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做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称赞别人的善行,就等于是自己行善。当别人听到赞美之后,也会因此而受到勉励,更加努力地行善。
我们平时若没有特殊必要,最好不要指责别人的过错,而应尽量赞叹别人的功德。在大乘修行人的心里,每个众生都是自己的父母,是值得敬爱的对境,这样一来,对其所犯的小小过错,不要看成是永恒的,应该多看、多赞美他的功德。
当然,要赞叹一个人,先了解他是很重要的,否则,虽说赞叹是件好事,但若用得不恰当,也不一定能体现它的价值。《中庸》里讲:“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舜在做一件事之前,总爱征询别人意见,就算是浅显的话语,他也喜欢观察其中涵义,例如,他接触一个农民时,可能会问:“你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生活状况如何?”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展开一些话题,进而去探讨时,就会有一些前所未有的感受。然后在此基础上,再隐藏那些不好的意见,宣扬那些好的意见。
但现在有些出家人,对在家人的烦恼毫不清楚;有些在家人,对出家人的生活也一无所知,如此一来,你要赞叹他、理解他,甚至信任他,会有很大困难。其实若能真正了解别人,就会发现,即使是普通人的一句话,也能让你受益颇多,得到一种全新的感悟。我常遇到一些杀生者、偷盗者,跟他们接触以后,才知道他们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他们有他们的痛苦,有他们的烦恼,也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别人,并给予恰当的赞叹,以此来引导他行持善法,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你如果时常赞叹别人,别人也会反过来赞叹你。麦彭仁波切云:“如若赞扬其他人,自己亦为他人赞。越是讥毁其他人,自己越受他人讥。”因而,现在很多聪明人为了赢得众人的恭敬,就故意赞叹别人、迎合别人,让他们高兴。这也是一种世间规律。
其实,一个人若经常赞叹别人,自己也会有行持善法的能力;一个人若总说人不好,那他的修行境界也好不到哪里去。因此,我们平时要管住自己的舌头,印度哲学家白德巴说过:“能管住自己的舌头是最好的美德。”《开启修行门扉》中,有些噶当派上师也说:“最好是有一把锁,把自己的嘴锁上,不让它乱说话。”所以,我们应常说别人的功德。不过,这样的发心和能力,凡夫人比较欠缺,好多人行持善法很困难,行持恶法却易如反掌。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尽力去做,若能具足善巧方便,有时一个微小的行为,也可以改变他人的命运。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病房里有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她的窗外有一棵树,在秋风中,叶子一片片掉落下来。她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默默对自己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悄悄用彩笔画了一片树叶挂在树枝上。于是在病人眼里,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有落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所以,人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我们若能给别人带来希望,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行为,也会起到很大作用。
作为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哪怕有一点能力,哪怕只剩下一口气,也应该给别人带来快乐。如果能创造生生世世的安乐,那当然很好,但即使做不到这一点,只是暂时让别人的病体康复,或者给他的心情带来欢乐,我们也应当全力以赴,付出一切也值得!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弟子规另解》
每日箴言
当今社会,邪说邪见层出不穷,无不遍及,各种气功、功法也相当多。作为一个修行人,除了秉持佛陀言教以外,其他奇奇怪怪的见解和行为,最好不要去行持。这些不可能让你得到解脱,对今生来世没有任何意义,反而是证悟无我的一大违缘。
--索达吉堪布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