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大圆满心性休息75 | 皈不皈依都一样?不,皈依的功德超过你的想象 Back

大圆满心性休息75 | 皈不皈依都一样?不,皈依的功德超过你的想象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1-05-12


传讲时间:2015. 7 .24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祈祷遍知无垢光尊者:
刚热托噶仁钦年布格    托嘎雪山宝藏颈
云丹根作嘎威杰察德    圆诸功德喜乐园
多尼酿波威比纳玖瓦    二义精藏瑜伽士
龙钦饶将桑波所瓦得    祈祷龙钦绕绛贤
祈祷全知麦彭仁波切:
玛威桑给钦热酿拉夏    心显文殊师利智
根德桑布门蓝纳巴央    勤学普贤行愿义
这吉嘉威春蕾怎匝巴    持佛佛子事业者
将央拉弥雅拉所瓦得    祈祷文殊上师足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者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劝众听法偈:
拉耶嘎当勒当诺因嘎    天龙夜叉鸠槃荼
哲温达当摩耶嘎南当    乃至人与非人等
卓瓦根杰扎南杰赞巴    所有一切众生语
檀嘉嘎德达给丘丹多    悉以诸音而说法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讲《大圆满心性休息》里面的皈依,讲最后一部分皈依的利益、功德,分七个科判来宣讲,首先讲救护诸世的利益。

乙三(皈依之利益)分七:一、救护诸世之利益;二、圆满二资之利益;三、无量功德之利益;四、蒙受善法天尊护佑之利益;五、具有无量之利益;六、诸德所依之利益;七、遣除有寂衰败之利益。

丙一、救护诸世之利益:

有些人经常讲,皈依不皈依是一样的,只要心中有佛,或者变成一个善良的人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受佛教的皈依。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因为不了解皈依,在世间当中,当人们对任何一种知识不了解的时候,就会说出一些比较幼稚、片面的话,这也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真正懂得皈依的意义和价值就会知道,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见他依处皆欺惑,更加诚信大悲尊,
生生世世救离畏,何有胜彼之利乐?





“见他依处皆欺惑,”当我们通过智慧进行观察的时候会发现,其他的依处,比如世间的邪魔和其他道的皈依处,他们自己在轮回当中还没有获得真实的解脱。如果皈依他,他不可能让你安全地到达彼岸,因为他自己还没有究竟、还没有解脱。因此,世间当中许多的天龙、邪魔等,都是欺惑性的,并不能永久地保护你。

“更加诚信大悲尊,”发现了其他种种依处皆是欺惑性,我们就更加对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主的、对一切众生具有大悲的尊主生起强烈的信心。

“生生世世救离畏,何有胜彼之利乐?”他们成为我们生生世世真正的救护者,让我们在生活当中远离一切暂时和究竟的怖畏、畏惧,所以在这个世间当中,哪里有比他们更加殊胜、更加超胜、更能带来利乐的皈依处呢?

因此通过皈依三宝,能断除三恶道的门。我原来看过一部经叫做《猪传经》,这部经在藏文当中应该是有的,但汉文当中没有发现。其中讲到:“何者皈依佛,不堕恶趣中,离开人身已,转生为天身。”如果谁皈依佛,就不会堕入恶趣,离开人身的时候就会转生天界。谁皈依三宝的话,将来不堕三恶趣,其实这也非常重要,因此要想不堕三恶趣,即生当中就要皈依,否则连不堕三恶趣的把握也是没有的。

汉传佛教的《经律异相》当中讲到一个公案。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的时候,有一个天人用天眼通来观察自己的后世,发现自己再过七天会转生到人间,并且会转成一个母猪的猪仔,他当时特别特别痛苦。

后来,有些天人建议他去拜见世尊,他去拜见的时候,就讲了他将转生猪仔的这件事,佛陀告诉他:“你在三天当中尽量不断地念诵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按照佛陀的要求在三天当中念诵皈依偈,后来就死了。

死了之后,他没有转生到旁生界当中,而是转生为一个长者的儿子,而且生下来就会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当时,长者不在家,而夫人和侍女都在。因为他生下来的时候并没有哭,而是念皈依偈,他母亲和身边的人都非常害怕。可能他们那个地方是不信仰佛教的,人们觉得这是天魔等化现的,准备把他杀掉,后来有人建议,还是等他的父亲回来再说。

他父亲回来之后,知道他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孩子,就说:“像这样念诵皈依三宝的偈颂,可能有些八十岁、一百岁的老人也不一定会,他这么小就会念诵,应该是很好的,不能杀掉,而且应该好好地保护。”

