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索达吉堪布】希望大家认真修大悲菩提心和空性 Back

【索达吉堪布】希望大家认真修大悲菩提心和空性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7-10-22


如是而行败此敌,

如是而行败妄念,

串习无我无念智,

色身因果岂不得?

这个颂词是前后两个科判之间的连接文。前面以大量文字,宣说了我执和我爱执的种种过患,以及摧毁分别妄念的寂静、忿怒修法。如果我们真正通过以上窍诀,以自他相换、自轻他重等修法,来摧毁自我、利益他人,就一定能击败我执怨敌。尤其如理如法地修世俗菩提心,修得比较好的话,我执分别妄念、自私自利就会减轻,乃至彻底失败,这是自然规律。

 

在得到教言后,希望大家认真修行,特别是大悲菩提心和空性。若有境界,行住坐卧、早起晚睡,随时随地都可以修,比如观想它的功德、利益等。若长期修无我和无念智,即智慧和方便,或智悲双运的境界,到一定的时候就能现前法身。证悟了法身,在清净和不清净的所化众生面前,就可以显现种种色身(指报身和化身)。或者说,修习因空性和大悲,难道就不能得到色身的果位吗?一定能得到。就像农民播下种子,一定会收割庄稼一样。所以,要下功夫努力修行。

 

当然,在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两者之间,胜义菩提心更重要,因为只有获得能取所取无二无别的境界,才能摧毁所有我见和邪见。如《大乘密严经》云:“佛说于空理,为欲断诸见,汝等有智人,宜应一心学。”佛陀于第二转法轮,大量宣说了般若空性法门,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众生断除自私自利等邪见。作为有智慧的人,应该修学这些特别珍贵的法宝。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对佛教的教义了解得并不多。

 

实在说,其他宗教的教义,根本比不上佛教。在翻阅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教义时,这种感受异常强烈。但是,它们的教徒对自己的宗教特别珍爱,所以在人群中弘扬得特别广泛。而佛教徒,虽然大乘佛教大悲空性的教义,世界上任何一个宗教都比不上,但真正了解,不顾名利,有责任心弘扬的人却不多。放眼整个世界,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

 

现在很多佛教徒,本来自己做得并不多,却说得特别大,包括藏汉两地个别法师都是这样。比如:我现在建立了什么组织,我身边有多少人,我在各个省份有什么道场等。说得很大,做得却不多。而其他宗教徒,他们并没有这样着重宣传,比如我有一万名弟子等,但在实际行动中,却让很多人得到了真实利益。不知什么缘起,藏汉两地很多佛教徒,都特别喜欢宣扬。其实,这些讲也可以,不讲也可以。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找到适当方法,保有一颗弘扬佛法的心,并努力弘扬佛法。千万不要一曝十寒,过两天就销声匿迹。

 

现在东西方很多国家,其他宗教人士在学校、寺院、火车站等不同场所,一直以各种方式来拉拢人。虽然有时人们特别烦,但他们通过这种手段或方法,直接或间接让很多人进入了他们的宗教。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因为不管怎么样,信教都比不信教好。

 

相比之下,很多佛教徒都很自卑。当然,也有一部分特别自信,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比什么都好。而在弘法利生方面,却没有长期的意乐。不过有些人确实是能力不够,但大多数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利益,或为了维护自己的眷属等。现在谁都不笨,其所作所为大家都看得很准,所以最后对自他都没有利益。

 

不过,佛教的大悲空性或胜义世俗的法门,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无与伦比。作为佛教徒,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想尽千方百计,以各种方便方法,到世界各个角落去弘扬,而且是长期弘扬。我看到个别人,暂时很有意乐,过一段时间就像秋天的鲜花一样,枯萎、凋谢。这说明他的相续中,并没有大乘佛教的精神,否则不可能依靠一个小小的外缘就让它干涸。

 

所以我希望大家,在学习之后,先要充实自己,因为自己相续中一点境界都没有,想引导他人也有一定的困难。在有一些境界时,也应该分享给身边精神萎靡的人,若一直置之不理,恐怕就不是大乘佛子的行为。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心和身体是分开的。身体的享乐是暂时的,而内心的安乐才是长久的。当我们只重视身体享乐时,很难建立真正的快乐,而一旦开始重视内心的安乐,那快乐就唾手可得。但如果没有关注过内心安乐,一味追求身体享乐的话,恐怕会与安乐越来越远。


——索达吉堪布

本月藏历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 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