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今日当精进 >> 《净土教言释》第2课 CC+学习笔记 Back

《净土教言释》第2课 CC+学习笔记

日月心 今日当精进 2021-06-25


课前开示

1.往生极乐世界必须要具足四因,而对阿弥陀佛生信心和欲求往生极乐世界是尤为重要。

2.反观自己修持净土法门是否具足这四种因,若不具足可能难以往生。

3.研究净土法门要关注关键问题:往生应具足的助缘、必须断除的违品等,并以世尊亲口所说之经典作为探讨。


宣讲教言


极乐世界拥有这样的功德也唯一是善逝阿弥陀佛的发愿力与智慧力幻变的,


重难点:

1.极乐世界诸多殊胜功德的来源:

①阿弥陀佛的发愿力。

·《入菩萨行论》中所讲:一方面是由于具有善根的众生的清净善业力,另一方面是阿弥陀佛因地时的发愿力所致。

·《无量寿经》第三十二愿:“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人天,其香普薰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大智度论》中说,阿弥陀佛是法藏比丘的时候,在世自在王如来面前,发愿受持非常清净的刹土(详见《极乐世界庄严刹土经》)。

往昔,世自在王如来在俱胝年中为法藏比丘宣说了八百一十万俱胝那由他(有些经中说是二百一十亿)佛刹的一切功德庄严,并以神通力令其亲见,了知这些刹土的功德后,法藏比丘将其铭记于心,并在五劫中专精思维,将所有刹土的功德合而为一,最后发愿受持胜过其他一切刹土、圆满殊胜、至高无上的刹土。之后他在多生累劫积累资粮,最终圆满修成了刹土,这就是如今的极乐世界。(《极乐愿文大疏》98课)

·《白莲花传》提到了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因地时的发愿。

·《法华经》里记载,大通智胜佛未出家时的一位国王有十六个王子,第九位王子阿弥陀佛,第十六位王子释迦牟尼佛,各自选择清净善妙的刹土和娑婆秽土来受持众生。

·《悲华经》中说,以前释迦牟尼佛是宝源尊者、阿弥陀佛是无诤念尊者时,他们在宝藏如来面前也曾发过不同的大愿。

②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智慧幻变力。

A.佛菩萨有超胜的力量:

·一地菩萨具有超越世界的力量;

·三清净地的菩萨(八地至十地),具有无勤作的力量;

·佛地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B.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智慧力所形成的刹土,是我们凡夫人无法想象的。

·事理:幼儿园的小孩不了解美国尖端的高科技。

·凡夫人的智慧范围非常渺小,根本无法揣度佛陀广大无边的境界。

C.一定要对佛陀不可思议的智慧、境界有信心;没有信心就成了世间的一些知识分子。

2.学习经论的态度:

·虽然通达千经万论可能比较困难,但在学习每部论典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一些关键问题。

·事例:世间上开会时,与会者一边听,一边在重要的问题上划横线,同样,我们学习经论时也应该有这种态度。



所以,对所依(极乐世界)和能依(阿弥陀佛)生起胜解是主因。


重难点:

1.因缘殊胜。

①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中再三赞叹了极乐世界的功德,作为后学者,我们不仅跟释迦牟尼佛有非常好的因缘,跟阿弥陀佛的缘分也极其殊胜。

②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的发愿已经完全实现。

2.在祈祷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同时,也应该时时刻刻对阿弥陀佛的清净刹土充满信心。

·有了信心自然会生起想要往生的意乐,有了这种意乐自然会经常祈祷、观想佛刹,并将所作的一切善根回向往生极乐世界。

·若能具足这些条件,虽然我们暂时是具足烦恼的众生,但却能依靠这样的凡夫身体直接往生。



《无死鼓声总持经》中云:“具信善男或善女,谁有信心、胜解及恭敬心,将往生净土。”


释义:

《无死鼓声总持经》中说,具有信心的善男信女,如果相续中具有信心、特别愿意往生的胜解心,以及恭敬心,这种人一定可以往生极乐净土。

重难点:

