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参考丨《藏传净土法》第15课
1.正确对待密法。
①修行人有必要了解和学习密宗。
学习净土的修行人可以主修净土,但对于佛陀所宣讲的三乘法义、密宗的道理要普遍恭敬、有一定的了解。宁玛派以大圆满作为最根本的修法,从法恩和传承的角度的来讲,我们需要学习自宗的大圆满法;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密宗,在认知上对其有所了解后,就不会对密宗法生起大的疑惑甚至随意进行诽谤,从而避免造下对自己往生净土产生障碍的过患。
刚接触密法的人并未通达密宗甚深的法义,应持这样的心态:虽然我现在不是特别懂,但这都是佛陀所宣讲并且流传下来的、能够度化众生的殊胜法义,我要对其持有恭敬的心态,并以发愿的方式受持——希望未来能够真正懂得密法的殊胜意义。以这种态度对待密法是对自己的保护,可以避免我们在不懂的情况下造作恶业。
②大圆满的殊胜性。
大圆满法在密宗中被列在无上瑜伽最殊胜、最顶层的类别,末法时代,大圆满法与众生根基更加相应,加持力更强。按照密宗续部的观点,时劫可分四个阶段:圆满时、三分时、二分时和具诤时。在圆满时,众生烦恼薄弱,善心具足,没有现行烦恼,相续容易调伏,此时,以事续的法便可度化众生,使其解脱;到三分时,众生的现行烦恼稍有兴起,开始出现杀、盗、淫、妄等,这时就需要依靠行部的法调化众生;到二分时,众生的烦恼更加明显,需要依靠瑜伽部的法调化众生;到了具诤时(即五浊恶世时期),众生烦恼极为炽盛,此时需要依靠无上瑜伽(主要指大圆满法)调伏众生。
③不能因为个别人有过失,就说法有问题。
有些学习般若法门的修行人根基不够,对空性的意义没有真正了解,自相续中还有严重的烦恼,为了给自己不如法的行为找借口,就以空性的名义肆无忌惮地干坏事,只是口头上说“一切都是不存在、如梦如幻的,不用执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的想法只是个别人的断见而已,我们不能说这是般若的过失,也不能说是因为学习般若才导致修行人这样。同样,有些修行人打着密宗有特殊的修行方便的旗号做出不如法的行为,我们也不能说这是密法的过失。
④密宗的见修行果完全合理。
依靠宁玛的大圆满,其他教派的大威德、大手印等窍诀,出现了很多高僧大德、成就者,还有一些人依靠密宗的修法获得了虹光成就,永远断除了轮回的烦恼,达到了究竟的法性境地。密宗续部的内容丰富、完整,包含了很多甚深而殊胜的佛法要义。认为密法不合理的人,最好在对密法有所了解之后,有理有据地进行辩论,而不是信口开河,从而犯下诽谤正法的严重罪业。
2.明观其意功德:慈悲慧眼遥视我。
“意”是智慧的意思。我们可以观想:阿弥陀佛一定正以大慈大悲的慧眼注视着我,会看到我缘于净土法门在不断地发愿、培积福德、忏悔业障。这种意乐就是一个与佛相应的方便修法,不管是忆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庄严身相,还是思维净土教言的意义等,都要坚信佛陀正以慈悲慧眼注视着自己。
3.佛陀的观照无有远近。
佛陀断证功德圆满,以无勤任运的方式使得有信心的众生能够得到普遍加被,这是法身的功德。如同如意宝一般,只要祈祷,便会无勤任运地赐予众生一切所需受用;如同阳光,只要我们把门窗打开,普照大地的阳光便会照射进来。律藏中说:“遥远所住佛,慧眼即清静,何具此治力,顶礼胜医王。” 佛陀的大悲心以无为法的方式具备,无论自己祈祷与否,佛的大悲观照始终周遍各方,如果自己具有信心,佛陀的观照是无有远近的,如果没有以信心祈祷开启大悲之门,则无法见到加持的光明。
4.积资净障与信心的关系。
一个人相续中的信心能够增上、要想得到佛陀的大悲加持,就必须要积资净障。如果没有以积资净障来净化自相续,则无法亲见佛陀,如同明镜未经擦拭便不能显现影像一样。如果福报具足、业障清净,这个人就容易与法相应,就会引发出离心、信心、菩提心、想度众的渴求。同时,当相续中产生真实的信心时,又会起到积资净障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增上。
