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用七相理论抉择人无我
益西老师《中观总义》原文
《入中论》云:“如车不许异支分,亦非不异非有支,不依支分非支依,非唯集聚复非形。”
(1)车与支分异体:应成车的支分之外有车,然而在车轮、引擎、钢板等的支分外,找不到他体的车。
意义:蕴和我并非异体,如果是异体,应当在蕴外找到我,但找不到蕴外的我。
(2)车与支分一体:应成车和支分的数量相等,有多少车的支分,就有多少辆车,这和承许车是一辆相违。
意义:蕴和我非一体,如果是一体,应成蕴有色、受、想、行、识五法,我也有五个;进一步色蕴可以分成无数微尘,我也应成无数。这和执著我是独一相违。
(3)车具有支分:“具有”是指二法的相属,或者一性相属,如柱有红色;或者异性相属,如我有黄牛。两个法是一体或异体,才有相属的关系。但车和支分,既不是一体,也不是异体,故不成立车有支分。
意义:我具有五蕴,我和蕴非一非异,故不成立。
(4)车依于支分;(5)支分依于车:应成支分和车异体。
意义:我依于五蕴,或五蕴依于我。
两个法成立互依,应当是异体的关系,如苹果依于瓷盘。我依五蕴,我是能依,蕴是所依,我和蕴异体才能成立能依所依,因为不是异体,故不成立“我依于蕴”。同理可知“蕴依于我”不成立。
(6)车是支分积聚:应成支分无序积聚也是车。
意义:我是诸蕴积聚,同样不成立。
(7)车是支分形状:
如果支分的形状是车,在支分无序堆积时,每个支分的形状并没有改变,故应成无序堆积的支分形状也是车。
如果支分积聚的形状是车,支分积聚只是一种假立的法,依假法不会有实有的形状,这样的假有形状并不是实有的车。
因此,车既不是支分的形状,也不是支分积聚的形状。
意义:我不是蕴聚的形状。
--- ShengXi法师 讲述 ---
二、运用七相理论抉择人无我
下面讲第二,运用七相理论抉择人无我,七相理论就是平时我们讲的七相推理。以前我们讲的是五相推理,龙树菩萨的《中论》等当中也有,很多大德解释成比喻、意义结合叫做五木车因。因为以前只是木车,现在木车、铁车、汽车都可以,叫五木车因或者七相推理就叫七木车因。通过车的整体和分支,分析我和五蕴之间的关系抉择人我。以前我们主要用的是五相推理,今天学习一下七相推理,就是前五项的基础上再加两个。
《入中论》云:“如车不许异支分,亦非不异非有支,不依支分非支依,非唯积聚复非形。”
七相推理通过车比喻人我,零件、支分就是五蕴。“如车不许异支分”,我们不承许车和它的分支是异的。以前我们讲智慧品的时候讲过,支分是术语,观待有支是一对。有支的“有”字是具有的意思,“支”是分支,有支是具有分支的整体。支分是部分,有支是整体,车就是有支,就是整体。
车和它的支分之间“不许异”,首先不是他体的。第二相“亦非不异”,“不异”就是一,“亦非不异”也不是一体的。“非有支”是第三种观察,不是整体的有支具有分支,“有”是具有的意思,“支”是分支,这里“有支”不是一个词。
第四、第五是“不依支分非支依”,“支分”是所依,“有支”是能依,观察能依和所依的关系。谁不依支分呢?有支不依支分,这个是第四。“非支依”,也不是分支依于有支。有支的整体成为所依,支分做为能依,二者能依所依的关系不存在,这是第五种。
第六“非唯积聚”,把所有的分支积聚起来,有没有车?“非唯积聚”,积聚也不是车。第七“复非形”,单单的形状是不是车呢?单单的形状也不是车。所以有七支,下面分别解释。
(一)车与支分异体:
车和支分他体的情况存不存在?
