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词回顾】《入_行_论》179(第九品)
#819
壬三、故成立空性:
自性不成灭,有法性亦无。
是故诸众生,毕竟不生灭。
通过观察诸法的因、体、果三方面,不管有为法还是无为法,器情世界所摄的轮涅一切法,胜义中绝对不会产生,既然没有产生,安住和毁灭就不可能存在。如果一法自性实有,就会有自性的生住灭,但由于不存在自性的生住灭,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世俗中如梦幻泡影,故知诸法虚妄无实。因此,世间一切众生于三时中毕竟不生不灭。不仅众生不生不灭,一切万法莫不如是。
#820
辛三、成立之摄义:
众生如梦幻,究时同芭蕉,
涅槃不涅槃,其性悉无别。
三界轮回的众生,被业和烦恼所束缚,在广大无边的苦海中不断漂泊。这些众生表面上看来实实在在,但实际上,他们的本体和外在的环境就像梦境一样虚幻。永嘉禅师在道歌中说过:“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世俗中六道轮回的众生明明存在,但从证悟的那一刻开始,大千世界全是空性。这种空性并不是单空,而是如梦幻般的现而无自性,通过龙猛菩萨、月称菩萨的胜义理论剖析,众生如同芭蕉树般无有实质。这个道理,《方广庄严经》中也讲得比较清楚,跟寂天论师的说法非常相似,经云:“三有众生如梦境,于此无生亦无死,众生命名皆不得,诸法如泡如芭蕉。”三界众生在名言中跟梦境没有差别,以胜义理来观察,它的本体不生不灭,它的生命、名称都了不可得,犹如水泡和芭蕉树般无实。
#821
戊三(以智慧所得之事)分二:一、平息世间八法;二、于未证悟空性者生悲心。
己一、平息世间八法:
故于诸空法,何有得与失?
谁人恭敬我?谁复轻蔑我?
苦乐由何生?何足忧与喜?
前面从因、果、体三方面抉择[1]后,人和法在胜义中不存在,若能对此有所感悟,一切执著均可遣除,这个境界就是平息世间八法。
此处的世间八法,跟其他论典的提法有点不同。此处所谓的世间八法,即1)得:证悟了空性的人,得到地位、名声、财富不会欢喜,不像没有证悟空性的人,得一个笔记本、发一支钢笔,就高兴得晚上睡不着,或者得一个先进模范,就觉得获得了圆满正等觉果位……而证悟空性的人,了知一切如梦如幻,得奖只不过是在梦中得奖,也许显现上他笑一笑,实际上没有任何执著。
2)失:凡夫人失去亲人、地位、钱财就悲痛万分,由于没有证悟空性,不要说大的钱财,仅仅是钱包里丢了20元钱,也会伤心半天。而证悟空性的人,即使整个身体毁坏了,也不会为此而忧愁。很多高僧大德离开人间时,有漏的身体显现上生病、流脓,他也不会执著的,因为他知道身体如梦如幻,失去了也无所谓。
3)恭敬:成千上万个人对你磕头恭敬供养,你不会有任何执著。反之,若没有证达空性,几个人对你赞叹一下,你就开始飘飘然了。
4)轻蔑:众人百般侮辱你、谩骂你,你也不会有什么反应。世间人可不是这样,别人说你“坏东西”、“老东西”,或者说“你该死”,上去就给他两个耳光。其实这也不是难听的话,我们众生一个一个都该死,这没有什么的。但有些人听了之后,马上怒火中烧、火冒三丈,这说明没有证悟空性。一旦你证悟了空性,这些语言就像刮风一样,对自己无丝毫损害。
5)痛苦、6)快乐:身体和心的快乐,凡夫人获得时控制不住,失去时又极其痛苦。7)忧、8)喜:各方面因缘具足时带来的欢喜心,饱受挫折打击时产生的忧愁心,都是没有证悟空性所致。假如证悟了空性,这些绝对不会出现。不但外境不会出现,内心中也不会出现。不过个别人反应特别迟钝,对亲怨得失等什么感觉都没有,这并不是证悟的标志,可能是愚笨等原因造成的。
[1] 就是抉择因无相、体空性、果无愿,即通常所谓的三解脱门。
敬摘录讲记186
更多精彩,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146-149
150-153
154-157
158-161
162-165
166-169
170-173
174-177
178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