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第花开 >> 持戒 · 自律
Back
持戒 · 自律
戒定慧是佛法修行的全部。
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持戒是否现实可行,是否有意义?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戒律。
戒律常被误解为束缚,其实不然,戒律指适当的行为,持戒是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从而避免给自他带来伤害、痛苦。
留意观察言行,我们会发现自己总是在错误的时间、地点做错误的事,像一只闯进瓷器店的大象,把周围弄得一团糟,自己也伤痕累累。
佛陀慈悲地教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协调起来,不再因为笨拙而受苦。
我们可以把持戒理解为一种自律,自觉地检讨、克制那些会给自他带来痛苦的身心活动,这无论从个人修养还是从社会共建的角度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对大多数人而言,讲到戒律,也许主要涉及的是居士戒。居士五戒,戒的是杀盗淫妄酒。
不杀,体现的是仁爱的精神。
远离不予取的行为,不是自己理所应得的,不取,这是义。世人所说的不取不义之财便是这个道理。
不邪淫是礼。
不妄语是诚信。
饮酒会扰乱神智,让人失去控制力和觉察力,导致行为颠倒,言语失常,这是不智。
由此可见,持居士戒也是在修身处世。
如果能在出离心的摄持下持这些戒律,那么不仅积累了人天福报(养成贤善的人格,受人尊重信赖,受用丰足等等),而且还创造了解脱轮回、彻底止息痛苦的因缘。
——《透过佛法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