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零散收录 >> 《入菩萨行》第七讲|对于感到寂寞的人,愿我成为可供休憩的岛 Back

《入菩萨行》第七讲|对于感到寂寞的人,愿我成为可供休憩的岛

宗萨钦哲仁波切 骑着蓝色狮子BL 2024-03-06


“ 对于想要渡海者,愿我成为一艘船、一座桥梁;对于感到寂寞或疲惫的人,愿我成为可供休憩的岛;对于为黑暗所苦的人,愿我成为一盏明灯;愿我成为可供栖身之处、奴仆、如意宝,愿我成为咒言、陀罗尼,愿我成为医药。”

--宗萨钦哲仁波切



宗萨钦哲仁波切在普纳给予了两年的寂天菩萨《入菩萨行论》的系列教学。悉达多已经制作完成中文字幕版视频。西游译文最近整理完成了第一年的仁波切开示中文翻译稿。共十一讲,我们将持续分享给大家。视频更新在文章结尾扫码浏览。

🌿特此说明:《入菩萨行》视频以及文字稿版权归悉达多本院会所有,未经授权,不可以擅自转发。

《入菩萨行》
- 主讲 · 宗萨钦哲仁波切 -
中文翻译 / 西游译文

第七讲

前面我们谈到认出实相,谈到将自己从了知实相的对立面--亦即迷妄--中解脱。我们也谈到了知实相就是菩提心的核心要素,并谈到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众生,生起、趋近这菩提心的方法是经由造作、训练,经由学习让自己习惯于善良、慈悲的串习与文化而逐渐开展这菩提心。我们稍后可以讨论:发愿帮助一切有情的心是如何与了知实相联系在一起?对于了解胜义谛,为何“无量”“一切有情”等词语相当关键?

目前我们一直在谈如何生起菩提心,哪怕是以造作的方式,经由仪式来生起菩提心。仪式确实完全是修心,因为需要被转化的是心--这在佛教各乘之中都完全相同,只是这里讲的修心方式可说是更加繁复,是经由大礼拜、忏罪来修心。

现在我会很快地讲解第三品,因为这品的内容很短,而且相当直白。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随 喜

欣乐而随喜:一切众有情,

息苦诸善行、得乐诸福报。

随喜积善行:彼为菩提因。

随喜众有情,实脱轮回苦。

随喜佛菩提、佛子地诸果。

亦复乐随喜:能与有情乐,

发心福善海,及诸饶益行。


我们努力要做的就是试图养成具有善良念头、仁慈想法的习惯。其中一个修行方式是随喜善行--随喜各种善行,甚至包括世俗的善行、世间的福德。

我说的“世间的福德”有时也称作“有漏的福德”,就像我们有些人修持布施是为了得到富裕的生活,我们更多是为了比较轮回、世俗的利得而修行,与解脱毫不相关,而是与轮回密切关联。有很多慈善事业都可被认为是有漏的福德,或说是世俗的善行,例如布施食物、居所、教育等,我们随喜这些善行。

当然,我们也随喜无漏的善行--那些不是以财富、长寿、权力等世俗成就为目标的善行,特别是那些旨在了知实相的善行,例如止观。我们也随喜伟大圣众的事业、思想与功德。这是一种创造善缘的方式,有利我们生起正确的思维。

随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心训练,它让我们再次对抗珍视自己、我执的日常习气。因此,随喜显然会产生有利生起菩提心的善缘。为什么我们很难生起善念?我们心中通常不容易生起善念,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嫉妒已然成为有点像是我们的第二天性。因此,作为嫉妒的对治,我们修持随喜。此外,随喜被认为是积累福德最快速又容易的方法之一,因为你不需花费任何东西--是别人在做好事,你只是随喜而已。而且根据如来所言:和实际行善的人相比,往往你能积聚同等或至少一半的福德。

⬧ 请佛住世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苦痴迷众,燃亮正法灯!

知佛欲涅槃,合掌速祈请:

住世无量劫,莫遗世间迷!

如是诸观行,所积一切善,

以彼愿消除   有情一切苦!


接下来的偈颂是:祈请圣众留在轮回里长久住世,意即祈请他们长寿。我觉得这是非常印度式的东西--印度语是zindabad,对吗?我不知道其他文化是否有祈请长寿这个说法。这是一种修持,有其特定目的,因为尽管有着令人赞叹的各种法道,例如空性、缘起等,有这些了不起、合乎逻辑、有道理、切实可行且值得信赖的法道,但是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活生生的人作为模范,那么这修行可能只是一种知识性的练习,甚或会造成抑郁,甚至可能令你失去对法道的信心;因为即使有这么令人惊叹的法道,但是如果没有能让你参照的人,事实上你可能会生起邪见,而邪见是大乘一再警告、糟糕至极的一种染污。

先前我谈过夏札仁波切,他是如此伟大的人物,不仅因为他的强健生命力,还有他所传达的信息--不论是他烧掉他得到的一切,还是一天喝一瓶可口可乐如此喝了大概五十年。顺带一提,他也放生鱼类等动物。事实上,我想在加尔各答没有人称呼他夏札仁波切,他被称作“放生鱼的喇嘛”。曾经有一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所有五星级饭店都一起向地方政府抱怨,因为夏札仁波切买光了所有的鱼,以至于没有足够的鱼可供大酒店的菜单所需。他完全不留余地、非常大量地放生,不是只放一两条鱼,而是极大的数量。他并没有一个诸如寺院之类的实体传法处所,他传法的时候会搭起一个帐篷,而这个帐篷架着的时间从来不长。总之,我认为有这样的圣者作为模范非常重要。我们这些在菩萨乘道上发菩提心的人真正发愿或请求他们长久住世,这是累积资粮、创造氛围以生起正确心念的一个方式。

⬧ 行持菩提心

这第三品称作“受持菩提心”,接下来我们真正开始行持菩提心。

乃至众生疾,尚未疗愈前,

愿为医与药,并作看护士!