他小的时候一直都会念皈依偈,到了六岁的时候,他遇到了舍利子、目犍连和僧团,他非常欢喜,并跟他们结上了善缘。当然,后面还有很多比较殊胜的事迹。

总而言之,可能在座的有些人认为皈依不皈依都是一样的,这说明你并没有懂得皈依的意义和利益,人在没有懂得的时候都会这样说的,像刚才讲的一样,这也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懂得皈依的人,应该在有生之年不要失毁皈依,应该很努力地去保护它,这样我们会获得什么呢?会获得一切快乐,会生生世世皈依救护者、远离怖畏。

佛陀在《文殊师利问经》当中也说:“若依佛法僧,及以四圣谛,胜安隐归依,一切苦解脱。”皈依佛法僧、四圣谛的人,他所皈依的是最安稳、最殊胜的皈依处,因此将来在世间当中所有的痛苦都会得到解脱。

确实在世间当中,一个是皈依三宝,会消除你今生很多的畏惧和恐怖;还有一个,是真正懂得苦集灭道四圣谛的道理,并且皈依它、相信它、学习它,这样也能解决生死当中的一切痛苦。所以,我们要尽量学习这方面的道理。

下面讲,皈依可圆满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

丙二、圆满二资之利益:




清净诚信心田上,灌溉福慧之甘霖,
生长善法界苗芽,成熟圆满佛庄稼。





皈依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在皈依之前,我们需要三种信心,即清净信、欲乐信和不退转的信心。在这样清净信心的心田上,如果用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的甘霖来灌溉,自己的如来种子就会发芽并逐渐生长,善法的苗芽会慢慢开花结果,最后成熟如来的庄稼。

大家都知道,在世间当中,有了田、种子、雨水和其他各方面因缘的时候,就会慢慢生长苗芽,并逐渐成熟庄稼。同样的道理,我们先以信心皈依三宝,皈依了三宝就会积累资粮;积累资粮以后,善法会日日增长;善法日日增长的话,将来就会成就。这些还是很重要的。

有时候人们可能比较愚痴,不懂皈依三宝的功德和利益,这样的话,对三宝的信心不一定很稳固。因此,皈依三宝者,暂时会增长福慧殊胜资粮和世间各方面的法,究竟会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拓展内容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涅槃经》中云:“皈依三宝者,福慧胜资粮,世间佛法增,终获正等觉。”


《佛说佛名经》当中说:“三宝则是一切众生良友福田,若能归向者,则灭无量罪长无量福,能令行者离生死苦得解脱乐。”意思就是说,三宝实际上是一切众生最好的良友福田,如果我们去皈依,无量的罪业可以消除,无量的福也可以增长。所以,灭罪、增长福德需要有一种方便方法,这个方便方法就是皈依三宝。皈依三宝一方面是一种忏悔,另一方面是增长福德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懂得了皈依的功德和利益,大家可能也会对此深信不疑的。尤其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会明白三宝真正的功德是什么,这个非常重要。

接下来讲,皈依三宝还有无量的功德。

丙三、无量功德之利益:





如法行善知惭愧,具有正念不放逸,
获得诸多之功德,心现总持云智日,
梦中亦见不离此,忆念宿世种财饰。





这里说,我们皈依三宝之后,还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有哪些功德呢?

“如法行善知惭愧,”皈依佛以后,我们会如法地行持,会知惭有愧。

我们都知道,一般佛教徒在各方面的行为上不会乱来,他有自己的一种约束和惭愧心。

“具有正念不放逸,获得诸多之功德,”皈依法之后,用正知正念来守护自己的相续,用不放逸来经常小心翼翼地守护三门,诸如此类,皈依法的人也会获得许许多多的功德。

我们知道,皈依法之后,法的一些加持和能力,自己自然而然会得到的。这是皈依法的功德。

“心现总持云智日,梦中亦见不离此,忆念宿世种财饰。”皈依僧众以后,自己的心里会显现智慧的日光,并且经常显现各种总持、等持,像云雾缭绕般特别丰富的功德自然而然会具足。这样皈依僧众的人,白天不离三宝的显现,甚至在做梦的时候也不离开佛法僧三宝。同时也能忆念自己的前世,具足各种各样世间的功德。

其实,并不是因为我是佛教徒,就故意赞叹佛教,而是因为人们在皈依之后,无论遇到世间什么样的现象,确实都会转为道用。在“特殊年代”期间,或者在其他任何一个时代当中,很多佛教徒表面上好像有各种各样比较复杂的境遇,但实际上,因为他们懂得了皈依佛法僧的道理,所以在任何环境当中都会快乐的。

我那天看到,监狱里面的有些佛教徒,确实气色都有点不同。包括到国外的时候,我也看到一些监狱里面的人——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监狱是一个受惩罚的环境,他们可能因为一些前世的业力而入狱,但是有信仰的人会有他的一种面对方法,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噢,他可能很苦!”他的整个环境也许是很苦的,他没有自由了,但是他内心很开通、很开放。

