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教言
现在很多人在与亲友共聚一堂、推杯换盏时,常爱把济公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挂在嘴边,成为可以肆意吃肉喝酒的铁证。却不知在这句话后面,济公还说了一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济公的高深境界,绝非我们所能企及,故万不可乱学表面行为,以免自欺欺人、自误误人!
- 索达吉堪布微博 -
饮酒的过失
学不放逸心解脱,
救度放逸恶趣隘,
恭敬顶礼遍知已,
书此利他祈加持。
诚如全知金刚持鄂钦·根嘎桑波曾经亲口说:“在拥有修行正法的特殊身份——纯净暇满人身的此时此刻,为了达到成就无上珍宝菩提的目的,一定要如理遵循正确的见解和清净的行为,依靠符合佛法的正命来养活这个暇满身。愚昧无知的人们依靠放逸的美酒、杀生的血肉养活暇满的身体,并且声称:‘在正法小乘戒律、金刚乘中也说可以喝酒、吃肉。’他们自己步入这种非理境地的同时,还让别人也酗酒吃肉,就像蛤蟆坑里有伤的蛤蟆一样(有伤的蛤蟆会使其余的蛤蟆染上它的伤)。丧失了佛陀所欢喜的行为,被恶知识所左右,完全是给自身带来巨大祸害的举动,也是下劣的做法,因此务必予以遮止。”除非是成就者,酒能使上上下下的所有人失去理念,在今生来世都会导致大难临头。恶魔、非天迷醉人的伎俩就是酒。
讲饮酒过患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总说酒的过失;
二、分说与别解脱戒相违;
三、分说与菩萨学处相违;
四、分说与密宗誓言相违;
五、宣说戒酒的功德利益。
一、总说酒的过失也包括饮酒者犯罪之理、卖酒者犯罪之理两个方面。
1、关于饮酒者犯罪的道理,《难提迦请问经》中说:“喜好饮酒之人,无法利己乐他,酒令愚痴丑陋,如哈拉毒莫饮。”酒就像哈拉的食品一样,只要一喝,就无力办到任何利己的事情,也无法实现任何乐他的心行,它使人愚昧呆痴,相貌丑陋,凡属人类,就绝不能饮用。
此经中具体讲道:“世尊言:难提迦当知,放逸无度饮用粮酒、酒粉[ 酒粉:一种浸入水中即可当酒饮用的细粉末。]的过患有三十五种。
何为三十五种?
一、今世中能荡尽财产;二、增长一切疾病;三、导致冲突、争论;四、关注无意义之事;五、恶名远扬;六、智慧衰退;七、未得受用不得;八、已得受用殆尽;九、不能保密;十、其事业衰减;十一、威力薄弱;十二、不知敬母;十三、不知敬父;十四、不知敬沙门;十五、不知敬梵志;十六、不侍奉种族尊主;十七、不恭敬佛陀;十八、不恭敬正法;十九、不恭敬僧众;二十、不恭敬正受学处;二十一、破坏戒律;二十二、不护根门;二十三、放荡追求女人;二十四、被亲友群臣所离弃;二十五、令众人厌恶;二十六、不相合众人;二十七、行持非法;二十八、受持非法;二十九、舍弃妙法;三十、无惭无愧;三十一、虽与贤德之士相处也从不想请教这些智者;三十二、恒常放逸而行;三十三、不遵循正士之言教;三十四、远离涅槃;三十五、造作并积累成为疯狂者之业,以致死后颠倒堕入恶趣,转生有情地狱,设若从地狱死迁有缘投生为人,无论生于何处,皆成疯子,神志不清。难提迦当知,放逸无度饮用粮酒、酒粉有以上三十五种过患。[ 佛语难提迦优婆塞:“酒有三十五失。”何等三十五? 一者、现世财物虚竭,何以故?