1.【信心】

清净信、欲乐信、不退转信,任意一个都可以。

2.【胜解】

自己有兴趣、特别愿意往生的。

3.【恭敬心】

若是相信阿弥陀佛,自己也非常想往生,但对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没有一点恭敬心,佛法的加持力也不一定得得到。



又如《净土经》中也说:“诸众成善逝,净智通胜义,彼等数劫中,虽说极乐赞,而彼赞颂时,纵尽俱胝劫,极乐赞不尽,辩才亦不尽;


释义:

《净土经》中说,假如世间上的所有众生都变成佛陀,具足清净的智慧,完全通达世俗谛和胜义谛的一切意义,这些佛虽在成千上万劫不断赞扬极乐世界的功德,但是纵经千百万劫也赞叹不尽,诸佛赞叹极乐世界的辩才也用之不尽。

重难点:

·比喻方式宣说极乐世界功德。

·以诸多佛(诸众成善逝)做赞颂的时间之长(数劫、俱胝劫)、以神变力赞颂宣说(净智通胜义、辩才),说明极乐世界微妙功德之殊胜。

对比:世间,对某个地方、某些功德做赞叹时,在短时间内语言会穷尽。



极微数世界,何人粉成尘,较彼多世界,满宝作布施,何人已听闻,阿弥陀佛名,极乐胜功德,欢喜而合掌,此福胜前福。


释义:

将极微尘那么多的世界再粉成微尘,如果有人在这么多的世界中遍满金银财宝,然后用这些珍宝上供下施,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若有人仅仅听到了阿弥陀佛的名号,知道了极乐世界的种种功德,对此生起极大的欢喜心而合掌,这个功德远远胜过了前者的功德。

重难点:

1.比喻方式宣说极乐世界功德。

我们的福报非常有限,不要说将整个世界遍满珍宝,就算在经堂里放满金子、银子,用来供养或布施的能力也没有。

2.对极乐世界和佛号功德生信心。

·依靠麦彭仁波切教言,明白了净土法门并不只是老太太、老公公的课程,它对于任何人都非常殊胜,相续中若生起了这种定解,认为听闻、念诵阿弥陀佛佛号的功德不可思议,进而生起信心,恭敬合个掌,这样的功德远远超过了以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宝来上供下施的功德。

·应舍:稍微做点供养就觉得自己的功德特别大,但是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反而认为没什么,随随便便就过去了。

·[教诫]👆这是对佛陀的经典还没有真正起信心,若是有信心的话,一合掌确实有那么大的功德,这是佛陀的金刚语,无虚的真实语!

·[教证]《极乐愿文》:“无数广大三千界,遍满珍宝作布施,不如听闻极乐刹,阿弥陀佛名号后,以信合掌福德大,是故敬礼无量光。闻佛阿弥陀佛名,乃至未获菩提间,不转女身转贵族,生生世世具净戒。”

·[教证]《极乐愿文大疏》佛经云:“极微尘数刹,何者粉为尘,多于此刹中,满宝作布施,此福亦不及,闻阿弥陀佛,极乐刹胜德,欢喜合掌福,故闻当遣疑。”《大般涅槃经》:一个人在一个月中以种种美食、妙衣向一切众生作布施,另一个人在短暂的时间中一心念佛,后者的功德远远超过前者。

3.应对念佛人或弘扬净土法门的大德、法师、居士们有恭敬心。

4.赞叹自宗,不要抛弃其他宗派。

① 什么法门好、什么法门不好,并不是一句话就能断定的,诸佛菩萨和前辈高僧大德都是这样教诫我们的。

② 把握赞叹的“度”。

·赞叹自己的宗派是可以的,言辞应该恰当。

A.在赞叹自宗的同时,千万不能说其他的所有法门都不好,这会让别人听后不舒服。

B.一方面可以赞叹自宗的殊胜,另一方面也不要把所有的其他宗派都抛至脑后。

·学习密宗也不要轻视念佛法门。

应舍:觉得“我是学密宗的,观大圆满心性、念心咒就可以了,念佛法门没有什么”,说 “你们这个念佛法门不好,我们密宗如何如何”的话。

·弘扬佛法时,赞叹任何宗派都值得随喜。

③佛教徒做人应该有一些最基本的准则。

·说话、走路、行为,都应该先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这代表了一个人的闻思修行情况。

