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威尼固尊者 讲授
华智仁波切 记录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 敬礼偈
前三句忆念普贤上师的德相,以身垂范如何实证解脱道而普利群生,第四句由忆念功德起信心、恭敬后,虔诚敬礼无等上师的尊足。
在忆念功德上,前两句说明完成解脱道的方式。圆满佛道的任何一种功德的生起都不离善知识,以此缘故,普贤上师以清净的信心与恭敬,由三喜门依止众多的智者、成就者,得到普遍地摄受。之后关键的问题是如教修行,依着上师的言教真实地在自心上实行,从而将所有解脱道的道分在自己的身上证成,这叫“取证”。由于自身得到成就,完成殊胜解脱道的法道,也就能无有任何错谬地指示给有缘众生。那么就像这样,心忆念无等上师的依师成就的圣传,恭敬地敬礼,由此自身也沿着上师的足迹来完成伟大的佛道。
■ 乙五、解脱利益之引导 分二:一、听闻轨理;二、所说之法■ 丙一、听闻轨理
第五、解脱利益之引导分二:一、闻法轨理;二、所说之法。一、闻法轨理,其义如上。
■ 丙二、所说之法 分三:一、思惟解脱之体性;二、思惟解脱因和果两方面的利益;三、强调由三殊胜摄持而实修二、所说之法,所谓解脱,即是从此轮回的大苦海中解脱,而登于声闻、独觉、佛陀三种菩提的任一地位。
此处开发观念的路子要明确。认识轮回为大苦海的体性是个根本,也就是对于整个轮回领域的状况,要发生一个真切的认识。这个观念一定要修得非常好,修得越清楚、越明确、越深刻越好。这里的定解是要害,这个定解有了,后面的一切都很自然地会开发出来。也就是,既然已经非常清楚地了解了轮回是大苦海的话,就知道此海的状况;看到那一头,就知道那边的状况,也就是对于什么是解脱,什么是解脱的利益,为什么目标定在求解脱的果,现在一定要修解脱的道,所有的这些观念、志愿都容易出来。
金刚句的指点非常明白,然而内涵深厚,先作一个意境上的描述。要知道此海与彼岸,此海就是茫茫无际的最大的苦海,它就是轮回的领域;从这儿看过去,那边会有一个彼岸,就是从这个轮回的大苦海里超出,登上了岸,那就属于三菩提涅槃的领域,包括声闻菩提、独觉菩提和佛菩提,由于是从轮回的无边无际的大苦海中脱出来了,那就是到了一个大乐的宝洲、一个安稳之地。从这儿就知道,那里一切轮回苦海里的风浪都没有了,在这里头出头没的无数的苦都没有了,就像这样,从我们当前所处的轮回大苦海里脱出去了,超登到了那样一个三菩提的大乐的彼岸上面,这样的一种事件叫做“解脱”。
在这里学者应当有自知之明,到此为止,严格来说我还没有解脱的观念,因此需要用心来开发。因为这个观念一旦起来了之后,生命将是全新的方向、走法,整个的身心投入之处不再是以往,比如关注现世、关注来世,意乐行为整个地都在现世的名利享受、来生的富贵等等这上面走;而是以一个极大的观念的力量摄持,基本上都要纳入到解脱的道果上面去走。那么现在我们不需要自欺,应该说还是处在前面初学的状况,四部退心法没有得力的话,基本上应该说,还就是轮回苦海、生死这一头,心一直在这个上面转的。因此,现在关键的问题就是,心从这么一个圈圈里走出去,要到一个解脱的领域上面去。整个的前面的四部退心法,最终就要落到完全了解到轮回是大苦海,所以这五个字是在总结前面的要害,也就是前面认识的成果。
