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零散收录 >> 【师言】希望修行人的心经常依于这六种对境 Back

【师言】希望修行人的心经常依于这六种对境

皓月光明 2023-07-06

龙猛菩萨明确地说了,无论是出家人、在家人,时时不能忘的有六点:

第一、佛陀:大慈大悲的佛陀圆满自他二利,具足一切功德。我们有时观想他的悲心、有时忆念他的智慧、有时思维他转F轮的无量利益……应当力所能及地去供养、祈祷。

第二、佛法:佛陀宣讲的妙法无非是灭谛和道谛,灭谛是诸法的空性,要通过道谛而证悟。对这样的正法要念念不忘、尽量行持,常观察自心与法是否相融。

第三、僧众:佛陀的追随者——大乘菩萨和小乘僧众,是我们乃至菩提果之间的助伴,也是我们的榜样,应该要向他们学习。

以上三者,即是随念三宝。我们平时念《随念三宝经》,目的也是如此。说简单一点,皈依佛就是皈依觉悟者,因为世间的大彻大悟者唯有佛陀;皈依法就是皈依佛陀所说的万法真理,对此应该通达并行持;皈依僧就是希求真理的过程中,加入希求者的团体中去。我们作为佛教徒,理应始终不离皈依三宝的心念,就像世间人执著感情、事业、钱财一样,不论吃饭还是睡觉、白天还是晚上,都要想到三宝,这样才能变成很好的修行人。

第四、布施: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尽量作法布施和财布施,这是一切福德的来源。

第五、持戒:出家人有出家戒,在家人有在家戒,受戒之后,要经常提醒自己:“我是守戒者,我是三宝弟子,我是出家人!”

第六、天尊:此随念有两种解释方法,一种是忆念行持善法,可获得三十三天等天尊乃至佛陀的果位;另一种是四大天王等世间天尊,及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等出世间天尊,他们的慧眼一直在看着我,是我们修道的见证者,对此应当不断忆念。

倘若修持这六种随念,则可往生极乐世界。

佛在《观无量寿经》中说:“修行六念,回向发愿,生彼佛国。”如果我们修行不用功,有些境界退失了,什么感应都没有,也可通过六种随念将其恢复,犹如饥饿的人获得了美味佳肴,可令身体慢慢强壮。如《杂阿含经》云:“若比丘在于学地,求所未得……当修六念,乃至进得涅槃。譬如饥人身体羸瘦,得美味食,身体肥泽。”有些人修很长时间,但一点感觉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在根本上出了问题——没有六种随念,只想自己得一点受益,这样的话,你的目标也不一定能实现。

六种随念法,在《现观庄严论》、《智者入门》等论典中都有提及,我在这里不广说。总而言之,希望修行人的心经常依于这六种对境!

恭录于《亲友书》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