·不能说一些特别过分、伤感情的话。

④ 弘扬佛法时,赞叹任何宗派都值得随喜。



故闻彼佛德,当喜生诚信,为生极乐刹,猛厉起胜解,


释义:

所以如果听到阿弥陀佛的功德和名号,我们应当生欢喜心,认为这确实是自己多生累劫所积累的福报,今生才有缘听闻、念诵。同时,还应当发愿往生极乐净土,有一个非常猛烈坚定的信解,这样自己临终时才会往生极乐世界。



何人若能闻,极乐世界名,彼福诸胜刹,不及无法喻。较通达佛语,智者福更多,


释义:

若有人听到阿弥陀佛或极乐世界的名号,此人的福报是任何殊胜刹土中的诸佛菩萨也无法用善妙的能诠语言表达的。

有些人认为通达佛陀的语言很了不起,成为一名智者很了不起,但是若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这种人的福报已经胜过前者了。

重难点:

·[教诫]有些人表面上背了很多经论,但内心始终对念佛法门充满邪见,对净土宗一直排斥,或者自己是位非常了不起的智者,但却对净土宗经常诽谤,这些行为都没有意义。

·听到佛号、自己一心一意修持的功德更为超胜。



为能得胜义,信心为根本,是故闻此已,断除诸怀疑。”


释义:

为了证悟胜义谛,一定要对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生起信心,听闻了净土宗的这些经典以后,应该断除各种各样的怀疑。

重难点:

1. 只要是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法门,对任何教派都不应该有门户之见。

·建立自宗观点是可以的,但在行为上不能随意排斥其他的宗派。

·各教各派圆融无违、融会贯通,不应有成见和执著。

·汉传、藏传、显宗、密宗、各教派的佛像、典籍等可以共同供奉。

2.要学习和传播佛法。

①缺少佛教常识,行持佛法时会有各种顾虑。

[对治]学习佛法来熄灭执着和痛苦。

依靠自己的能力,尽心尽力地传播佛法。

③应该定期、不定期地学习佛法,汲取佛教中的精神养料。

3.为了得到胜义谛,信心是最为重要的。

【胜义】

此处的“胜义”并非指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胜义谛,往生极乐世界或者获得阿弥陀佛的加持功德,也都包括在这个胜义的范围内。

4.做辅导时,尽量按照传承上师的传统来讲。

·以前上师怎么讲,辅导时基本上应该按照这个来讲,这就是所谓的“传承”。

·可以加一些自己的经验、引用一点公案。

·对上师从来没有讲过的内容添枝加叶地夸夸其谈并不太好。



此外经中又说:“诸法依缘生,住于意乐上,何者发何愿,即得如是果。”


释义:

清净、染污的一切法均依靠因缘而生,这些因缘又全部由我们的心来决定,即“万法唯心造”。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在什么地方发什么愿,最终都会得到那样的果。

重难点:

1.一切法均依靠因缘而生,因缘又全部由我们的心来决定,即“万法唯心造”。

2.以清净心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虽然我们现在是凡夫,但这种发愿力一定是会成熟的。

·[教证]《文殊根本续》里说,如果自己的相续中具有戒律,以清净心来发愿的话,必定能够成就所愿,发什么样的愿,就能获得什么样的果。

教证引申:不管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相续中至少应具足皈依戒,或居士戒、出家戒、菩萨戒、密乘戒的一分戒律,在这个基础上再发愿,一定是能够成就的。

·发愿:开极乐法会时,应该一边念《极乐愿文》一边发愿,平时也应当以《普贤行愿品》经常发愿。

[教言]法王如意宝讲过,每天上课都具足了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如果在念诵时,内心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哪怕只有一刹那的念头,功德也是无量无边的。

