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明烦恼能断之理由【每日一颂】《四百论》(第七品)
# 176
第八品 净治弟子品
戊四、(明为成就道器而净治弟子身心的方便)分三:一、明烦恼能断之理由;二、广说断烦恼之方法;三、明后有结生无始有终之喻。
己一、(明烦恼能断之理由)分二:一、正说;二、明烦恼可断之理由。
庚一、正说:
问曰:有情心相续中的贪欲等烦恼,无始以来就一直在熏习着,十分牢固地系缚着有情,因而怎么能断除它们使心相续清净呢?
如对不顺人,爱念不久住;
如是知众过,爱念不久存。
——《中观四百论》
犹如对不和顺之人,贪爱心念不会久住;同样,了知内外一切法所生的众多过患,对世间的贪爱则不会久存。
贪欲等烦恼虽然从无始以来就在不断熏习与系缚着有情,但是并非不能断除,于此首当让学者明了此理,确立能断烦恼之信心,故本品于初颂即以人人常见且易知的比喻说明此理。在人道有情中,平时最为深厚的烦恼莫过于相互之间贪著爱执,然而不论人们相续中的贪欲烦恼有多深,若他们遇到与自己不和顺,不能令自己顺心的人,贪爱心念决定不会久住。世间夫妇、朋友等等,纵然初时相互贪爱得死去活来,然而一旦出现了不和顺的裂痕,发现了对方不顺心之处,贪爱便会渐渐消减,乃至顿然息灭无余,双方变成仇敌一般,开始争论嗔斗,由是明显可了知贪欲烦恼非坚固而能断除。而净治相续断除烦恼也是同样道理,不管自己对何种法有何等贪嗔执著,也不论相续中何种烦恼习气有多深厚,一旦以伺察智慧了知彼等烦恼有种种过失,了知贪爱的过患,自心即不会与它们像昔日那样和顺,而是渐渐生起厌恶分离,越来越合不拢,因此它们再也不会长久存在于相续中。如是以智慧详细观察分析,极易了知烦恼非有情的本性,它们并不坚固,只是忽然或暂时现起之法,通过种种方法完全可以彻底断除。全知麦彭仁波切教诫过:没有学过宗派者,不知贪嗔痴烦恼的底细,故时常为烦恼所制;若能了知彼等本性,则容易断除烦恼苦患,所以首先认识烦恼的修法非常重要。
譬如说,昔日有一婆罗门童子遇到了一名美女,不觉生起贪心,准备与她一起过日子。这时在路上遇到了佛陀,佛陀对他说:“婆罗门童子,汝若与贪欲系结,即是系缚;若离贪爱,即得解脱。”在世尊加持下,深植宿善的婆罗门童子于“系结”一语中,领悟了集谛;于“即是系缚”之语认识了苦谛;于“离贪爱”之语中深观道谛;于“得解脱”一语中了知灭谛,如是他立即舍弃了美女,在世尊前出家,之后获得了阿罗汉果。同样,修行人于修道之初,若能了知贪等烦恼的过患与其本性,则可迅速生起出离断除烦恼,而不会有任何能否断除的疑惑。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记
忆
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