下面正式进入这一部分的思惟,有两个步骤:一、重温前面的观念;二、发生解脱体性的认识。分成两步进入:(一)对于轮回领域的认识;(二)对于它是大苦海的认识。按照比喻和意义对应的方式,就能很明确地知道轮回是怎么一回事。自从我们这只小蜜蜂,被纳入而关锁在一个叫做“轮回”的瓶子里,乃至瓶子没有打开的一切时间,不管我们怎么飞,都是在瓶子的领域里飞,而丝毫也飞不到瓶子外面。往上飞也是在瓶子的上部,往下飞也是在瓶子的下部,而且,往上飞最终也还要落到瓶子的下面,就像这样,一个接一个地运行,全是在瓶子当中而跑不出去,这样叫做“轮回”。意义上要这样认识:自从最初一念错乱,落入了轮回以后,我们一直都是在由有漏善恶业力推动,相续不断地转生。也就是在整个六道的处所里,上上下下地投生,始终走不出去。这样不断受着有漏业支配而轮转的情形,叫做“轮回”。就像这样,按照比喻和意义对应,思惟轮回是怎样一种生命的状况。
可以由轮回的时间门、众生彼此关系门,和苦的种类数量门这些上面,贯通得到一个总体的认识。也就是,自从无始以来在这个六道里转生,没有一种身体没有受取过,没有一个地方没去过,和有情之间,亲、怨、中三种关系任何都结过。像这样就会发现,轮回的时间长度是漫无边际的;业的情形——与亲之间发生贪爱等,与怨之间发生嗔恚等,与中庸之间有各种业缘;就像这样,由于业的推动,在一生一生当中,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苦,如同六道之苦所描述的那样,在哪一道里就有那些苦,无不遭受。比如,既然是在地狱里去过,那当然地狱最低的等活地狱无数的苦以上,是受得没完没了的。既然曾经做过饿鬼,那当然那些极度的饥渴、求不得苦是非常厉害地出现过的。或者既然做过旁生,那受驱使、奴役、互相吞啖、愚痴这些苦,各种各样都有的。就像这样,上三道里面的人、修罗、天种种苦都是无量遭受过的,最高的到了天,所有的那些乐都是一种坏苦体性,最终都积聚成一个爆炸性的等同地狱苦那样的堕落之苦。那么我们这样就知道了,时间上是无数漫长,各种的地方都去过;在业的发生上,由于跟有情之间的亲怨中什么关系都有,那么这样的话,整天都是在积累有漏的业;果上面,六道里面处处都去过了,每一种苦都是无量无数地遭受。由这样的认识途径,最终会得出结论,的确是个大苦海。比如像《除忧经》所讲的那样,我们曾经为贪欲断掉的头颅,一个一个堆起来,高过了须弥山的山顶;曾经受苦流的泪,像在人间里面饱受饥寒、分离、求不得,遭遇各种不幸,这样流下来的泪水积起来的话,超过了太平洋。那么像这样一类一类地去看,比如说曾经做过蚂蚁、虫子,死掉的尸体堆起来到梵天还不止。或者说,在地狱里曾经受苦等等悲惨号叫的声音,如果能积起来的话,整个空间都全部布满了。或者说,从权力的高峰上面掉下来的那种忧愁之苦,积聚起来也是充满整个空间。就像这样,这个轮回的确是大苦海,因为任何一项苦都是无量无数的,何况综合起来?要么就从六道里面,每一道里有多少苦来观察,那简直是无法想象。好比在等活乃至无间地狱里面,那样的处所、那样的身体,那样地遭受割截、分裂、煎熬、火焚等等。或者饿鬼当中身体里面怎么饥饿火烧,怎么样子极艰难地行走,怎么样子失望而归。在旁生里头受着多少的奴役、虐待,到处面临遭杀的恐惧。人当中生、老、病、死四条苦河,怎么样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修罗怎么嫉妒、斗诤。天界怎么样衰没、堕落。像这样子,从六道的纵向上面一类一类去看的时候,在自己的心前也现出来无量无数的苦。或者理智强一些的,再从更细的上面去认识。比如集谛上面,那个烦恼的病是怎么样子一度一度地加深,无量无数,一切都是苦因,从每一个病因里面发展出多少的业病、苦病。