3.[教诫]经常以窍诀来调整自己的心。



及“佛说诸善法,根本为胜解。”因此说,生起信心至关重要。


释义:

佛陀也说:一切善法的根本,就是自己的信乐。因此,生起信心至关重要。



生不起信心的障碍有未知、邪知与怀疑三种,为此必须断除这三种障碍。


重难点:

对极乐世界(包括对佛法、对上师等)始终生不起信心来,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前世的业力非常深重,另一个是暂时的障碍现前。这些障碍有三种,即因明所谓的三种非量,分别是未知、邪知、怀疑。这些障碍必须断除。



未知:如果不知道、不了解极乐世界与阿弥陀佛的殊胜功德,就不会希求往生极乐世界,


重难点:

1.【未知】

·从因明的法语来讲,叫做不悟识,也就是没有了悟的意识。

·由于对极乐世界的功德没有完全了解,不知道佛经里所说阿弥陀佛的功德是如此之大,所以对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一直生不起信心来。

·分析:

事例:如果我们不知道加拿大环境优美,不会对出国去加拿大旅游观光产生兴趣。假如听别人介绍,或自己通过一些途径知道了这个地方如何如何,马上就会产生想要去的念头。

类比:如果我们对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的功德一点也不了知,肯定不会想往生极乐世界。

2.无知的对治。

·要对说法的法师生起信心,依靠这种信心,以前不知道极乐世界的功德,现在听了法师所讲的道理,才会断除自相续中的未知。



如同劣种愚人不知道珍宝的价值也就不会问津它的情况费力寻求一样。


释义:

就像有些愚者对珍宝的价值一无所知,不了解蓝宝石、红宝石、金刚钻石等能带来哪些暂时和究竟的利益,所以根本不会去希求它们。

重难点:

1.以比喻方式说明“无知”。

如意宝的价值无与伦比,能够满足一切所欲,即便平时见到的珍宝,也具有许多不共的功德。如果不知道它们的利益,不会去希求。

2.假如不了知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很多人也不愿意好好念佛,修持净土法门。

3.引申:藏传佛教学习显密所有宗派,认为藏传佛教就是密宗,是一种大误解。



首先应当听闻无垢经教中称叹极乐世界的一切功德并为人宣讲。


重难点:

1.一定要多闻法,经常听一些净土宗法师的教言,多看《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等净土宗的经典,了解极乐世界的功德到底是怎么样的,懂得了这些道理以后,再给别人宣讲,哪怕只有短短的时间,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

2.不要认为自己是学密宗的,净宗法师所讲的道理就没有价值。如果不听的话,时间就这么白白浪费了,修行的时间再长,自己的相续也不会有任何变化。

3.不管是什么样的法,也不论藏传、汉传,都是没有差别的,只要能让众生了解佛法的真义,弘扬任何法门都可以。

·应舍:

有些学藏传佛教的人认为“这是汉传佛教的,我不能接受”;有些汉传佛教的人认为“这是藏传佛教的,我们要一律排斥”。

驳斥:藏地也可以吃汉地的大米,汉地也可以吃藏地的食物。

·[教诫]不管是什么样的佛法,只要对众生有利,对调伏自己的身心有帮助,我们都应该欢喜接受,在不舍弃自宗的基础上,大家应该互相了解、互相学习。

A.应心胸比较宽广,在坚持自己宗派的基础上,学习很多其他宗派的教言。

B.汉传、藏传佛教相当一部分大德互相借鉴他宗的方便法开展弘法利生事业。

C.这样的行为,对佛法是有利的,对众生也是有利的。反之,佛教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缩小。



诚如佛在经中说:“弥勒,若闻如来、应供、正等觉阿弥陀佛名号,则彼等众生获得一切善妙,任何众生甚至对善逝阿弥陀佛生起一念信心,对此法门生起坚定不移之诚信,将不会信受劣法;


释义:

佛在经中说到,弥勒,若听到了阿弥陀佛的名号,此众生可以得到一切善妙功德,甚至仅对阿弥陀佛生起一念信心,对净土法门生起坚定不移的诚信,这个人从此之后也不会再对世间法有兴趣了。

重难点:

1.一旦我们相续中对阿弥陀佛有了信心,今后不仅对世间法、甚至对出世间声闻缘觉为求自利而解脱的小乘法,也不会再有信心了。

2.大乘的精神就是佛教中最殊胜、至高无上的法门。

·事例:有些弘扬净土宗的法师们,言行举止都是为了利益众生,时时刻刻也没有想到自己。

·在所有的这些修法中,对一个大乘行人来讲,利益众生是最重要的。(《前行广释》109课)

·作为学习大乘佛法的人,力所能及地帮助众生,就是利益众生。(《维摩诘经》第7课)

·大乘佛教三宝的事业主要是利益众生,“绍隆三宝,能使不绝”,就是把利益众生的事业世世代代不断延续,使其绵绵不绝。将这样的三宝事业弘传下去,是大乘佛教徒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弘扬三宝事业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障碍,都不能畏惧、伤心甚至退失。(《维摩诘经》第7课)

·我们作为修行人,所有目标中最殊胜的是什么?就是获得不住轮回涅槃二边的佛果。这不会像凡夫那样住于三有的边,也不会像声闻缘觉那样住于涅槃的边,不住二边的真正涅槃就是无上佛果,这一点是任何人都应该希求的。……你们当中有没有人将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最主要的目标定为脱离轮回,为利益众生而获得佛果?如果有的话,那你的人生目标已经搞清楚了,否则不管学了多少年的佛,也没有把学佛的方向搞明白。(《净土教言》第1课)



弥勒,是故汝应生胜解,汝应通达此义。


释义:

(世尊言教说,)弥勒,你应该知道这个道理,应该对这个道理生起信心。



诸天、魔、梵天、比丘、婆罗门等一切世众亦当受持、读诵、精通此法门,并为他众广泛正确宣说,欢喜修持;


释义:

世间上的天人、魔众、梵天、比丘、婆罗门、优婆塞等一切众生,都应该受持、念诵、精通这个法门,并对他众广泛地宣说,自己也要欢喜地修持,否则只是听了这些道理,随便念一点佛,从来都不修持是不行的。

重难点:

1. 一切众生受持、念诵、精通、弘扬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相当殊胜,不只是老年人的修法。

·要欢喜地修持。

·修持净土法门,一定要学习净土宗有关知识。

·应舍:不了解净土法门,理论上没有通达,只是念一念佛。

2. [教诫]:

·年轻人应该念佛;

·念佛的人一定要掌握往生极乐世界的有关修法,对净土宗的教言广泛学习,自己通达了以后,还要广弘净土法门。



弥勒,甚至一昼夜间受持、读诵、精通此法门,亦当诚心诚意为他众广泛正确宣说,乃至缮写经函后亦当受持并对之作本师想。


重难点:

·如今缮写经典的人一般比较少,但对于印制的净土宗法本,也一定要作佛陀想,平时在这些经典面前磕头、发愿等修七支供,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七支供是《华严经》的精神,如果要积资净障的话,修七支供是必不可少的。)



何人欲求迅速令无量众生于正等觉菩提果位中不退转、亲睹善逝出有坏无量寿佛并希望自己也完全受持具有殊胜圆满功德庄严之佛刹,则为了闻此法门,应当跨越遍布火焰之三千大千世界而听闻。


释义: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希望在很快的时间内将无量众生安置于佛果、想见到阿弥陀佛、想获得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功德或者自己能往生到极乐世界。这样的话,一定要听闻、受持净土法门,为了闻受此法门,哪怕是三千大千世界遍满火焰,也应该值得跨越。

重难点:

1.凡是学习大乘佛法的人都会有这三个愿望:

·【欲求迅速令无量众生于正等觉菩提果位中不退转】

学大乘佛法就是要度众生;