应成车的支分之外有车,然而在车轮、引擎、钢板等的支分外,找不到他体的车。
上师在解释的时候,已经没有解释木车了,在解释汽车,引擎、钢板在木车当中是没有的。车和分支是不是他体的?不是他体,如果是他体,应该在车轮、引擎、钢板等分支之外还找得到一辆车的存在。但是除了这些支分,去哪里找一个他体的车呢?零件是零件,车是车,零件和车之间是他体的。车是我们执著的东西,我们执著车是存在的、实有的。既然车是实有的,是依靠什么有的?大家分析,这辆车是依靠零件组装起来的,可以开、可以坐,可以买卖等。
车是不是实有的呢?按照月称等佛菩萨的观点,车是假立的,只是一个概念而己。但是,我们把这个概念执为实有了,认为车是实有的。既然认为车是实有的,我们就观察车到底是不是实有的?所谓车的概念肯定是依靠分支(所有的零件)作为基础安立的,所以我们要观察车上的分支。除了零件之外,去哪里安立车?不可能把这个花安立成车吧?也不可能把这一缸水安立成车,肯定是在零件上面安立一辆车。
一方面我们执著车是实有的,另一方面车是依靠零件而有的,所以把车和零件进行分析。如果车是实有的,那么车和零件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他体的?如果是他体,应该在零件之外还单独得的到车。他体是什么?他体是两个不同部分,比如柱子和瓶子是他体,张三和李四也是他体。如果认为车和零件是他体,应该像张三站在左边,李四站在右边,零件在左边,车在右边,这样是他体的。但是离开了零件哪里找车呢?离开了零件没有车,所以车和零件不是他体的。这个是比喻,下面意义。
意义:蕴和我并非异体,如果是异体,应当在蕴外找到我,但找不到蕴外的我。
此处的五蕴相当于车的零件,我就相当于这个车,我和五蕴的关系相当于车和零件之间的关系。因为每个众生认为我是存在的、有的,那么我是依靠什么而安立的呢?如果依靠我们的身心来安立,身心详细分了五蕴,身体叫做色蕴,心识有受、想、行、识四名蕴。所谓的我是在五蕴上面安立的,依靠五蕴的零件假立一个我的车。所以要寻找真实的我,当然要在五蕴上去寻找,因为我就是依靠五蕴安立。我们要观察我和五蕴之间的关系,找不找的到实有的我,如果是实有的应该找到一种配属的关系。如果我是实有又依靠五蕴安立,我们就分析我和五蕴是不是他体的?如果是他体,就像前面说的张三在左边,李四在左边。五蕴在左边,我在右边,离开了五蕴之外还有一个我的存在,肯定是这样的,单独可以找到。但是离开了五蕴之外的我在哪里?根本找不到,所以不可能是他体。
(二)车与支分一体:
第二个问题认为车与零件一体的,离开了车没有零件,离开了零件没有车。如果是一体的是什么样?
应成车和支分的数量相等,有多少车的支分,就有多少辆车,这和承许车是一辆相违。
这里面车是一辆,零件有很多,可能有几万个不止,而二者又是一体的,应该变成什么?因为车和它的支分是一体的,所以有多少个零件就应该有多少辆车。我们有一个车的概念,有一个零件的概念,零件和车又是一体的,所以有几万个零件就应该有几万辆车。有多少车的分支,就应该有多少辆车,这和承许车是一辆相违。这个是以零件为主观察,因为车和零件是一体的,所以零件有几万个,车就有几万个。
反过来讲,以车为主,因为车只有一个的缘故,零件就只有一个了,不会有几万个。所以如果是一体,真实分析观察的时候肯定有很多过失。
前面我们在讲离一多因、一和多假立的时候,可以把很多零件组成一个同类叫一辆车。把很多同类法放在一起,取名叫一,一辆车在名言当中没有问题,是假立的。也可以说一辆车是很多零件组成的,很多多组成一个一,一个一分了很多多。不严格观察,世俗分析假立的观察可以有,一可以很多,多也可以组成一。但是这里是实有观察,是很严格的。如果是很严格的,就必须要用最严格的程序来审查。如果车和零件是一体的,一是密不可分的、唯一的一,只有两个情况:一个是车变成很多,或者零件变成一个。
意义:蕴和我非一体,如果是一体,应成蕴有色、受、想、行、识五法,我也有五个;
