪执之束缚。
此修心八颂乃无量光佛之化身朗日塘巴尊者撰著。萨瓦芒嘎朗。
最后一个偈颂的意思是说,我们上面所讲到的这些,都最好不要被世间八法所染污。世间八法,大家都应该知道,人们都喜欢和希求快乐、利养、赞叹和名声等,不喜欢它们的四个反面。不为这些世间八法所染污,在胜义当中一切万法是空性的,在世俗当中如梦如幻如阳焰等,以幻化八喻来摄持。这里讲到大乘中观空性方面的见解
关于中观方面的道理,我今天因为时间关系不多讲,你们最好看看全知麦彭仁波切的《中观庄严论释》;关于幻化方面的道理,多看一下全知龙钦绕降的《虚幻休息》。这些书中讲得非常清楚。
最后一句是讲《修心八颂》是阿Mi陀佛的化身---朗日塘巴格西所造。
《修心八颂》以此而讲解圆满。

◆  ◆  ◆  ◆  ◆ 





扫描关注

唤醒迷梦 早证菩提!

相逢很短 关注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