的确,很多佛教徒也是这样,不管是什么身份,今生也好,来世也好,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些确实是自己在行为上犯了法,但有些可能是前世的业力现前,也许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也就是说,作为佛教徒所承受的一些痛苦,有些确实是自己造成的,有些则不一定,也许它的真相在短短的几十年、几百年当中不会被发现。

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会发现有很多非常复杂的事情。有些佛教徒在不同的环境当中,表面看来会感受一些约束,而有智慧的人才会知道背后的状况,没有智慧的人可能只看一些现象。所以,当我们看见世间当中的佛教徒或者其他人,在感受痛苦或人生发生个别变化的时候,也应该从不同方面来理解,这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我们讲皈依三宝的时候,这几个功德一起讲也是可以的。比如说,皈依佛有知惭有愧的功德,也有具正知正念、不放逸的功德,也有总持、等持等一切功德在心里显现,也有连梦中也不会造恶、不离三宝等功德。皈依法也是一样,这几种功德都有。按照无垢光尊者《大车疏》里面的教证,皈依三宝分开来讲也有很多不同的功德。

拓展内容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施宝童子请问经》中云:“皈依佛者,一切善法皆明显增上,知惭有愧;皈依法者,常不放逸,具有诸多功德,恒时能忆宿世,具有修法之缘分福德;皈依僧者,自心堪能,具众多等持总持法门,种姓恒时高贵,梦中亦不离佛法僧。”


总而言之,我们自己也会经常感觉到,无论在任何时候,无论谁忆念佛陀,佛陀都会显现在他的面前。虽然我们眼睛不一定看得到,但是他始终为你灌顶、为你加持,这是毫无疑问的(关于这一点,《释尊仪轨》前后都引用了很多教证,你们应该记住),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拓展内容

《释迦佛修法仪轨》:如《三摩地王经》云:“散步安坐站立卧,何人忆念能仁尊,本师恒时住彼前,彼者将获广大果。”……经中云:“何者作意佛,佛安住彼前,恒时赐加持,解脱一切罪。”……



丙四、蒙受善法天尊护佑之利益:

这里讲,皈依三宝的人会蒙受其他天尊的加持和佑护。





自成二利众皆喜,终成众生之依处,
作为有情之至亲,故得三身之财富。





学会记录

可以啊,我看到很多居士、出家人听课的时候都在记录。其实记录很重要,因为有时候我们的智慧等都是有限的。以后,我们佛教徒遇到一些重要的场合、听一些法师的课,或者听谁讲一些重要的话,都应该学会记录下来,这样很有意义。我在好几年前做的一些记录、笔记,包括在学院管理会议上的一些记录,现在看来是很有价值的。

去年,有一些我熟悉的学生去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他们有些人问我:“我到那边去干什么?”我说:“一方面你好好学习,另一方面,你最好每天把在那里的生活和情况都记录下来。当你毕业的时候,这也许是你个人的一大笔财富;当你到了老年的时候,这也许是很有意义的。”

所以,我们佛教徒要学会记录。当然,没有必要的时候也不用记,比如吃饭的时候就没有必要拿着一个笔记本。但是在听课的时候——有时候是真正有人讲课,有时候是通过光盘来听课,这时大家应该很认真地把重要的话、教证和心里有好感的那一点记录下来。如果记录下来,每天都记有日期,久而久之,它会成为出世间的一个笔记,这也是很好的;世间当中,我们不一定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记录下来……

有些大学里面有很好的习惯,学生们会把老师的有些话记录下来;而有些大学特别差,好多学生在听课的一个小时当中全部睡觉。

我那天去一个学校,表面上看来,学生的衣服都非常整齐,我很欢喜:“哇,今天我在这里讲的话,应该对他们有一点利益。”可我讲了十五分钟的时候,前排的好多人都已经睡着了,有些歪到东边,有些歪到西边。我中间故意停了几次,喝个茶,还故意瞪了一下。但是人已经睡着了,你在他面前怎么瞪也没有用,他看也看不到、听也听不到。(众笑)

后来他们就非常影响我的演讲,我演讲得很不成功,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我看对境的状态不对。其实,即使你用一种假装的眼神、用很专注的样子看着我,我好像也会觉得很有力气:“噢,我可能讲得很好,他已经专注了!”还有些人是装着点点头:“嗯……”(众笑)这都是一种外在的现象,但是大家确实要把听课当作生活当中、生命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们应该学会佛教里面讲的闻法规律,藏传佛教的有些上师每天都提示闻法规律。所以,以后不管是在网上听课还是在现场听课,大家都应该买一些笔记本,做一些记录。我那天看到,有一个人从2006年开始一直学到现在,他用好大的笔记本写了很多本,作业做得特别多,非常随喜!我当时说:“这个还是很有意义的,你死了以后最好把它好好保存。”(众笑)