五蕴和我也不是一体的,因为我是依靠五蕴而安立,如果是一体的,我就应该有五个。如果色蕴再分下去,不止几万个。粗大的分析,我们的骨节、头发、牙齿、血液、内脏等就几十个、上百个,再把它分成微尘就多的不可计数。受蕴又分苦受、乐受。苦受有无量多的苦受,被骂的苦受,骂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词句而引发不同苦受,乐也有各种各样乐的乐受。如果我和蕴是一体的话,我应该变成无数个。
进一步色蕴可以分成无数微尘,我也应成无数。这和执着我是独一相违。
平时执著的我有这么多吗?我们平时执著的只有一个我,没有很多。所以,如果真正分析下来有很多我的话,这和我们自己的感觉、执著就完全相违了,这是从我配属于五蕴观察。
反过来讲,如果五蕴配属于我来观察,因为我只有一个,应该变成五蕴只有一个,即没有五蕴只有一个蕴。蕴的意思是什么?蕴就是积聚,色蕴就是很多色法的积聚;受蕴就是很多种受积聚。蕴字本身代表很多法的组成,所以变成一个蕴也不符合,一个蕴都没有最后就不成蕴。如果真正独一的法,哪里是蕴呢?无分微尘不叫蕴,无分刹那也不叫蕴,因为没有组成部分。至少两个法以上组成的多体,才能叫蕴。所以如果我是独一的,没办法安立蕴。
(三)车具有支分:
是不是车具有分支呢?我是不是具有五蕴呢?平时我们认为我是自主的,具有五蕴,这是我的身体属于我。车具有分支,车是总体统摄分支法。车是不是车具有分支?“具有”不成立。
“具有”是指二法的相属,或者一性相属,如柱有红色;或者异性相属,如我有黄牛。
“具有”是两个法之间的相属关系。相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性相属,如柱有红色。柱子具有柱子上面的红色,叫做一性相属,不是分开的像柱子和宝瓶的关系。柱子和柱子本身颜色的关系,叫一性相属,因明术语当中叫同体相属。另一种是异性相属,比如我有黄牛,我和黄牛是他法、异性。黄牛是我花钱买的,它是属于我的,我具有黄牛是他性的相属。相属只有这两种,没第三种。所以具有必须有一个前提,要么是一性,不然就是他性,有了一性才有同性相属,有了他性才有异性相属。
两个法是一体或异体,才有相属的关系。
因为相属只有两种,所以前提必须要成立一体和他体。
但车和支分,既不是一体,也不是异体,故不成立车有支分。
如果是一体有什么过失,如果是他体有什么过失,在第一相和第二相已经观察完了。相属肯定在一体或者他体的情况下才能安立,既然没有一体也没有他体,就不可能有一体相属、他体相属。
意义:我具有五蕴,我和蕴非一非异,故不成立。
同样道理,是不是我具有五蕴呢?如果是我具有五蕴,要不然我和五蕴是一体的相属,要不然我和五蕴是他体的相属。如果是一体相属,首先要成立我和五蕴是一;如果他体相属,必须要成立我和五蕴是异。但是我和五蕴一和异都没有,所以不存在具有的关系,我不具有五蕴。
(四)车依于支分;
(五)支分依于车:应成支分和车异体。
第四和第五是能依和所依的观察方法,因为他体才能安立能依和所依,所以如果存在第四或者第五,应该变成支分和车异体。
意义:我依于五蕴,或五蕴依于我。
都不成立的,下面观察能依和所依。
两个法成立互依,应当是异体的关系,如苹果依于瓷盘。
所依的意思就是所依靠的地方,比如我依靠房子而住,房子是所依,我就是能依;或者我坐在垫子上,垫子是所依靠的地方“所依处”,我能够依靠所依,能依和所依是这样观察。或者这里讲苹果依于盘子,苹果放在盘子当中,盘子是所依,苹果是能依。如果要安立能依、所依,必定是他体的两个法。
我依五蕴,我是能依,蕴是所依,我和蕴异体才能成立能依所依,
如果我依于五蕴,就像车依于支分,支分是所依车是能依。首先要成立我和五蕴是他体的关系,才能成立我依于五蕴,五蕴是所依,我是能依。
因为不是异体,故不成立“我依于蕴”。
因为第一相当中就说我和五蕴不是他体,这就讲的很清楚了。
同理可知“蕴依于我”不成立。