或者从十二因缘的方面来看,十二有支怎么样连环不断,一圈一圈,一圈一圈,像这样整个都出不去,所有的都是在制造苦,都是出现苦。那么像这样,会从整体上结成“轮回领域是世上最大的苦海”这样的观念。总之,轮回是领域词,海是指示其量,由大海的譬喻就能看出是无量无边的。总的由苦的种类和数量,会总体地认识到大苦海,这是我们当前所处领域的最大的一个宏观的认识。那么就像这样,从轮回时间门、众生彼此关系门,以及苦的种类数量门,思惟轮回是世上最大的苦海。
上面轮回大苦海的观念,是发生解脱观念的最重要的前因,如果已经心中结成了,之后只要从那个上面一引,那解脱的观念就能开发。所以,以上的引导需要重新地看前面轮回总苦、轮回别苦的这些内容。比如,从上面的引导文一段一段地再作一次思惟,最少也需要对轮回总苦作一个思惟,这样下面才接得上去,否则没有前面的基础,只会流于口头上的说法。如果我们脱出了这个最大的轮回领域的苦海,或者这个最漫长的流转链已经截断,从这个大苦海中脱出来,登上了那边出世领域三菩提的地位,那就是解脱了。这里要注意作对比观照。此海和彼岸不能脱离开来看,这里金刚句的指点是需要两个连起来看,从这一边能清楚地看到那一边,从那一边也会清楚地知道这一边。意思就是,知道了轮回是大苦海,假使我从这出去,登到了那一个彼岸的地位,那就完全不同了,到了休歇之地的大乐之洲了,这就是我们整个生命里的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关键要知道什么叫“登上”?为什么说是“三菩提”?这是一个总体的观念。好比瓶子的口打开来了,我们这个小蜜蜂从那里出去了,从此之后逍遥于三界之外,享受的是解脱的快乐。那么三种菩提果就是三种圣果,它们都是针对此岸轮回来说的。这个“地位”的意思,就是已经不是在生死中的那些地位,生死中最高就是做到了转轮王和天王,但是不出坏苦、行苦,最终全部都堕下来。原因是,都是处在一个对于无我的愚蒙,对于业果的愚蒙,这样的无明的掌握当中,也因此必然全部都落到苦里,所以,在轮回里面没有真正的安乐的地位。假使修了解脱的道,最低证到了人无我,消除了我执,那就再也不会以执著我而起烦恼造业,也就不会感苦,苦的循环链到此截断。过去要受的苦受完了,将来的苦不会发生,所以,整个的轮回苦海就告别了,等于是登到另一个领域去了。“三菩提”,所谓的声闻菩提、独觉菩提和佛菩提,都是这个领域的事情,到了这个地位上的时候,就不会再堕下来,它叫决定胜。所以,从这样一个生死的情形和涅槃的情形不同,看到一个一直在苦里面转;一个由于证悟了无我截断了苦因,所以在这个地位上是真正的安乐,永远不会落到苦圈里,所以,三菩提的任何一种地位,都叫做“解脱”。上面这一句金刚句的内涵非常地深,心要很细地能看到,什么叫做登上?什么叫做地位?为什么三菩提的地位就叫解脱,跟前面的轮回苦海有什么不同?这些都要细细地去思惟,然后就会知道,解脱是什么一种性质。
如果我们前面的四部退心法都修心到量,那轮回的事情就不再考虑了,不但今生的事情不想,来世的事情也不想,因为除了苦没有别的了,除了生厌没有别的了。已经促成了见一切世间如同胆病患者见油食那样,全部是呕吐的,全部是厌倦的,不愿意再弄的,这个心理彻底地出来以后,那当然心就整个转到另一头了,也就是关注怎么解脱。就从这里发生了心上路程的转折点,从此再也不可能回头,只想修那边的事情,整个的方向、走法,完全会以此心理的转移而改变。这以后,我们将唯一关注两个方面的事——解脱的因与果,而尽量不想再弄轮回的事——生死的因与果,因此,我们下面要关注的,就是解脱之因的利益和解脱之果的利益。