5.如何依止善知识。
有些修行人认为,在善知识身边得到的加持才是无与伦比的,其实这是不一定的。善知识为我们教授佛法,作为弟子要如理如法地听闻法义,这样才能够构成师徒的缘分。我们在依师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正见,如果具足信心,即使自己距离善知识非常遥远,得到的加持也丝毫不会有障碍。法王如意宝显现证悟大圆满的觉性是通过祈祷全知麦彭仁波切,学院现在所学的大部分课程都是麦彭仁波切的著作,他是文殊菩萨的化现,也是我们宁玛自宗的传承祖师。虽然麦彭仁波切早已示现圆寂,但法王如意宝通过祈祷依旧得到了圆满的加持。
6.正确理解因果法则。
佛陀如理如实地告诉我们名言的法性和胜义的实相,并为我们宣讲了要想现证万法的本性应该如何去修行。因果法则非常科学、合理,而且很公平、具有很严密的逻辑性,佛也要遵循这个法则,这就叫做名言法尔。任何一件事情,包括获得三宝加持、成就、证悟,都不会无因无缘产生,要具足各种内因外缘,少了任何一个因缘都不一定能够成熟。我们要想得到佛的加被、护佑,从他力(外缘)的角度来讲,佛的大悲周遍的因缘始终具足,另一个因缘要靠自力,即清净的信心。内因外缘具足,就能够得到佛陀的圆满加持及护佑。
因缘时刻都在变化,有些人学佛以后,缘于善根的力量,使得业果成熟之后显现为一种特别好的相状——身体好了,工作顺利了,也变得漂亮了,各个方面越来越好;有些人学佛后反而违缘重重,由于善法的力量使得恶业提前成熟,感受了重罪轻报,遭遇了一些暂时的不幸和违缘。
7.修行人要广闻博学。
从弘法利生的角度讲,广闻博学很有必要。《经观庄严论》第十二品里讲:菩萨精通五明之后就能够度化不同根性的众生,这才是真正的大乘道,会获得最究竟的佛果。这些道理在各大经教当中都有所宣说,我们对佛法的认知不要单单局限在“这些我都不想听,我就是学净土、每天保证念阿弥陀佛就可以。” 我们应该用一种比较细致的方式闻思以净土为主的法义,通过长期学习,佛法当中的一些殊胜意义会慢慢体现出来。对修行人来讲,树立正见将会得到很好的收获。
8.明观主要眷属。
观想阿弥陀佛身体的右侧是圣者观世音菩萨,他身色洁白,这表示住于轮回却未沾染轮回的过患,就像清净的莲花生于淤泥而不被淤泥所染;左手以三宝印执持六瓣白莲花茎于胸前,这表示以如白莲花般纯洁的大悲心慈悯众生;白莲在耳边绽放,表示相续中谙熟所闻之法义并且增长智悲力。
阿弥陀佛的身体左侧是大势至菩萨,他身色碧蓝,这表示法性不变,代表万法如如不动的法性;大势至菩萨一面二臂,具足报身装束,左手以三宝印执持金刚所严饰的莲花于胸前,表示其获得诸佛身语意三秘密的能力灌顶。汉地的大势至菩萨是寂静相,他显现为愤怒相就是金刚手菩萨,因为他是三世诸佛威力的总集,所以在遣除违缘方面具有超越一切、克胜诸方的力量。《大宝积经》中法意太子发愿的公案说明,金刚手菩萨在遣除一切邪魔外道违缘的方面,超胜于其他圣尊,具有不共的殊胜性。
两位大菩萨右手施依印(也叫施无畏手印)指向自己,这表示任何众生若祈祷他们,则不必畏惧三界轮回之苦。这里的施依印也叫救护手印,为右手从身体的髋骨处伸开,作摸顶式。两位菩萨以站立式安住,表示利益众生一刹那也不懈怠。
阿弥陀佛与二大菩萨眷属(即三大主尊)犹如须弥山王一般胜过他众,巍然赫立,身体妙相随好的功德极其明显。阿弥陀佛身色宛如阳光照射在红莲宝山上一般红亮,观音菩萨的身色如同阳光射在雪山上一般洁白,大势至菩萨身色好似阳光普照在蓝宝石山上一般碧蓝,他们身体所发出的光芒照亮了所有刹土;“语”是六十种梵音之自性,清晰明朗,悦耳的妙色传遍整个刹土;“意”是慈悲智慧大光明之自性恒时坦然安住。概而言之,巍然、朗然、坦然分别指的是身、语、意的功德,形容佛菩萨的三门完全不共的一种特色,代指佛菩萨的功德殊胜。
佛陀的妙相功德,菩萨也具有,但佛陀的妙相功德是最圆满的。《经观庄严论》第十三品《说法品》讲到了佛陀的说法方式,并讲到了流泽声、柔软声、悦意声、可乐声、清净声等六十四种特色的梵音。
编辑:定解G76
审核:定解E12
定解E11
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