人饮酒醉,心无节限,用费无度故;二者、众病之门; 三者、斗诤之本; 四者、裸露无耻; 五者、丑名恶声,人所不敬; 六者、覆没智慧; 七者、应所得物而不得,已所得物而散失; 八者、伏匿之事,尽向人说; 九者、种种事业,废不成办; 十者、醉为愁本,何以故?醉中多失,醒已惭愧、忧愁; 十一者、身力转少; 十二者、身色坏; 十三者、不知敬父; 十四者、不知敬母; 十五者、不敬沙门; 十六者、不敬婆罗门; 十七者、不敬伯、叔及尊长,何以故?醉闷恍惚,无所别故; 十八者、不尊敬佛; 十九者、不敬法; 二十者、不敬僧; 二十一者、朋党恶人; 二十二者、踈远贤善;二十三者、作破戒人; 二十四者、无惭、无愧; 二十五者、不守六情; 二十六者、纵色放逸; 二十七者、人所憎恶,不喜见之; 二十八者、贵重亲属,及诸知识所共摈弃; 二十九者、行不善法; 三十者、弃舍善法; 三十一者、明人、智士所不信用,何以故?酒放逸故; 三十二者、远离涅盘; 三十三者、种狂痴因缘; 三十四者、身坏命终,堕恶道泥犁; 三十五者、若得为人,所生之处,常当狂騃。如是等种种过失,是故不饮。 ]”与此经意义相同的内容,在《业分别经》、《业报差别经》和《业变异经》中也有阐述。
下面简单易懂地解释上述经文的意思:喝酒的人,就算他是一个富翁,也不会把一分一文用在善法方面和对自己至关重要的父母亲戚方面,而把所有的财物通通挥霍在酒上,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到头来,落得个倾家荡产的下场。健康的人饮酒,会重新增生胆病、眼病、脑溢血、水肿、肝衰竭等等病源。有病的人喝了酒,再怎么进行治疗,也无可救药,将面临死亡。
喝醉的人,有坠马身亡、坠崖送命、失足丧生等各种各样的横死情况,结果累世累代当中人们都说“那里是某某酒鬼横死的地方”,大家需要小心提防。
喝酒的人,死后体内也是遍满酸气,五脏六腑腐烂不堪,甚至抬尸体的人都觉得很脏,感到厌恶。就算是一个人格不错的人,一旦喝醉了酒,性格就会顿然改变,有的落到口里,把秘密的话也讲给敌人,不顾廉耻信口开河,无聊的废话堆积如山;有的落在心脏上,无缘无故发起怒来,疯癫昏倒,连哭带说,搅得四邻不安,甚至刀砍父母和知心朋友的事也毫无疑问会做得出来;有的落在手脚上,即便是肮脏的粪坑也会进去奔跑,拥有贵重的物品也会砸得粉碎。依靠这种外缘,纵然以前是心无芥蒂的挚交,也会突然间大打出手。如果是怀有旧仇的人,就会勾起前嫌,重者杀人,轻者也会引起大的纠葛。毫不相关的人也会无端发生争斗,打起官司。一次酒醉,会使人一生留下许多不快的事情,而且依靠恶友,参与无有意义的活动。
作为僧人,喝了酒,会被天等一切世人耻笑,天神们不再相助为伴、保佑庇护,结果不具备加持和能力,所有的人都会藐视他,以至于化不到缘,得不到利养。
喝酒的人,被摈除高尚者之列,很少有人信赖他。
总而言之,无有一人赞叹说“喝酒好”。从世法方面,批评指责喝酒的人多之又多。喝酒的人臭名远扬,智慧也随之减退。被酒麻醉的人心思迷乱,尽管自认为没有毛病,可是在别人看来,他心里的念头都是胡思乱想,说起话来讷讷不清。即使是一位精通五明的智者,也不再能够胜任讲辩著。即便是有才识的人,喝酒之后,在商议伏怨护亲、经商务农的事上也会屡犯错误。当酒醒之时,对自己的所言所行忘得一干二净,前所未有的财物受用要重新获得的才智和权势荡然无存,以前所拥有的一切很快就会耗尽,多数人都沦落到饿死的地步。