由上面思惟解脱体性,知道了这个性质以后,心完全转到了考虑解脱的事。这样一条大路有两个方面:第一、我们考虑它的前程,每一步上面到底是什么一种走向;二是结局,最终会走到哪里,那里是什么样的状况。如果这两个方面都清楚了,那经过一个理性的抉择,就成了没法改变的了。以这样的坚定一心,就能支撑我们从现在开始,一直尽未来际,都在一个出世解脱、成佛的路子上走。因此,本引导下面分两步思惟:一、思惟解脱之因的利益;二、思惟解脱之果的利益。
对此分为因与果两方面思惟其利益。一、思惟解脱正因之利益,能得解脱地位之正因,即是从暇满难得起,由四部退心法修至相续堪能,之后,从一切道之基础归依开始,直至道之正行全分圆满,其中每一处的利益,当按之前或之后所讲解义而作思惟修。
分二:一、思惟解脱之因的利益是怎么回事;二、具体怎样思惟的指点
解脱之因就是解脱之道,思惟解脱之因的利益就是思惟走这条路的利益。前面让我们认识到,走任何世间的路都只有苦,没有任何前途,由此,我们发生最大的道路的转变——从此一心要走的是解脱路。这个是生命最重大的一个转变,值得我们有最大的关注。关注有因和果两方面,现在因的关注就是要抉择清楚,走这条路几十步当中,每一步是什么前途。好比世间办大事业有一个前景规划,这个大事业有几十个步骤,每一步到底是什么样的发展的趋势?会走到哪里?需要作理性、周密的考虑。因此,这个思惟因,就是要考虑从前行到正行完成之间,关键性的步骤上面,每一步是怎样的方向和发展的趋势。所谓的利益,实际就是讲它是一条好路,在好的方向和好的发展趋势上如何。特别按照本部龙钦宁体大法来说,非常明确就是按照祖师《法轨》的规定,心上一步一步地走,就成了心上的解脱路,不必再考虑别的。对于这一条大道,心上走的每一步会走到哪里?是什么方向?什么进展?我们需要有一个最大的关注。
这里的引导要求是细致的,任何一步上都有这个思惟道路利益的问题。综合的结果就是,由于对于每一步都很清楚地认识到它的方向和发展,合起来就会对于这条道路发生坚定的信念,这样就促使我们整个生命投入到这条大道中。明确地说,一个一般的修行人,尽一生的心去完成这条道路,就成了一个最重大的事了。只要你不去落在手机、网络这些大迷乱里,不落在名利、世俗这些错乱的路上,你能够真正地把心全部贯注在这条路上,那按照这样走是一定会解脱的。
但如果这条路没有考虑好,心里没有一个非常大的志愿,那连一个小小的手机、网络,一下子就转了你的方向,甚至连一念想解脱都不会发生。整个的心实际全部都落入到世间法的想法里,特别地就是落入到手机、网络的这些迷乱之流里,这样的话,当然解脱遥遥无期。为什么解脱会遥遥无期呢?因为你走的是另一条路,心全数都纳入到另外一个错乱之流当中。现在是信息时代,只能谈手机、网络,整天都是在这个里面打转的,连心松一下都没有的,连反过来看一个另外方向都没有的,这叫拼命地往生死的苦海里奔进,唯恐速度不够。所以,当前思惟解脱的利益,就是要让它结成一个极为坚固的观念,由此截断了世间的走向,整个生命投入到解脱道上来,这样就有成就的希望。
从暇满开始的四部退心法,每一步都有思惟利益,这些在前面的引导里已讲过。归依以后的部分,在往后各节的引导中有具体的指示。这个内容非常大,下节课再具体讲解。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获取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