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为啥忙碌? Back

为啥忙碌?











【编者按】


所谓闲余,不是无所事事,到处晃悠,而是给自己一段时间,能与心相处,而不总是忙于外物。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太容易被很多诸多琐事牵着鼻子走,为了追求那些并不属于我们本人的东西,耗费太多精力。


最典型的例子是很多30来岁的年轻人被“身价”一词绑架,找工作、换工作总是以追求更高工资为第一目的。


因此放弃很多还不错的发展机会。当他最终选择一份高薪工作后,他又牺牲大量的个人休息时间去证明自己“值这个钱”...


但是,当你去问他:10年之后你想要什么样的结果?今天的工作是否能对10年后的目标有帮助?当前的工作是更加接近你的理想生活还是更加偏离?


很多人会陷入沉默 —— 他根本没时间思考这些关键问题。


其实我自己在34岁陷入焦虑之前,也没有时间思考过这些根本问题,只知道去忙碌,去追求高薪…



以上文字选自网络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在大城市的每一个十字路口,都遍满了熙熙攘攘、穿梭不息的人流,这些匆匆忙忙的人都是为什么而奔波呢?


可以这样说,除了佛菩萨的化身之外,纯粹的凡夫全都是为了自己。我们也是凡夫,当然也位于这个行列当中。


我们和他们一样,从轮回之始到今天,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匆匆忙忙,但仔细想想,我们今天得到了什么?两手空空,一无所有。


虽然有些人会认为:我还是有收获啊!我有房子,有车子,银行里面还有存款……,但这些东西顶多是在短暂的时光里,让我们的日子过得踏实点儿、舒服点儿罢了,其它谈不上什么。


然而,就算日子过得再好,也无法解决生老病死;未来投生的去处,它就更无法解决了!


如此奔忙劳碌,虽然可以暂时让我们在人世间的几年、十几年或几十年间不用那么操心温饱问题,但除此以外,我们什么也没有!命归黄泉的时候,即便拥有再多的财产,也带不走一分一厘。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清楚。



为什么佛陀与众生的追求与结果会如此事与愿违呢?


关于这一点,《入菩萨行论》里面说得非常透彻。就是因为凡夫有强烈的“爱我执”,一切所作所为都建立在“爱我执”的基础上。只要有了“爱我执”,哪怕是再大的善根,也可以被压缩得很小很小。


反之,如果是以利他心所作的善事,则会变成一个很伟大的善根。这就是佛陀与凡夫的差别所在。



////

///

//






比如,我们拿一百块钱去放生,如果纯粹是无私利他的发心,则其善根是非常伟大的;反之,若是夹杂了为自己的健康、长寿等目的,则善根就会变得非常渺小了。


释迦牟尼佛从来不需要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所获得的胜利,他需要的是与我执斗争,就是向“爱我执”挑战当中所获得的真正的胜利。


作为修行人,我们也应该按照佛的这一教导去做。



////

///

//



可以想象,如果我们做生意的时候,原本可以赚一百万,但另外一个人从中故意搅和,把我们的生意破坏了,那我们会对他恨之入骨:我从来没有害过他,他却无缘无故地害我赚不到钱,从此以后,他是我不共戴天的仇人,我一定要报复他!


同样,原本我们可以很快就解脱,就是因为“爱我执”把我们紧紧地束缚在轮回里面。


因为“爱我执”的操纵,令我们的所作所为都变得很渺小、很没有意义,最终让我们不得解脱,但滑稽的是,我们却从来不恨它。


这就是凡夫颠倒、错误的观念。正因为我们如此颠倒,所以始终无法解脱。








文字:《慧灯之光》系列


配图:来自网络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