盼天降食雨,解除饥渴难!

于诸灾荒劫,愿成充饥食!

为济贫困者,愿成无尽藏!

愿诸资生物,悉现彼等前!


愿我成为病者的医药;愿我成为所需者的看护;众生饥渴时,愿我成为他们的饮食;众生贫困时,愿我成为丰富的宝藏。

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  

 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

舍尽则脱苦,吾心成涅槃;

死时既须舍,何若生尽施?

吾既将此身,随顺施有情,

一任彼欢喜,恒常打骂杀!

纵人戏我身,侵侮并讥讽,

吾身既已施,云何复珍惜?

一切无害业,令身尽顺受。

愿彼见我者,悉获众利益!

若人因见我,生起信憎心,

愿彼恒成为,成办众利因!

愿彼毁我者、及余害我者、

乃至辱我者,皆具菩提缘!


愿我能够布施自己的身体与财富,甚至布施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福德;愿我能毫无执着地为了一切有情的利益而布施。我将布施自己的身体予众生,我将让他们尽量使用我的身体。他们可以诽谤我,他们可以嘲弄我,他们可以批评我;此身是他们的,我不应当护卫这个身躯。

同时,如果这些众生即将遭受任何伤害,我应当努力保护他们;并且,我应当试着不去伤害他们。凡是那些与我有缘者,无论缘分深浅,就算只是擦肩而过或同乘一班公交车的普通缘分,愿他们此生有所成果。

如果有人对我生气,或有人喜欢我并对我有虔心,愿他们都能同样心愿圆成且逐渐臻至证悟境界。

路人无怙依,愿为彼引导,

并作渡者舟、船筏与桥梁!

求岛即成岛,欲灯化为灯,

觅床变作床,

需仆从者,我愿成彼仆!

愿成如意牛、妙瓶如意宝、

明咒及灵药、如意诸宝树!


愿我成为迷失者的向导;对于想要渡海者,愿我成为一艘船、一座桥梁;对于感到寂寞或疲惫的人,愿我成为可供休憩的岛屿;对于为黑暗所苦的人,愿我成为一盏明灯;愿我成为可供栖身之处、奴仆、如意宝,愿我成为咒言、陀罗尼,愿我成为医药。

以上是非常典型的大乘教言。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像“嗡玛尼贝美吽”这样的咒,据说是伟大的观自在菩萨于其前世深切发愿成为那个真言,所以我们是在跟随、效法那样的行为。

如空及四大,愿我恒成为,

无量众有情,资生大根本!

迨至尽空际   有情种种界   

殊途悉涅槃,愿成资生因!

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

复次循序住   菩萨诸学处。

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

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


对于那些寻求解脱的人,愿我成为他们的善缘。

依照往昔如来生起菩提心的方式,我也应当为了一切有情的利益而生起菩提心;如同所有以往的菩萨,他们修习菩萨学处,我也应该循序渐进地次第修习菩萨学处。

智者如是持  清净觉心已,

复为增长故,如是赞发心:

今生吾获福,善得此人身。

复生佛家族,今成如来子。

尔后我当为   宜乎佛族业;

慎莫染污此   无垢尊贵种。


已然生起菩提心之时,我也应该告诉自己、鼓励自己要感到欢喜,并增强自信心。我应思维:就在今天,我这一世有了成果,出生于此世间的目标终于获得实现,今天我成为佛子。我们之前有讲到种姓,这就是寂天在此所说的“今日我成为佛的孩子”(今成如来子)。从现在起,既然我已成为佛子,就应当履行我的种姓职责,不应该让我的家族蒙羞。

犹如目盲人,废聚获至宝;

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

灭死胜甘露,即此菩提心;

除贫无尽藏,是此菩提心;

疗疾最胜药,亦此菩提心。

彼为泊世途   众生休憩树;

复是出苦桥,度众离恶趣。

彼是除恼热   东升心明月;

复是璀璨日,能驱无知霾;

是拌正法乳   所出妙醍醐。

于诸漂泊客、欲享福乐者,

此心能足彼,令住最胜乐。


如同一个眼盲的乞者偶然撞见珍宝一般,我这个无明众生已经寻得此珍贵的心念--菩提心已经在我心中生起。我所寻得的这个菩提心,是能降伏魔罗的解决之道,是一切甘露的精华,是能去除一切众生贫困的财富宝藏,是能治疗一切疾病的最胜医药。菩提心也是大树,庇荫所有需要休息的人。菩提心是最巨大的船筏,能搭载所有想要度到彼岸者立即、迅速地抵达。菩提心如同一轮明月,清凉舒缓情绪的热恼。菩提心有如太阳,驱散无明的黑暗。菩提心像是醍醐--当我们搅拌法乳时,菩提心即为精华。对于需要大乐的人,菩提心也是大供给者。

今于怙主前,筵众为上宾,

宴飨成佛乐,普愿皆欢喜。


接下来是对这一品的总结:“今日在诸佛如来的面前,我邀请了一切众生作为我的宾客。对于这些宾客,我献上自己的承事,作为他们的奴仆,天人和阿修罗因此感到随喜。”据说人类的作为会深深影响天人和阿修罗的福祉,所以当人类行止端正,特别是创造出这类心态、文化、氛围之时,显然会为天人和阿修罗创造善缘。

以上是第三品。

 视频合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