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悲讲堂 >> 那一场空花水月的事——迦罗仙人的故事
Back

《五灯会元》有一个公案说,有位外道仙人名叫迦罗,他已得五神通,并善于讲法,但未能解脱生死。后来听说佛陀的殊胜功德,他心怀仰慕,双手各持一花来供养佛。佛陀说:“放下。”仙人遂放下左手的花。佛陀再次说:“放下。”仙人又放下右手的花。佛陀又说:“放下。”仙人疑道:“我现在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放下了。”佛陀告诉他:“我并不是让你放下花,你应该放下的,是对六尘、六根、六识的实有执著。”仙人言下顿悟,当即超越生死轮回。放下对六尘、六根、六识的实有执著如此重要,利根者能当下顿悟,那什么是六尘、六根、六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吧!六尘、六根也称“十二处”。六尘、六根、六识统称“十八界”。“界”是种子或因的意思。十八界归摄了世间之器情万法。六根具有能取种子义,也就是具备能够取相应所境的功能;六尘(境)具有所取种子义,因为六尘(境)是六根与六识所取的对象;六识具有彼取种子义,六识对于六种境具有了别而取的功能。依眼根而能了别色尘的是眼识,依耳根而能了别声尘者是耳识……依身根了别触尘的是身识,依意根而能了别法尘的是意识。眼识到身识是前五识,意识是第六识。眼睛(眼根)看到(眼识)一朵花(色尘);
耳朵(耳根)听到(耳识)下雨声(声尘);
鼻子……
值得注意的是:眼睛本身不能看色法,必须借助于属于精神的眼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知道,尸陀林里面的尸体虽然也有眼根,却不能看到色法。眼根见色,内有镜头,外有要照见的对象。人是活物,具有识的作用,不是简单的照相机,这是眼识的功能。现在有些具有特异功能的人,耳朵可以认字(能看),眼睛能听声音,就是这个原因。古希腊哲学家德莫克利特,也在晚年时弄瞎了自己的眼睛,别人问他原因,他平静地回答说:“为了看得更清楚!”所以说,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界,但实质上是百川分流、总归一脉。倘若能了知“有就是无”之意,则法法皆是真空实相。无界则无缚,无缚则顿超十八界。十二缘起中,心识入胎后,胎儿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形成,六根形成以后,接触到外界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并产生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在六尘和六根结合后,我们会对悦意的对境产生快乐,对不悦意的对境产生嗔恨,对既不悦意也非不悦意的对境产生不苦不乐的心态。因此,对此的执著,致使我们在轮回中长劫流转。正因为迦罗仙人放下了对十八界的实有执著,即当下顿悟。
通过了知十二处不存在,也即,因了知六种根不存在,则依靠六根而体现的六境也不存在;如果外境不存在,根也不存在的话,则依靠根和境而产生的六种识也不可能存在。《现观庄严论》和中观当中有一种观察方法,即观察对境不成立,则有境不成立;有境不成立,则对境不成立。以这种方式来破“识”。或者用《入行论》中类似的观察方法:外境不存在,识就不存在,既不在根境,也不在中间。用这种方法来破“识”也完全可以。我们在观察、破斥修行中的“明心”时,对于这颗修行人常说的“一颗明了的心”,一般以无常的方式来认识它。但观无常的方式并不究竟,应该认识其不生不灭的真实本性。在《楞严经》中,佛陀于阿难七处征心,阿难穷其所闻终于七征不得其心,这才放下自己思想,五体投地拜伏世尊面前,请求开示。世尊指出无始生死根本,阿难现在把攀缘心当做自性,以至于颠倒轮转。接下来,佛陀引导阿难观察心的本体,以“前尘影像”之理,实际上遮破了六识和第七识。憨山大师等大德也持相同的观点。同时间接破了外道常有自在的“我”、常有的“微尘”、常有的“造物者”……全都自然而然遮破了。凡是心法,都可以依靠破除对境的方法来破斥。在以般若抉择空性的时候,所谓的十八界在众生面前仍然会有一种迷乱显现,但在这个迷乱显现出现的同时,它的本体实际上就是空性。我们为十八界日以继夜、费尽心机,一生都在为空花水月般的外境操持,至死无有停息。不但白天不得安宁自在,哪怕在睡梦中,也常为虚名幻利而惊心动魄、烦恼不休。迷真执妄,是该放下的时候了。像迦罗仙人一样,放下左手的花,放下右手的花,再放下对六尘、六根、六识的实有执著。还等什么呢?快来加入系统的闻思修行,一起超越生死轮回吧!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