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索达吉堪布】有三种事,我们不应能去希求 Back

【索达吉堪布】有三种事,我们不应能去希求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9-05-27


不能希求有三种:

不求富人之财物,
不求高贵之地位,

不求华丽之衣饰。


修行人与世间人有很大的差别,其希求的目标更是不同。修行人所希求的是知足少欲、清净的戒律、无上的智慧等戒定慧三学功德,而世间人所希求的正是出家修行人要断除的财、色、名、食、睡等轮回痛苦之因。所以,以前萨迦派的大德们曾说过:“贪恋世间不是修行者。”

 

修行人应断除对世间的希求,具代表性的有三种。一是“不求富人之财物”,一个人拥有甚至像多闻天王一样多的财物,但若除了使自己吃饱穿暖以外,不知道上供下施则没有任何意义,任何财物人死后肯定全部留在人世间,少许也带不走,对自己的来世毫无帮助。但多数凡夫人因往昔贪求的串习力故,一见到富贵荣华就情不自禁地想:要是我有这么好的条件多好啊!所以,祈祷供养黄财神比祈祷阿弥陀佛观音菩萨还精进,并且找一个漂亮的借口:上师啊,佛啊,菩萨啊,保佑我发财做个大大的老板,让我有钱供养僧众。其实这样没有必要,僧众有僧众自己的功德福报,只要如理修行,自然会有供养的。

 

作为一个修行人不作份内的修行,反而去追求财富,不能算修行人。华智仁波切早就说过:如果修行人越来越富裕,他的修行肯定不会好。一个修行人只要不饿着不冻着,能够闻法修行也就非常满足了,龙树菩萨也说过:“所有财富中,知足少欲是最安乐的。”在《佛遗教经》中有一段内容专门讲知足少欲的功德和希求财富的过患。所以修行人不要成为变相的生意人,若与一般世间人一样,皈依念佛都是为了祈求发财,这样就浪费了这个宝贵人身。我们这个暇满人身应该用来成办生生世世的大事,圆满无漏之圣者七财,而不应用来贪求世间有漏之财。

 

二是“不求高贵之地位”,一般的人,总是想求得个一官半职,一旦地位比以前降低了,就睡不着觉。我们出家人不能对地位有希求之心,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讲:像天一样高,像天人一样美,像龙王一样富有,实际全是无常的,不可靠的,只有修持正法才真正有意义。确实,对于修行人来说,地位的高低并不能说明你的相续调伏得怎样,往往大成就者都是默默地潜修才有所成就。一个修行人没必要追求高贵的地位,在家人也没有这样的必要,若没有利益他人的心,则官越大造恶业就越多,对自相续也只是有害无益。

 

三是“不求华丽之衣饰”,修行人天天着重打扮,一般来说他的修行肯定不好。藏地除了极少的大德为事业之必要外,多数高僧都是穿着十分朴素。噶当派的高僧大德们很多都是穿粪扫衣。在汉地,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一双罗汉鞋穿五年,一件衣服穿十几年。专注于闻思修,把自心调伏得像莲花一样清净,要比仅在外面穿花花绿绿、细软昂贵的衣服好得多,《佛遗教经》中也讲过:最胜的衣服是细柔的心。所以,修行不要装饰外表而要严饰内心。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自我教言略解》



每日箴言


无常观在修行人的境界中非常重要,假如生起了对无常的感悟,知道生老死病、得失成败等都是正常现象,那么修行很容易成功。


- 索达吉堪布




致朋友:


澳洲(菩提)佛学会开始招生啦!

学会开设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

  悉尼:

0423121173

   墨尔本:

 0401352062

      阿德莱德: 

   0401677855

       布里斯班:

      0420687876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