反过来讲,蕴依于我呢?我成为所依,蕴成为能依的关系也没有,因为同样他体才能成立。只不过把顺序颠倒了,我和五蕴轮流做为能依、所依进行观察。其实哪个做为能依,哪个做为所依,都必须承许他体,有了他体才有下一步观察,没有他体绝不成立。以上就叫五木车因、五项推求。
我不存在,通过五支观察,已经完全了知我是假立的、不存在的。因为怎么样也找不到一个合理的关系,说明什么问题?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我是假立的,只有在假立的情况之下分析、观察,才不会出现这些问题。如果我是实有的并且依靠分支,没有一个合理的安立方法。
(六)车是支分积聚:
车是零件积聚起来的。
应成支分无序积聚也是车。
如果支分的积聚就是车,应该成为什么呢?“支分无序积聚堆”,把所有的零件都随便堆在一起就是积聚,积聚是不是车呢?也不是车。
意义:我是诸蕴积聚,同样不成立。
诸蕴积聚起来是不是我呢?随随便便堆积也没办法做为我。
(七)车是支分形状:
车是支分的形状,或者形状是车。
如果支分的形状是车,在支分无序堆积时,每个支分的形状并没有改变,故应成无序堆积的支分形状也是车。
从下文观察、分析形状,有两种观察:一个是支分的形状,一个是支分堆积完之后的形状。比如平常我们觉得外面看到辆车的形状是车,那么观察支分的形状是车吗?还是整个形状是车?无序堆积的时候,轮子、方向盘等每一个支分的形状并没有改变,如果支分的形状是车,那么无序堆积的形状也变成车了,这是没办法安立的。
如果支分积聚的形状是车,
下面分析整体的形状是车。对方说:“你是强词夺理,无序堆积就是随随便便乱堆到一起,就像破车的拆解车间里面,所有破车的零件拆下来堆在一起,谁承认是车?无序堆积是车,我们不承认。我们说把它组装起来,轮子、方向盘、车壳等全部按照程序组装起来的形状才叫车”。当然我们觉得这个才应该合适的。
支分积聚只是一种假立的法,
如果单单是支分集聚的总的形状是车,也不成立,为什么呢?因为所谓有序积聚的支分,只是一种假立的法,依假法不会有实有的形状。因为形状是依靠很多分支组成起来的法,因缘和合的法是假立的,找不到一个实有的东西。
依假法不会有实有的形状,
绝对不可能有一个实有的形状可得,所谓的形状也是假立的。
这样的假有形状并不是实有的车。
如果形状是车的话,随便画个形状就可以了。形状是假立的,可以通过组装把它变成不同形状,形状本身只是形状而己。你说形状是车吗?假有的形状不可能变成一个实有的车。
因此,车既不是支分的形状,也不是支分积聚的形状。
两种情况都不是。
意义:我不是蕴聚的形状。
这个方面观察了五蕴不是蕴聚的形状。如果认为我是存在的,通过七相推理或者五相推理,反反复复的寻找我到底是不是存在的。如果找不到,只能说我是不存在的、没有的,是无我的。
---YC法师 讲述---
【二、运用七相理论抉择人无我。】
这个七相理论它是包含在离一多因当中的。是用离一多因的这种法理,让我们去抉择,这种五蕴和我们的自我上面,去分析它们的关系。最后找,我们真的能够建立人我吗?能不能够建立一个真实的一种实有的一个人呢?没办法。
【《入中论》云:"如车不许异支分,亦非不异非有支,不依支分非支依,非唯集聚复非形。】
这是从比喻上面开出的一个颂词。如同车子,它不许,就是说不能承许。这种不许,是通过胜义理论观察抉择之后的一种不承许,是通过胜义理论观察之下的一种不承许。不承许这个车子和支分是异体的;也不承许它和支分是不异的一体关系;也不承许车子有支分,也不承许车子依于支分,也不承许车子是支分的所依,不承许这个车子唯一是集聚,也不承许这个车子是一种特殊的形状。假如把车子的这些建立全部打破以后,我们找不到一个实有的车子。这个车子就是比喻的是人我。然后,这些支分等等形状,这些都是比喻的是像五蕴等等。五蕴和人我的关系。那我们去看这七个侧面。
【(一)车与支分异体:应成车的支分之外有车,然而在车轮、引擎、钢板等的支分外,找不到他体的车。】