确实,以前藏地有些高僧大德到外面去求法,他们求法时所获得的传承,光名称就有一大函。有时候,我们对待真正有价值的智慧方面,还是需要有一些不同的方式,不然,佛教徒在哪里听课就像农民参加农村会议一样的。(众笑)

“自成二利众皆喜,”如果我们皈依三宝的话,会得到什么呢?其实自利和他利都会得到的,而且很多众生都会欢喜。

如果我们非常认真地皈依三宝,自己也成为一个非常守规矩的人,那人人都会欢喜;不仅是人欢喜,非人等很多其他众生也会欢喜。

“终成众生之依处,作为有情之至亲,故得三身之财富。”这样一来,这个人最终会成为很多众生的依怙处、众生的至亲,他慢慢会获得三宝的庇护,并获得法身、报身、化身的无量财富。

也有教证说:“皈依三宝者,速疾得佛果。”以前我们也讲过吧,有一部经叫做《佛说灌顶经》,其中说:当你皈依三宝的时候,有三十六尊天尊保护你;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受持五戒的话,每一戒有五位天尊保护,总共有二十五位天尊保护。因为有这么多天尊已经保护着你,所以我们经常讲,皈依三宝者在三宝的庇护和加持下,一般不需要其他什么人保护。

拓展内容

《佛说灌顶经》:“佛语执持长者。汝审能尔者可礼敬三宝。执持长者即便胡跪合掌礼佛。于是与世尊授三归。受三归已当有三十六善神王。随逐护汝身。佛复告言善男子汝能远恶。求善知识世之希有。我当更授汝五戒之法。佛言第一不杀第二不盗第三不邪淫第四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第五不饮酒。长者执持已受三归及五戒竟。佛语长者。汝能持是归戒。游行之处可无所畏。戒神二十五归神三十六。常随护汝。外诸恶魔无敢当汝者。长者从佛受归戒竟。佛为说法。欢喜信解礼佛而去。”


“独来独去”亦无惧

其实,我们有些法师,自己稍微有点能力的时候最好不要摆架子。当然,出去的时候,女众有一些特殊的戒律,需要有人陪伴,戒律上是有要求的。但男众的话,最好不要摆架子:“这是我的徒弟,那是我的徒弟。”我们佛学院的有些法师从外面回来的时候也是:“这就是我的徒弟,这就是我的徒弟,这就是我的徒弟。”好像三怙主一样的,旁边带三个徒弟。(众笑)

其实徒弟多了非常麻烦的。我是除了一些重要的事情要做以外都不带徒弟,带徒弟是非常麻烦的。有些上师的徒弟会在中间告状、说很多是非,后来徒弟自己也很痛苦,如果上师自己没有见解、没有智慧的话,就经常被身边的徒弟转来转去,也是非常麻烦的。

所以,如果身体特别不好,走路也特别困难,你找个徒弟扶一扶也是可以的。但除此之外,一般很多年轻的法师,不建议带徒弟吧。其实你生活也可以自理,吃饭也可以自己吃,没有徒弟也是可以的。否则,别人看起来会觉得:“哇,这个法师很了不起!前后、左右、上下都被保护着。”但实际上,如果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你看,三十六尊再加上二十五尊,总共六十一个,是吧?六十一个天尊一直保护着你,这些徒弟不一定用得上。(众笑)

如果人真的要死的时候,徒弟也是帮不上的。去年在成都,有一个藏传佛教的大德,他有好几个徒弟,最后徒弟和上师全部都被杀了。当时我们佛学院有一个堪布,他出去的时候经常不带徒弟。别人说:“你带个徒弟吧!”这位堪布说:“你看带徒弟用不上吧,这次他们都遭殃了,带徒弟有什么用?该遭殃的时候都会遭殃的。”

同样的,我们皈依了三宝的话,其实就有了很多保护。除了极特殊的一些情况,比如是女众的身份或者身体不好的时候,可能有必要带徒弟出去,除此之外,法师们尽量不要带徒弟。

我们生的时候也是独来的,死的时候也是独去的,所以《无量寿经》中说“独来独去”,这样也是比较好的。有一些僧众保护的话也可以,但是皈依三宝的人会有很多保护的,不用特别害怕,无论到哪里去都有很多天神保护,他们可能比我们人还有能力,确实是不可思议的。

拓展内容

《无量寿经》:“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善恶变化殃福异处。”




颂词背诵打卡


见他依处皆欺惑,更加诚信大悲尊,

生生世世救离畏,何有胜彼之利乐?

清净诚信心田上,灌溉福慧之甘霖,

生长善法界苗芽,成熟圆满佛庄稼。

如法行善知惭愧,具有正念不放逸,

获得诸多之功德,心现总持云智日,

梦中亦见不离此,忆念宿世种财饰。

自成二利众皆喜,终成众生之依处,

作为有情之至亲,故得三身之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