·【亲睹善逝出有坏无量寿佛】

要度众生的话,只依靠凡夫的力量确实没有办法,所以一定要见到阿弥陀佛;

·【希望自己也完全受持具有殊胜圆满功德庄严之佛刹】

想见阿弥陀佛的话,必须要往生极乐世界,到了那里获得一切功德以后,再幻化出种种化身来这个娑婆世界度众生。

2.实现愿望,就一定要听闻、受持净土法门。

3.应该不顾一切辛劳苦难而听受求得净土法要。



听受之后,亦当由衷欢喜。


释义:

听完之后,应该这样想:我一辈子虽然没有听到其他的法,但是听到了《阿弥陀经》《净土教言》或《极乐愿文》,这一生已经非常圆满了。

重难点:

1.要对佛法的功德生起决定的定解。

·未生定解的表现:听闻《净土教言》和《极乐愿文大疏》以后,心里一点感觉也没有。凡夫人对该值得赞叹的不赞叹,该觉得难得的没什么感觉。

·如果有了坚信不移的定解,闻法后,哪怕一辈子没有得到其他的法,也应该心满意足了。

2.[教诫]不要对获得的佛陀精髓教言置若罔闻。



为获得、精通、受持、缮写、修持此法门而发猛厉精进。


释义:

在难得的人身中,我们依靠上师的加持,遇到了这么殊胜的法门,所以一定要精进地对它修持、缮写、受持、精通。

重难点:

·一定要精进,不精进不行!

事例:有些道友四点半出来背书,有的却八点还在睡。

《萨迦格言》:“山岳河水大象马,树木光耀珍宝石,男汉以及妇女等,虽是同类异胜劣。”

·上师讲授的道理可能对我们的未来会有一定好处。



甚至在挤牛奶如此短暂时间里,也为他众宣说。


释义:

挤牛奶的时间特别短,如果利用这短暂的时间,给别人宣讲:“阿弥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议,你应该好好念佛,念佛的功德相当大。学密宗你实在没办法的话,就一定要专心念佛……”,这些话也许对他的一生都会起到作用。

重难点:

1.我们应该尽量给周围的人播下佛法的种子。

·有时候我们的一句话,对别人的一辈子有非常大的影响。

·以后不管在什么环境中看到什么人,都应该将佛法的利益带给他们。

·以善巧方便能让一个人念一句阿弥陀佛也有意义。

A.对于有一点因缘或者具有好奇心的人,先投其所好、找共同点话题,再讲一点佛法。

B.对不接受佛法的人,可以说“你如果到寺院里烧个香,念一点阿弥陀佛,对你的利益非常大”,或者“你的嘴巴怎么样,念一下阿弥陀佛给我看看”等方法进行引导。

2.佛法的利益不可思议,我们每个人随时随地都要有利益众生的心。

·所谓利益众生,不一定是让这个人马上变成虹身、即生成就,哪怕给他种下一个善根,因缘成熟时,他必定会获得解脱的。

·[教诫]我们每个人若对自己身边的人不断地努力,肯定很多人会学佛法的,他们的相续中迟早会生起正知正见的。这一点,非常希望大家能够记住。

·法王如意宝建立佛学院,摄受了众多弟子,完全是为了利益众生。



越过布满火焰之三千大千世界,亦不应生一后悔心。


释义:

为了听受净土法门,纵然越过遍满火焰的三千大千世界,身体全部焚烧,也不应该生起后悔心。

重难点:

为了听闻净土宗的法,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此举一定会获得很大的功德,对此应生起欢喜心。



何以故?弥勒,如是众多俱胝那由他菩萨众皆因曾听闻此广妙法门,而于无上真实圆满正等觉菩提中不退转。”


释义:

为什么呢?以往不可胜数的菩萨都是由于听闻了净土法门,而于无上正等觉菩提道中不退转,他们也是通过净土法门而获得成就的,我们为什么不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呢?!

重难点:

应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

(根据分别念整理,仅供参考)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