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唤醒迷梦 >> 【堪布】相处之道,走出人际关系的雾霾。 Back

【堪布】相处之道,走出人际关系的雾霾。

SuoDaJiKanBu 唤醒迷梦 2024-02-06

堪布:相处之道

堪布:走出人际关系的雾霾

堪布:爱语,在心里种朵花

堪布: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

堪布:探亲宝典---过年不被嫌

【安忍品】嗔心的严重过患、生嗔的对境分类。

修安忍的功德:健康长寿、相貌庄严、美名远扬、成就佛果!

入行论-第6品颂词 背诵卡片---修安忍,圆满多劫资粮,消除多劫罪业。


《快乐之歌》讲解---愿所有的开心,都轰轰烈烈向你奔来。

【汇集】背诵图片---快乐之歌、胜利道歌、佛子行、修心八颂、三主要道、心经。


人际关系的冲突,让许多人心力憔悴。

有些人总感觉种种的压力堵在心口,喘不过气来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人际关系,导致师生、同事、夫妻、母子、父女等彼此之间发生矛盾与隔阂

如何才能拥有好的人际关系呢?

简而言之,处理人际关系有三个要点。

第一,对于长辈、上司、领导等比自己身份地位高的人要懂得尊重、恭敬。

第二,对与自己平级的人要和睦相处。在与同辈、朋友、同事等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很可能有攀比、嫉妒、傲慢等负面情绪,但无论如何,我们要调整心态,尽量与对方和睦相处。

第三,对于智慧、能力等不如自己的人,要多关心爱护。

古代智者们认为,有些人就是因为往昔对别人恭敬,后来成了身份地位显赫的人,有些人则因为有权势时经常欺骗、歧视或威胁别人,最后自己沦落成了身份卑微的人。所以,要学好做人,就应该仔细思维并做到以上三点

其实,如果内心怀有一种爱,经常想着去帮助别人,这样为人处事并不困难。如果能试着放下自我对所有人温柔以待,我们就会拥有一颗柔软而坚强的心,会和周围的人都拥有美好融洽的关系。


如何走出人际关系的雾霾?

最关键的是要尽量放下自私自利的心态。我们说话也好、做事也好,如果常常怀有利他心,那么在任何一个群体中都会活得自由自在、开心快乐

 现在很多人认为,具备强大的自我是成功的保证,但这样的意识会逐渐给自己带来痛苦。因为从自我滋长的贪心、嗔心、傲慢、嫉妒等诸多烦恼,会直接或间接损害我们的身心。相反,如果尽量缩小自我意识,减少我执,了知空性无我的道理,就会逐渐明白,利他是最有智慧的人生哲学,是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

具有利他心的人经常会主动关心他人:“你现在怎么样?”“你有什么困难?”这些都是站在关心他人的角度出发的。当别人在叙述自己的经历、痛苦和诉求时,他会认真仔细地倾听,并尽己所能去帮助对方。这样的人,也往往会获得巨大的成功

自私心重、没有利他心的人,往往只会夸夸其谈,谈论的重点永远都是自己:讲自己的故事、诉说自己的忧愁、倾诉自己的委屈,根本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也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

事实上,不管是不同群体之间的交往,还是人与人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利他心,哪怕在一个很小的问题上,我们都要学会关心别人。否则,别人有什么样的感受、想法,我们一律不管不顾,只是一味考虑自己,人际关系的雾霾将会越来越严重


说话是一门艺术。有些人说话比较直接,不管做什么事,都常常指责、谩骂别人。这样会和对方结下不善的因缘,影响今后长久的和睦相处

我们最好能用慈悲心、爱心、柔软心,去说些启发他人的语言,这就叫做爱语。爱语是发自内心的,并不是心里一套嘴上一套。当我们用微笑等表情或肢体语言来表达善意,或者直接在行动上帮助他人,这些都是一种爱语的诠释。

在任何场合,我们都需要用爱心和别人交流。在付出自己的爱心时,虽然暂时不一定有明显的回报,从长远来看,它已经在你心上深深种下一个善因缘的种子,当这种善的力量逐渐成熟时,种子便会发芽、开花,最终结出善果。

虽然我们有时候会克制不住对别人说些粗暴、刺耳的语言,但还是希望大家不管对父母、孩子、同事其他人,都尽可能减少或避免这样的交流方式。这对自己的心态健康、人际关系融洽都会有所帮助

如果能坚持这样锻炼,即使脾气再大的人,心态也会慢慢变得柔和,在处理事情时,会冷静思考,并常常使用爱语、柔软语为别人带来温暖


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


什么是沟通管理?良言一句三冬暖

菩萨“四摄”中的第二个叫“爱语”,可以对应沟通管理,因为语言是沟通的最好工具。

语言沟通很重要。有些管理者虽然给出的待遇很好,但他说话不善巧,甚至骂人、说难听的话,最终也很难留住人。

世间常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如果语言不慎,就可能在对方心里留下创伤,甚至很长时间无法愈合。所以一个好的管理者,说话会很善巧,在不同场合都能沟通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主要靠语言。龙猛菩萨在《亲友书》里讲到:语言有三种---真实的语言、甜蜜的语言、肮脏的语言,有智慧的人会选择既优美,又让人感到快乐、舒心的语言。这就是爱语

无论对企业管理者还是学校老师来说,拥有语言的沟通能力都很重要。这种能力不一定是口才好,而是能基本了解对方的心理


真正的口才,是善解人意

佛教中讲,该说的话,什么场合都应该说;不该说的话,任何场合都不能说。这就讲到语言的分寸。有个哲学家说,世上最难以掌握的就是分寸,我特别相信这一点。有的人原本很有才华,各方面能力都不错,但因为掌握不好说话的分寸,结果经常得罪人。

掌握分寸需要智慧,而且何时何地都需要。你要学会在不同人面前,说不同的话---这不是狡猾,而是因为人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你需要用善巧方便吸引他们。但很多人在这方面都有所欠缺。

面对同样的事,沟通方法不同,结果会差异很大;面对同样的人,沟通方式不同,效果也大相径庭,比如与之沟通的人,一个语言善巧、讨人欢喜,一个语言粗硬、让人生厌,这两种沟通的结果会一样吗?绝对不同。

卡耐基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靠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

沃尔玛创始人沃尔顿则说:“如果你必须将沃尔玛的领导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真正的关键因素。”


更高明的“语言”,是倾听

这个时代中,不缺乏爱说话的人,因为很多人都乐于宣扬自己,即使在一餐饭的时间里,也在滔滔不绝地为自己唱赞歌

其实真正与人交往时,不一定非要自己唱主角---没有问你的功德,要大肆宣扬;没有问你的经历,要自我炫耀,“我在某某时候做了什么,我在某某时候是……”

实际上,说不如听。如果能多倾听,就可以多了解他人的心态,这在心理学上叫同理心。佛教讲的换位思考自他交换也与之类似---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我是他,对这件事怎么看待、分析和处理。这样来体会他人的心态,很多问题就能顺利解决


◆  ◆  ◆  ◆  ◆ 






扫描关注

唤醒迷梦 早证菩提!

相逢很短 关注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