车子它如果和支分的这些零件,是他体的关系,那就应当成为零件之外能够有车子。假如零件之外有车子的话,你买回车子来的时候,就应当一个车、一个零件都没有。一个零件都没有的车子,这个世界上你买得了吗?你买得了的话,就等于没买到车子。所以是不可能的。
【意义:蕴和我并非异体,如果是异体,应当在蕴外找到我,但找不到蕴外的我。】
上面是比喻,下面是意义。五蕴和我它并非是他体的关系。如果是这种异体,异体和他体是一个意思,应当在五蕴之外找到我。但是,假如一个人没有色身,没有感受,没有想,没有受,没有行,没有识,没有这五蕴存在的话。也就说没有一个人了。那也就没有一个我。所以它也不可能离开“五蕴”而建立一个“我”。
【(二)车与支分一体:应成车和支分的数量相等,有多少车的支分,就有多少辆车,这和承许车是一辆相违。】
如果是一体,那么我们就去观察。车子的属性就是这些零件的属性。零件是什么样子,车子就应当有和它一样的这种性质。由于这个支分或者零件,车子的零件太多了。我们去看一辆车的零件有多少呢?假如说这个车子就是零件,那就有多少个零件,就有多少辆车子。那这一辆车根本不能成为一辆车。你去买的时候,你说买一辆车子,人家说没有啊!我这有无量辆这么多辆车。因为有这么多零件的缘故。所以你是找不到一辆车了。
【意义:蕴和我非一体,如果是一体,应成蕴有色、受、想、行、识五法,我也有五个;进一步色蕴可以分成无数微尘,我也应成无数。这和执著我是独一相违。】
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独一的一个人,我的人格不能分离,我的人格必须是独一的,能够把握的一种一体的状态。但是假如说,这个五蕴和自我是一体的,那么,在五蕴上面形成的这种状态,也会影响到自我的状态。而五蕴从粗的分法上面,可分成五类法,分成色、受、想、形、识这五类法。如果说我和五蕴是一体的,由于有五法,那就有五个我,一个人站出来说,有五个我,五个我都到了,有没有这样子的呢?五个我在听法,大家不会这么说,也不会这么想。所以,只有一个我在那儿坐着。
然后,进一步说,不要说五蕴了,会分成无数的法,无数的法是由其中的即便是色蕴去分,就有无数的微尘会形成,那我就会成无数个我了。无数个我在学法,无数个我在听法。一个人会觉得有无数个我,这样子,你怎么去收拾这无数个我呢?你是没办法收拾的。你起心动动念、行住坐卧,你都觉得是一个我,所以,你才觉得“我是要干啥”。假如你感觉是无量个我,你有没有想,我们无量个我快出去了,我们走吧,有没有这样的呢?没有!这就是我们的执著,和实际的五蕴状态是不相符的,如果是一体的话,应成我也是多个我,所以,这和我的执著相违。所以是不可能。
【(三)车具有支分:“具有”是指二法的相属,或者一性相属,如柱有红色;或者异性相属,如我有黄牛。】
“相属”或者“具有”,我有什么,他有什么,这种有什么、有什么就是一种相属,也就是互相系属,互相系属的这种关系,要么是一性的系属关系,要么是异性的系属关系。也就是说,一性的话,就像柱子和红色,实际上就在一个本体上面,在柱子上面有红色,它们是一性相属。然后,异性相属就是两个法,我和黄牛是两个法,这两个法互相之间有系属关系,这头黄牛是我家的,或者是我的,有这样的一种关系。那么我和五蕴有没有系属关系呢?我们继续观察:
【两个法是一体或异体,才有相属的关系。但车和支分,既不是一体,也不是异体,故不成立车有支分。】
前面,我们讲的相属只有两种相属,一性相属,就必须是两个法是一体的,红色和柱子是一体的,这种状态能成立才能成立一性相属,但前面第二个已经把一体打破了。另一种就是异性相属,就是两个法是异体的关系,他体的关系。但前面第一个分析,已经把一体打破了。所以车子和支分不是一体的关系,也不是他体的关系,所以,它就不具有这种相属的关系,所以“具有”就谈不上。
【意义:我具有五蕴,我和蕴非一非异,故不成立。】
我和五蕴并非一体,也非异体,所以这种相属的关系、具有的关系,也就无法形成。说“我具有五蕴”,这说不出来有这种真实的存在。
【(四)车依于支分;(五)支分依于车:应成支分和车异体。
