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中的你和我 |《缘起赞》04



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其他理论比这种空性和显现双运的道理更殊胜、更稀奇、更稀有了。
——索达吉堪布《缘起赞讲记》第4课
赞佛怎个赞?
其实,《缘起赞》主要以见解来赞叹佛陀,并非从行为、果位功德等方面来赞叹。也就是说,佛陀所抉择的缘起性空见解或真理,在此世间,过去、现在、未来,任何学说、任何智者,都绝不可能发现。所以作为佛教徒,在遇到这些教言时,应该感到自豪、荣幸。
这一点并不是我们自赞自夸,世间任何一位智者都可以直言不讳、开诚布公、直截了当地与我们作面对面的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相信你会了知:佛陀对万事万物都有非常巧妙的宣说,而且他所宣说的思想并不会随着时代变化,那就不要说随着时代变得陈旧、落伍,甚至被淘汰了。你看佛陀的精神,从2500多年前一直到现在,他所宣说的平等观、空性观、慈悲观以及所有的抉择,哪一个道理现在已经用不上了?有没有?
仅仅是信仰?
我经常想:佛教并不仅仅是一种信仰,如果真正懂得佛教的空性观,痛苦就会逐渐减少,这毫无疑问。真的,不要说大彻大悟,如果你对中观的基本道理从实修实证上稍稍有一些感觉,比如执著身体、感情、财富等没有实在的意义,它们都是梦幻泡影那样的空性,那你的心态就已经放松下来了。狮子贤论师在一个般若的教言中也讲:有缘的菩萨在获得空性意义时,心就完全放松下来了。为什么现在大城市里的人那么紧张?为什么他们的生活节奏那么快?为什么他们每天都欻欻欻地拼命赶?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对人法有实有的执著,所以要为自己的利益而奔波。

一个人若是自私自利的心,那他再怎么样强大,再怎么样有势力,对自己今生来世都没有利益,那就不要说对整个世界带来利益了。
故我觉得,遇到佛教就应该有成就感,因为这种教育不仅能对人类带来利益,对世间所有众生都是有利的。所以,弘扬佛教的目的并不仅是为了文化发展,也不是以我们的学说来压伏别人,让所有人都当我们的俘虏、奴仆,而是想以佛教的精神为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众生服务。哪怕我们能让一个人知道佛教的精神,在他的家庭乃至他所涉及的范围内就会发出光芒,对大家都会带来慈祥和吉利。所以我们都要懂得,不管是在什么时代,不管是对什么众生,佛教的思想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缘起即空性?
其实,缘起法只是假说或假立。《华严经》里也讲:“若实若不实,若妄若非妄,世间出世间,但有假言说。”其意是说,实有的法、非实有的法,虚妄的法、非虚妄的法,世间法、出世间法,这些只是言说的假立。也就是说,在名言中可以承许,在胜义中一切都是没有的。可见,有实宗的行人心量都太狭窄了,因为他们只知道一部分,并没了知一切万法的本体皆为空性的道理。
所以,若执著缘起实有不空,就没办法获得解脱,或者说,就不能踏入如来欢喜之道——让一切众生证悟人法二无我的空性而获得真正的解脱。若很多有缘人通达空性、利益众生,真正的大乘上师、所有佛菩萨都会欢喜。因为,他们根本不可能以钱财、地位等世间人欢喜之事来欢喜。所以,作为大乘佛弟子,唯有以证悟空性、利益众生才能让佛菩萨和真正具有法相的传承上师生起欢喜心。正如《华严经》中所说:“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故大家皆应以大悲菩提心让众生踏入缘起空性的妙道。

实在说,只要是因缘而生就绝对是空性,即空性跟缘起不离不合,这种道理还是比较深。所以,很多道友刚开始听中观没有感觉也是正常的。昨天我看到一些香港的佛友特别欢喜学《定解宝灯论》,他们在书中画了很多杠,学得还是很精进。但他们总觉得刚开始学缘起空性或空性法门没有感觉,看怎么办?当然,学空性并非读小学课本或看动画片,一看就一目了然。尤其前世与空性法门没有结上一定善缘,即生中听到空性就会觉得艰涩难懂。但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对缘起跟空性不离不合生起定解。

虽然刚开始不一定能产生这样的定解,但通过学习《缘起赞》,尤其在慢慢学习《中观四百论》、《入中论》、《中观根本慧论》(这几部中观论典都有汉文,也有讲解)后,逐渐就会对空性法门产生定解。那时你会知道:“啊!真的是,除了空性以外,再也没有更殊胜的道了。正如月称论师所说:‘出离龙猛论师道,更无寂灭正方便。’”
若我们对龙猛菩萨的空性道生起定解,了知真正的解脱道唯一是空性,这个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认真学习中观。
若对空性法门生起定解,你会觉得对你来讲一切世俗法都没有意义,唯一修学缘起空性法门才是最好的享受。

《中观四百论》里也讲:“诸法如火轮,变化梦幻事,水月彗星响,阳焰及浮云。”其意是说,一切因缘生的法,全部与梦、幻、阳焰、彗星等一样显而无自性。《金刚经》中亦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对佛陀所讲的断除一切分别网的幻化道理,如果我们真正去想就会明白:因缘所生的法全部都是幻化,没有一个真实。
你我终圆融
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心态:不但我希求快乐,所有人类乃至包括旁生界在内的众生都愿意离苦得乐,所以佛教的精神对整个世界来讲特别珍贵;那就可以将佛法向全世界推广或弘扬。否则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特别小的圈子里:我是学藏传佛教的、我是学净土宗的、我是学禅宗的,我谁都不排斥,但我也不学其他宗派;甚至还劝其他人:不要学,不要学。没有必要这样,应该具有特别开放的心态。因为,佛陀无比的智慧和悲心谁都可以接受,只不过上师们的传承和教言的方便法不同而已,而且所有宗派都是圆融无违的,所以应该融会贯通,没有必要取此舍彼。
——索达吉堪布 《缘起赞讲记》第4课
上期回顾
(点击下方标题或图片即可阅读)



空中开着什么花? | 《缘起赞》的缘起

神奇的门后有什么? | 《缘起赞》02

水中的月亮在哪里? | 《缘起赞》03

- 未完待续 -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
愿度有海诸有情