本来是一件绝不能泄露的秘密事,喝醉酒的人也会无里无外一股脑地张扬出去。如果是一个具誓言者,那么他喝了酒就会破誓言。如果是普通的人喝了酒,连敌人也会掌握他的所有底细,甚至身体私处也不知隐藏地显示出来。就算是以前不说妄言的人,酒醉之后也不由自主地谎话连篇,所有行善的事业变成了恶业,诸如此类。喝酒之人,常常把各自的事务迟迟拖延搁置下来,思想和行为全然改变,以往的事不成功,以后的事不究竟。
纵然是威风凛凛、神采奕奕的人,也会因为喝酒而黯然失色,变得像流浪十字街头的乞丐。脚撑不起身体,手连碗都拿不起来,变得像软弱无力的小孩,致使仇敌有机可乘,非人夺取他的光泽,成了少女取笑的对象,对父母及所有应供福田也生起邪见和轻侮之心,扰乱他们的心,导致累世的善根毁于一旦。原本明明知道对王臣等有权有势的人大为不敬会遭受惩罚,平时连斜视这些达官显贵都不敢的人,一旦喝了酒,也不知害怕妄加凌辱他们,结果招致财产空空、危及生身性命的惩处。
身为出家人,一旦喝了酒,就完全违越了佛制罪,不顾正法、不随圣僧,无视戒律断然舍弃,不恭敬三宝及学处。喝酒是一切堕罪的根本,它会导致破戒,积下滔天罪恶,不该看的去看、不该说的乱说等等,不知守护根门。
凡是正常的人都不愿意到醉酒人的跟前,甚至连一句问候的话也不想说。
即使以前是一个谨慎的人,喝了酒也会变得放荡不羁,厚颜无耻,直接间接追求女人等性交的对境。如果是出家人,显然失毁戒律,如若是个在家人,那就失去了羞惭之心。
对于经常喝酒的人,不用说是诸位杰出的智士,甚至自己的亲戚朋友们,不管怎样都把他看成全无用途、具有过患的人,想方设法远离,到最后只剩他孤单单一人,或者只能和自己类同的狐朋狗友同流合污,在人生里饱受苦楚。
喝酒的人,不管到上上下下谁的面前,都令人不舒心,受到没完没了的指责。最终,与人格格不入,被赶出人群,心随着迷乱所转,一反常态。如果是出家人喝酒,显然破了四根本戒。即便是在家人,也成为争斗、打杀、盗窃、抢劫等重重祸害的根源,使人身不由己地造各种非法不善业道。尽管说了这么多喝酒的弊端,可是喝酒的人非但丝毫不懂,还对佛陀与佛法生起邪见,执过为功,把凶兆当光荣,而视喝酒为本领等等,舍弃妙法,将非法当作正法,完全失掉了观待自己和他人的惭愧,喝酒的修行人,就算破戒破誓言也没有后悔心,反而极度傲慢。喝酒的世间人,对情长意久、海誓山盟满不在乎,今天的敌人会成为他明天的挚友,今天的密友明天会变成他深仇大恨的敌人,是无视今生后世任何因果的无愧者,成了令人发呕的对象。就算是与杀自己的仇敌共住,也会对他推心置腹,而在帮助自己的有智之士们面前,非但没有表示出请教之意,甚至对他们的指教也全然不听,最终只会使自己在今生来世遭殃。
喝酒的人,就像疯子一样,即便赤身裸体,也不知羞涩。就算他喋喋不休地说东道西,也没有一人愿意听。
喝酒的人,内心不知取舍,行动上任意妄为,对于当下水火猛兽等有死亡危险的地方也不知戒备,上吐下泻,仰面朝天躺在众人往来的十字路口,好似尸体一般没有知觉。今天要办的事,逐渐延迟到明天后天……
喝酒的人,闻思修行为例佛法世法的一切事情一拖再拖,身口意三门完全处在放逸的状态,与佛陀无垢经续相违逆,不仅自己背离解脱道,还殃及所有结缘者今生后世。这样的人死后马上就会堕落到恶趣,饱尝无量无数的痛苦,一旦转生为人,也只会投生成疯子、丧失正念的人。
长按二维码关注
以善存心 以德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