意义:我依于五蕴,或五蕴依于我。
两个法成立互依,应当是异体的关系,如苹果依于瓷盘。我依五蕴,我是能依,蕴是所依,我和蕴异体才能成立能依所依,因为不是异体,故不成立“我依于蕴”。同理可知“蕴依于我”不成立。】
两个法要互相依靠,形成关系的话,应该是异体的关系,两个他体的法才能够成立互依的关系。瓶子依于瓷盘,瓶子与瓷盘是两个法,是他体的关系。那么,我依于五蕴,我是能依,五蕴是所依,我和五蕴必须是异体,才能成立能依所依。但是,前面第一个,已经打破了异体的关系,所以我和五蕴没有办法成为相依的关系。这是以我作为能依,把五蕴作为所依。换过来,同理,假如蕴依于我的话,即五蕴是能依,我是所依,不管谁是能依所依,但都是要具有这种异体的关系,才能形成互依。由于没有异体关系,就无法形成互依。这当中最关键的就是异体不成,所以互依不成。
【(六)车是支分积聚:应成支分无序积聚也是车。】
如果说,车只是这些零件堆在一起就可以了,那么,我们从厂家把车子的零件一个一个拿来,说给你拿来一辆车了,你一看是一堆零件,那是你要的车子吗?不可能的。
【意义:我是诸蕴积聚,同样不成立。】
假如我就是色、受、想、行、识,随便堆在一起,形成这一堆五蕴的话,也不可能在这上面建立一个“我”,这也不可能,就像前面讲的车一样的。
【(七)车是支分形状:】
有些人说,车就是应该有一种特殊的形状,它不能随便乱堆积,那它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形状呢?下面我们分两种情况来看,一是支分的形状,一是支分积聚出来的形状。
【如果支分的形状是车,在支分无序堆积时,每个支分的形状并没有改变,故应成无序堆积的支分形状也是车。】
你说是特殊的形状,这个特殊的形状,是零件的形状吗,假如是零件的形状,这个形状,它不管是没有任何的次序,无次序的堆积在那里,零件的形状也是一样的。然后,你通过特殊的组合,让它形成特殊的形状,有没有一个特殊的形状在零件上面重新产生呢?没有。零件始终保持那个形状。如果零件的形状就是车所要求的形状的话,那么前面第六条就成立了,但是那一条不成立。所以形状不是在支分上面,也就是不是在零件上面。
【如果支分积聚的形状是车,支分积聚只是一种假立的法,依假法不会有实有的形状,这样的假有形状并不是实有的车。】
有些人说,车不是一个个零件本身,而是这些零件堆积成特殊的形状,这个特殊的形状才叫做车。那么,我们就说其实这种支分积聚起来的这种特殊形状,只是一个假立的法,因为离开支分以后再没有一法,就只是这些零件组合,不管它组合成什么形状、什么状态,这种形状都是一种假立的法,没有一种实有的组成。就像排队,不管排成什么形状,都是那些人,除了那些人,哪有什么形状呢?所以,这些形状都是假立的,是一种随机可以变化的假立之法,没有一个不可改造的、独立存在的实法可得。
【因此,车既不是支分的形状,也不是支分积聚的形状。】
所以,无法形成一个特殊的形状是车子。
【意义:我不是蕴聚的形状。】
从意义上来说,我也不是五蕴的一种特殊形状,不是一种特殊的组成状态,离开五蕴单独的每个蕴的话,再没有一个其它的真实之法存在。所以,它只是一种假立。以上具体内容,即七相理论,我们以后会在《入中论》第六品当中比较具体地、细致地去学习,如果道友们想更深入、细致的学习的话,我们会在学习《入中论》时再详细讲解。其实,这部分内容我们基本上把意义都讲完了,如果想再细分、具体、广泛、详细地了解的话,我们在学习《入中论》时会涉及到。今天就学到这里。
---中观PDF文件---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64I9p4toBVSv98cxG6eXsA
提取码:cdnx
如果上述baidu盘失效,请加Q群 731260744
◆ ◆ ◆ ◆ ◆
唤醒迷梦 早证菩提!
相逢很短 关注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