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 >> 识者,以种子性为因 | 稻秆经系列 · 211
Back
识者,以种子性为因 | 稻秆经系列 · 211
《佛说稻秆经》节选 ▷▷▷
识者,以种子性为因。
这四个有什么不同的特性呢?首先我们的意识是以种子的方式作为因,这后面都有“因”这个字,十二缘起法都是因,所有都是因,前面的都是因,后面的都是果,所以它们都是因,都是因果当中的因。识是以什么样的形式作为因呢?它以种子的形式。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前世的无明造了业,这个业造了以后,业储存到什么地方呢?就像我们电脑里面的这些数据,电脑里面各种各样的数据储存到它的硬盘里面,数据的载体就是这个硬盘,然后它在前一个电脑当中的数据可以带到另外一个电脑上面。我们的意识就像这个硬盘,然后业,前面讲的福行、罪行、不动行,这些都是善业,恶业和不动业,这三个就像电脑的数据一样,这个数据储存到硬盘,然后通过这个硬盘带到另外一个电脑当中。
同样的,上一世我们造的这些各种各样的业,储存到我们的阿赖耶识当中,然后这个阿赖耶识从我们的身体上可以移动到另外一个身体,所以它把上一世各种各样的业,带到下一世。所以这个十二缘起当中的意识,识它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属于前世,另外一部分属于今生,属于现世。
比如说这个硬盘,装在前一个电脑里面的时候,它属于前一个电脑,然后从这个电脑当中拆下来,装到另外一个电脑的时候,这个时候,这个硬盘属于下一个电脑,它可以属于两边。
所以十二缘起当中的识,有因的部分和有果的部分,因的部分是上一世的这个识,果的部分是这一世的这个果。然后这里面就讲,上一世的意识它是种子的形式,因为它从上一世再到另外一个下一世,后造了什么的业,然后它就开始生长发芽这样。所以这个意识,它是以种子的形式作为因。
- END -
往期回顾
学了《佛说稻杆经》的结果是什么?| 稻秆经系列 · 200
慈诚罗珠堪布
智慧照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